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科技王座》第166章 夯實基礎
“搬家嘍,搬家嘍!”

半導體研究所裡,到處都聽到一群群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們在叫喊。這些平時顯得很木訥的技術人員,此刻卻像是小孩,帶著歡快的笑容在研究所裡、辦公大樓裡、實驗中心亂跑亂喊。

“老沈,老沈,在不在?”腳步聲響,一個大嗓門在材料研究中心樓道裡響起,沈志翔無需回頭,就知道這是高級研究員高博。他那特有的渾厚嗓音穿透力太強了,即便是隔了消音玻璃,都擋不住聲波傳遞。

沈志翔等了一個多星期,根據他的研究方向、之前的課題內容,經過筆試、面試,被聘為高級研究員。評級之後,很快就被新成立的科研委員會分到了半導體研究所,與另外幾名研究人員一起,組成光刻技術研究小組,如願以償地繼續開發精縮機與光刻機自動化改造課題。

與此同時,科研委員會還給他們下發了大量國外的研究資料,以及下一階段研究工作的具體研究計劃。

目前他們還只是在重復國外研究,核對參數是否正確,爭取早diǎn吃透技術。

但有了明確的目標、詳盡的數據,他們↙dǐng↙diǎn↙小↙說,.2☆3.o≥技術消化的進度非常快,有信心在年底前就確實掌握國外光刻技術發展的所有成果。然後在此基礎上,開始自己的光刻技術改造。

別看國外光刻技術發展比我們早,但科技發展的規律是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有無數積累。因此雙方的實際差距,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現在他們能夠通過科研委員會,拿到國外發展的完整資料,去掉百分之九十被證明無效的研究,可以集中精力於剩下的百分之十。理論建設完畢,重複研究肯定比創新要容易。只要做完實驗,核對是否與數據相符,就能快速進入下一步,研究進度自然突飛猛進。

沈志翔他們不敢說自己比國外同行更優秀,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重複試驗,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框架理論部分,接下來只需實證即可。

一旦完成實證工作,單就光刻技術的掌握,他們已經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站到了與國外同行同樣的高度。

然後具體的光刻機研發、改造,委員會也下發許多詳盡方案。剩下就是多做測試,以確定哪種方案更優。

此刻在樓道內大呼小叫的高博,其實是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因為建成投入使用的研究所,暫時只有半導體研究所、材料研究所這兩個,所以高博他們隻好跟沈志翔擠在同一個研究所。一方面熟悉設備,另一方面幫助課題小組完成光刻機精密機械部分設計。

外面那些又笑又叫的,大多都是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暫時在這裡容身,終於等到了自己的研究所投入使用,興奮難耐,才到處鬼哭狼嚎,以發泄心中的喜悅之情。

也有少數預備分到其他研究所的研究員,順帶著湊湊熱鬧,跟著瞎喊。

對他們來說,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的人離開是件大好事。這樣跟他們搶實驗室的人就少了不少,即便還需要排隊,也不需要苦苦等待,自己用實驗室的時間也會寬松許多。

而對半導體研究所的研究員,則恨不能他們統統滾蛋!

國內雖然答應幫助做工作,勸說部分退休科研人員到軍分區繼續研究。但下面執行並不熱心,各地或者是開會的時候簡短說一聲,或者是隨便安排工會幹部打聲招呼,基本都沒太認真。

自己培養出來的研究員,憑什麽便宜了外人?

如果是國家重大任務,

抽調研究員也就罷了,這種明顯是自願原則上的援外項目,當然誰都提不起精神。哪怕這些研究員已經退休了,不能再為單位做貢獻了,可還是不想白白把人交給外人用。

這種心態下,關飛設想的利用國內研究人員充實軍分區科研底蘊的想法,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目標。

但國內終究有上百萬科研隊伍,大多數還是建國後,於五、六十年代培養出來,年齡段集中在四十到五十多歲之間。少數結婚生育較早的科研工作者,甚至還不到四十歲,也為了給子女騰位置而提前退休。

這樣的科研人員多達幾十萬!

在這樣巨大的基數基礎上,盡管下面沒有太花功夫說服,就算幾十個人中有一個肯來,總數也高達萬人之多!

他們肯定不是最優秀的,那些dǐng尖科學家就算自己想退休,上級也不會允許,寧可幫他們解決子女就業,也不可能放他們回家,把一生所學白白浪費掉。來的人,少量是家庭困難的國內一流科學家,大多是國內二、三流水準。

軍分區也不挑食,來者不拒。

有關飛審核,幫助理順科研關系、制定研究綱要、解析研究課題,下分到每個課題小組,二、三流對他來說剛好,一樣能發揮出最dǐng尖科學家的成效。而且這些人多半有自知之明,能夠服從上級安排,還比有太多自我意識、不認可委員會下發課題綱要進行研究的dǐng尖人才更聽話。

有幾百年科技儲備,關飛不需要他們再從零開始摸索。理論也好、公式也好、參數也好,他都會按照研究進度,一diǎndiǎn放出來。這些研究員只要不自作主張、老老實實按照他給的科研計劃進行,就能發現他們其實一直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果,從而協助軍分區實現跳躍式發展。

幾個月來,從國內過來的科研工作者陸陸續續來到軍分區,很快就突破了萬人規模。到本月為止,過來的各類研究人員已達到了一萬三千多人,還在以每月一兩千人的數量急劇增加。

至於老技工就更多了。

國內七千萬產業工人,一半以上都是建國後隨著工業化發展而逐步培養。

老工人沒有技術人員那麽多彎彎繞,家庭條件相對技術人員更困難,這件事既然是國家認可,那麽他們就相信是真的。無論是為國出力,還是給子女騰工作崗位、騰房子,甚或是多掙diǎn錢、幫助親戚或自家小孩就業,他們都願意離開居住多年的家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

從六月份,到十一月,國內過來的六級以上老技工達到了七千多人,其中還有五百多名七級工!

八級想都別想,每一個都被當寶一樣,屬於企業的定海神針,誰來請都不會肯放。

六級以下的更是來了兩萬六千多!

他們不像那些科研人員還要瞻前顧後,怕不靠譜、怕不在大城市……,要求頗多。這些老工人差不多每人都帶了兩個後輩——還是他們自己的子女,有些還抱著鑽空子的心理,帶了三個、四個的自家、親戚朋友的小孩。

來了軍分區,他們看了這裡的城市容貌、工作環境、詢問了工資收入,大都滿意之極。對於勞服司詢問子女工作安排,他們只有一個要求:只要是有編制的正式工,幹什麽就行,小孩不聽話,師傅任打任罵!

短短的五個月時間,軍分區常住人口從十三萬猛增到二十二萬!

為了安置狂飆猛漲的人口,軍分區上下陷入了忙亂之中。在完成土地平整、尚未投入建設的規劃地塊,建起了一排排雙層板式簡易房,拉上電線、廣播,保證近十萬人的住宿、電力供應。

新城建設起來,曾經準備了大量的板房,後來大家搬進學校宿舍、小區,這些板房就被拆來堆在倉庫。此時全部都被翻出來,同時木工廠加班加diǎn,製作更多的木板,以供建設。

電力方面,國內此前就專門修了線路,拉了一條十萬千瓦的線路。軍分區與國內在昆明合建的火電廠經過兩年多建設,一期工程已於七月完工,通過五百千瓦的高壓輸電線路,每月可以向軍分區輸電三十萬千瓦,完全可以滿足日漸增長的電力消耗。等到二期工程也完成,總計每月能向軍分區輸電五十萬千瓦,第三、第四期工程徹底完工,按照當初的約定,其中百分之七十滿足軍分區需要,總計每月向軍分區供電將達到八十萬千瓦!

這個電力供應,甚至超過了許多省會城市!

軍分區部分幹部認為以新城的電力消耗,即便算上給周邊的東北軍區、國內幾個相鄰縣份供電,也用不了這麽多,勸他放棄三期、四期工程,可都被關飛拒絕。

國內是沒見過科技時代對電力那饕餮一般的需求,八十萬看起來很多,但等到軍分區各種企業全部建成投產,群眾收入上升、購買的家用電器增加之後,這diǎn電力很快就會被吞噬得一乾二淨,還遠不敷使用。

電力又不像其他工程,可以立竿見影,工期長、投資大。如果不早早建成,等到出現電力缺口的時候,一時半會兒根本沒有解決的可能,只能限電。

與其到時拉閘,還不如現在就超量供電,哪怕是部分電力返銷給國內,都比到時候抓瞎好得多。

修板房軍分區有經驗,一排兩層樓簡易房,一天就能完工。

電線、廣播線也不是問題,這個時候就看出關飛在城市規劃中,那些縱橫交錯、高達兩米的下水道管網設施的預見性了。電線也好、廣播線也好,所有的線路都通過下水道線路管道,從地下經過,地面上只需要架設變壓器組,就能將電力通往各個簡易樓。

雖然建設工地上人潮洶湧,天空中卻沒有各種亂七八糟的線路,顯得整潔有序。各種排汙管、上下水,都有預留的接口,建設起來非常方便。

物資部門也緊急行動起來。

雖然來的老師傅、他們的子女都背來了被子、鍋碗瓢盆等個人用品。物資供應部門還是按照軍分區指示,從國內緊急采購了數以萬計的棉被、面盆、毛巾等各種生活物資,以保證基本的物資供應。

這次人口大引進,軍分區可是花費了巨資。

包括路費在內,軍分區平均在每個人身上投入超過兩百元!近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睡,總計支出達到兩千萬,如果不給他們安排工作,每月還將付出兩百萬左右, 以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

這當然是不能允許的。

這和軍分區是否有錢無關,而是人口閑置是社會管理的極大失職!

因此隨著人一湧來,每到一批,就被軍分區勞服司統一集中管理,為他們登名造冊。統計完各自信息之後,便被按照順序分到各個臨時小區,分配住房、講授各種生活設施的用途及使用規則。

完成臨時安置,所有人便被分門別類組織起來。

部分技術好的、符合需要的老技工,馬上被安排到已經建成的企業,經過考核立即進入生產班組,一邊工作一邊逐漸適應這邊的工作方法、規章制度。

那些電工、木工、水管工等則加入到簡易樓安裝工程,齊心合力建設他們的臨時家園。

其他企業暫時容納不下的老技工,則被臨時分到技校,對那些新進工人進行技能培訓:工作台、老虎鉗、扳手等工具多的是,完全具備鉗工、鈑金工教學條件;老式的通用機床也數以百計,各種廢鋼、廢鐵、報廢的零部件堆積如山,由著這些學徒隨便造,由老師傅手把手教著,從基礎開始學。

加工壞的工件、鋼屑、鐵屑,收集起來,正好用來作為煉鋼原料,一diǎn也不浪費。

人一群群湧來,又被一個個分流出去,消化吸收,高效而快捷。

大量高素質科技人才、技術人員、老技工的到來,迅速補齊了軍分區的短板,夯實了基礎。大量適齡工作人口的到來,也充實了各行各業的人力缺口,讓這座新生的城市一diǎndiǎn完善著各種城市職能,跳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變得更加繁忙而又繁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