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農夫三國》二百九十三.攻城
“吼!”

 “嗬!”

 未過兩日,三千面九尺高,四尺寬的大木盾便告造出。

 攻城地點定在東門,大木盾造好的第二日早晨,戰鼓震天,曹性、段煨領四千弓卒棄馬步行,加上黑山中可使強弓的好手,全藏在大盾後,列陣緩步向前推進。

 “吼!”

 “嗬!”

 每走一步,木盾後的人都在大聲呼喝,彼此間相應相合。

 木盾並列成長長的三排,彼此間各隔六尺,如波浪般層層向前推進。只是巨盾高大沉重,每行走一步,中間專門負責執盾的黑山賊都要將盾撐在泥土上停一下,歇息回力。每位執盾的黑山賊左右身側,各藏一名弓手,隨著大盾緩緩前移。

 一步一喝,應著呼喝聲,盾陣緩慢卻又堅定地向著晉陽城逼近,很快進入守軍弓箭射程內。

 城外軍隊全改屯來東門外,其余諸門隻得百十斥候巡遊,一大早的動靜早惹得人人側目,城內有身份的就全聚在東城樓上。叮囑另三面城牆上軍士不得放松警惕後,郭援、袁尚已將城內全部五千名弓手調到。

 袁尚等看得一會,對下面烏龜殼一般的巨盾甚感無奈,然而怎麽說也得做點什麽,隨著一名軍官呼喝,無數箭矢便尖嘯著急撲下,一片“咄咄”的聲音後,全釘在巨木盾和土地上,箭羽還在“嗡嗡”輕顫作響。

 第二波箭矢上裹著油布,點火射下,可惜還是難徹底引燃新製成尚帶綠意的巨木盾。

 箭雨中,盾陣持續穩定向前一步步推進,直到離護城河十步外,後隊牛角號聲響起,方才停下。

 角號之後,三排木盾陣靜靜停在城下,不再前進。也不再呼喝號子,只是詭異地頓在那裡,肅立著迎接城頭射下的一波波箭雨。

 “停!速停!”

 很快,郭援的臉就陰沉得能滴下水來,尚不知城下賊眾欲如何,幾輪箭雨徒勞無功,倒耗去自家兩三萬支箭。忙急令弓手暫停。

 弓箭是守城利器,一名合格的弓手訓練不易,一支合用的箭枝也需要製枝、尾羽、粘膠、鐵簇等數道工序,並非取之不竭,若被城下賊兵以此般拙計將城內存箭耗盡,才真是笑話。

 郭援喊停。城下仍舊靜悄悄,城上則人人詫異。城上城下,盡全暫停了喧鬧,仿佛這裡不是戰場,真是詭異的平靜。

 只是這種平靜並不太久,城樓上箭雨停得一會,不知為何。木盾陣中有二人不約而同高聲喝令:“射!”

 一聲令後,每面大木櫓左右便各閃出一人,迅速搭箭彎弓,一眼尋到城牆上目標,呼吸之間,一支支勁矢已怒射而上。

 “啊!”

 城牆上正疑惑的數百軍士反應不及,立時中箭,頓時各種慘叫謾罵聲響成一片。

 巨盾後突施冷箭。令人措手不及。高乾、袁尚衣著顯眼,又一直站在城樓正中觀戰,可見是身份尊貴的,盯上他們的箭矢不少,一時間竟有十數支怒箭迎面飛射來。

 “嗖!嗖!嗖!”

 萬幸親衛中不乏身手敏捷的好手,忙幾把將人扯到女牆後,才堪堪避過。讓表兄弟兩個齊嚇出一身冷汗來。

 這是磐石軍中刀盾卒與弓卒研討出來的新戰法,最適合接陣時對箭推進,由刀盾卒保護本身孱弱的弓卒,已廣傳於司州軍中。今日偶然用之,便有出其不意之效。

 郭援是武將,射上來的冷箭倒未對他造成多少威脅,只是等他急下令還射時,城下那些弓手卻早又避回木櫓後去了,全滑溜得緊。

 接下來就是自由表演時間,雙方弓手盡冒著箭雨間隙彎弓射敵,城上城下箭唳聲再不間斷。

 “嗖!”

 “嗖!嗖!”

 守城軍士們有了防備,倒不會再吃先前的暗虧。兩下距離甚近,城上的佔地利,城下的弓硬,雙方在這晉陽城牆上下好一番血腥弓戰。

 城牆上,一位體格魁梧的弓手在牆垛中探出半邊身子,尚不及彎弓,已被一箭射在胸口,箭杆直透入肉體四寸去,他只能捂著傷處,嘶嚎著無力癱倒。

 地上巨盾後一名勇卒急閃身出時,一支亂竄的流箭卻恰巧趕到,正釘在他眼睛上,箭簇直透顱而入,瞬間奪去他的性命。

 一位袁軍弓手松開手,“嗖”地射出手中箭,然而不待他返身躲回女牆後,斜刺裡一箭如毒蛇般飛至,正釘在他咽喉上。

 箭來箭往,城上城下弓手們覓隙探身,彎弓搭箭、尋找目標、瞄準施射,然後或藏回女牆、大盾內,或就此身上中箭。

 這般冷酷對射,拚的是技藝、耐心、血性、運氣,終究還是司州卒兵與黑山賊精選出的弓手技高一籌——直一個多時辰後,城樓上八百余人喪命於箭,傷者無法計數,守軍漸漸不敢再輕易露頭。

 隻射殺這點人數,實在是因為躲避得急,多數卒兵無法好好瞄準。

 城下的弓兵全是好手,損失只有四百余,每人攜帶的六十支箭尚未射完一半,便完全佔據了上風。

 由得曹性、段煨領人在前繼續耀武揚威好一陣,待城牆上射下的箭羽越發稀疏,徐晃方對張燕道:“此正其時也!”

 肩挑背馱著泥土的五萬黑山老弱早已準備好,他們被分為五十隊,每隊千人,各都有大小黑山頭目領兵監管,任務就是將泥土扔到晉陽城下去,先填平護城河,再堆積起一道連接城頭的土坡來;此外陣後尚有數萬民眾專責挖土待用。

 徐晃語後,張燕一聲令下,五十隊民眾立即衝護城河而去。

 看到敵軍後隊突然竄出的數萬民眾,看著他們肩背後的泥土,再看看畏畏縮縮躲藏在女牆後已不敢出頭的自家弓手,於城樓更高處避箭矢的謀士逢紀突然失聲道:“不好!”

 旋即,郭援也明白過來,急驚吼道:“弓手!弓手!”

 有蕩寇、驍騎兩支軍馬在,郭援從未想過還要出城與其等野戰,其等自屯兵東門外,不管它門。說不定便是要誑自家軍馬出城!

 即便到如此危急關頭,城內也不敢令己家精銳騎兵大戟士出去衝殺一番。

 晉陽城內有騎兵近兩萬,然而最精銳的大戟士都是袁尚從河東帶回來的,當初隻憑趙雲、徐盛等四校人馬就將其等殺得膽寒,現今殘余的三千余騎,還怎麽敢出城直面兩萬司州悍卒?

 城內守軍本眾,可無論郭援還是袁尚等。盡都在司州軍手中吃過大虧,獨剩個高乾,又是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的性子,誰還敢出城?

 只是若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庶民靠近,一擔擔土石堆積上來,城破需得多久?

 弄明白城下敵軍動用老弱的緣故。高乾、袁尚亦驚嚇不已,下級軍官們盡瘋一般奔走各處抽打著弓兵,讓他們再冒出頭去攢射。

 尚隔著護城河,此時唯一能起延阻作用的也就是弓兵,可惜他們剛被打擊得不輕,任由軍官如何去抽打,消極怠工的仍要佔半數以上。

 冒死出頭去施射的弓兵。注意力全放在盾陣後的黑山老弱們身上,城下弓手沒了干擾,殺傷率更是節節上升。

 “如此定守不住晉陽!棄城退往雁門?有司州軍馬在,步卒恐一個也逃不脫!守不得走不得?”

 逢紀皺眉在城樓上焦躁地走來走去,凝神苦思得許久,突然眼前一亮,厲聲道:“守不住便不守!走不得便不走!”

 這位是父親都要依為股肱的,袁尚只是一直關注。見他癲狂模樣,急問:“元圖先生可是已有計?”

 逢紀眼中已是寒光大盛,扯袁尚到樓中無人處,細細私語了好一番。

 有司州悍軍威懾,城內兵馬俱不敢出城野戰,城頭弓兵又完全被壓製住,黑山老弱們填土便未受太多影響。速度飛快,迅速填平護城河,再繼續往上累土。

 直到天色變暗,張燕恐守軍摸黑偷襲。黑山編制雜亂,惹起動亂傷亡必慘重,才令各收軍。

 夜中無事,只是次日天明,西門、北門外斥候皆來報,有大群百姓蜂擁而出,據說是守軍強逼百姓離城,高刺史、袁三公子要死守城池。

 如此尚要死守晉陽,莫非其等寄希望於巷戰?張燕、徐晃等俱不解。

 遣精細人反覆去察看,湧出城的確實都是百姓,並非軍士假扮。守軍也足小翼,百姓乃分批次攆出城,不給趁亂去奪門的機會。

 到正午時,終於再無百姓出城,滿城百姓都已被守軍攆出。

 對這些民眾,張燕是真已當作自家子民, 不許麾下再去擄掠生事,只要其等不來衝撞軍營便由得去。

 東門外的土堆還是在一尺尺地累高,一面倒的對射也在繼續,守軍根本無法止住頹勢。到這日傍晚,一道兩丈余寬的緩斜坡終於築成,最頂端距離牆垛已不足六尺。

 再休整一夜,次日大早,每一名司州卒兵與黑山賊眾皆得飽餐一頓,列陣準備進城。

 蕩寇、驍騎兩軍卒兵全下馬改為步戰,按先前議定,將由徐晃、趙雲領軍先攻。

 築起的緩坡前百步外,車黍、徐盛站在卒兵最前列,舉械相擊,齊聲怒喝:“果毅校,當奮果毅之壯烈,騁乾戈以赴難,逞威於沙場,顯武者之勇!”

 兩人身後,蕩寇軍果毅校所屬、驍騎軍果毅校所屬同聲共應:“果毅校,生者勿幸,亡者不哀!顯武者之勇!殺!”

 (無顏解釋什麽,隻請大家看我這幾章更新時間和以後表現。)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