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明朝那些事兒3:妖孽宮廷》單天售出6.7萬冊,三天累積銷量接近三十萬本。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宋帝國風雲錄》在《明朝那些事兒3》上架之後,累積達到9340本的慘淡銷量。
誠然,這個銷量對應於三川開洋以前的書,已經相當不錯了……
可是,這是一本被寄予厚望的書,是第一天賣出去了七萬冊的書籍啊!現在,作為跟風書籍,人家正主一出來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可見他們的拙劣。
趙中陽現在基本上已經不敢出辦公室門了,他甚至在籌劃著,自己是不是得提前退休了?原本想要用《大宋帝國風雲錄》來打一場翻身仗,誰知道反而被人家等著抹了脖子,這種感覺讓趙中陽覺得自己已經沒有繼續在這裡工作的臉皮了。
黯然神傷地他又看了一下《明朝那些事兒3》的銷售量,更加心灰意懶。
《大宋帝國風雲錄》這本書,如果別有那麽重的為了搞笑而搞笑,為了模仿而模仿的痕跡的話,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另外那本《別笑,我是大唐歷史》,甚至還顯得更踏實一些,人家並沒有定位於要和《明朝那些事兒3》決戰,而只是想要吃點剩飯,做好自己跟風的定位,現在賣得也還行,雖然不高調,但悶聲發大財了。
三川開洋這個人,現在和趙中陽基本上已經斷了聯系!
三川開洋的心情十分鬱悶,本來在《大宋帝國風雲錄》剛剛開售的時候,他心中充滿了各種美好的幻想,覺得自己已經是真正的暢銷書作家了,但《明朝3》才剛剛開售,美麗的肥皂泡在一瞬間內就被戳破。
在這種時候,他談不上去憎恨李晨燦,只是在心裡很嫉妒。
憑什麽,他才這個年紀,就有了這樣的成就?就能寫出《明朝那些事兒》這樣考據縝密,又讓人心潮起伏的書來?
實在想不通而且被嫉妒燃燒腦袋的三川開洋,在圍脖上發布了一條讓他後來後悔得想要撞牆的消息——“一時的勝利並不能代表長久的勝利,咱們走著看看。”
中午,李晨燦在蓉城這邊和石傳峰吃一頓飯,吃完這頓飯,他就要趕回中海參加這一期的《中國好音樂》。
這一期的《中國好音樂》對李晨燦而言十分重要,他需要在裡面最終晉級三強,同時,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一些什麽東西。
石傳峰這會兒已經喜笑顏開,沒有了之前的愁眉苦臉。
《明朝那些事兒3》帶給他的是一次巨大的驚喜,原本他心中也很擔心,在之前的情況下,李晨燦還有他的《明朝》算是栽了,誰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樣呢?
現在,《明朝那些事兒:妖孽宮廷》比之前兩部還要銷售火爆。
“晨燦,這次我是真服了你了。”石傳峰自己喝了一小杯酒,然後笑道:“當初我把你發掘出來,真是一件做得最正確的事。”
“謝謝……”李晨燦微笑了一下,又說:“其實現在我身上也有一些麻煩事沒解決呢……就說我休學這件事,照樣有那麽多人在攻擊我……我自己都沒有辦法。”
石傳峰嗯了一聲,這倒的確是個問題。
不過,經此一役,他也發現了,李晨燦個人的爭議性和《明朝那些事兒》的銷量無關,這本書的銷量已經真正定下來了,大家是因為喜歡這本書才期待這本書接下來的內容,而不是因為李晨燦這個人……
既然這樣的話,接下來,《明朝》的銷量是不用擔心的。
李晨燦的自己的問題,還得自己來解決。
石傳峰隨便解鎖手機看了一眼,然後突然嘿嘿樂了起來。
“怎麽了?”李晨燦看著石傳峰的神情有點奇怪,便問了一句。
石傳峰把手機遞給了李晨燦,讓他自己看,於是,李晨燦看到了三川開洋的那條圍脖,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家夥還真是執著啊……”李晨燦也喝了一些酒,現在有點上頭,便借著興解鎖了自己的手機,打開圍脖,發布了一條圍脖:“模仿和超越,是兩碼子事!”
如果是不知道這件事情幕後故事的,都會覺得,兩人的圍脖真心莫名其妙,但知道幕後故事的,都為李晨燦這條圍脖拍手叫好!
果然,在這條圍脖出現之後,三川開洋鬱悶得不能自已,幾乎想要去自殺……
這種赤裸裸的嘲諷,讓他覺得自己的臉都沒地方放了。
他那無處安放的臉蛋呀……
實際上,李晨燦本來想說‘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名言,但現在只有那本書在模仿自己,所以說那句名言也有些早了,但這一句也足夠擊中三川開洋的要害。雖然很多的粉絲在幫李晨燦去罵三川開洋,但不管是誰罵的,都沒有李晨燦的這句話一陣見血。更何況,李晨燦畢竟是正主,他說出來的話,也就更有影響力……
所以,這一次,三川開洋那張臉,被打得劈裡啪啦響。
吃完這頓飯之後,李晨燦休息了一段時間,踏上了前往中海的飛機。
剛剛來到中海,他可以說是一會兒都不得消停,因為各方的關注,也跟著他的腳步一起降臨,最近李晨燦風頭太勁,大夥兒可都是等著采訪他呢。
於是,這一天才剛剛在《中國好音樂》的後台上現身的李晨燦,立刻就被一大堆記者給包圍了,記者們可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得到好的新聞題材,各種各樣尖銳的問題,那都是一起衝上來。
首先就是他對休學事件的回應……這些事情還一直糾纏著呢,很多人依然在因為這個問題來攻擊李晨燦。
對於他是怎麽想的,記者們十分樂意去知道。
李晨燦在問題問得太多之後,隻好無奈地回復道:“新一期的《中國好音樂》即將開始……我現在也是一名歌手,我想說的話,請大家仔細聽,都會在我的歌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