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4-22
1884年的9月,中國全國各地的城鄉村鎮,街頭巷尾,青壯老幼,都在圍觀國家頒布的最新公告:《兵役法》
《兵役法》規定兵役分成近衛軍的國民兵役和常備兵役兩種,男子年滿18歲至45歲,在不服《兵役法》所規定的常務兵役時,都要服國民兵役。平時受規定的軍事教育,戰時以政府的命令征集。
凡年齡在18歲至25歲,思想純潔,身體健康的青年人,均可報名參加近衛軍常備兵,如果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會受到更好的重視。
常備兵役分為現役、正役、續役。年滿18歲至25歲的男子,經驗查合格的,入營服現役,為期3年,除上等兵及特種業務外,均滿2年退伍,輜重運輸兵滿5年退伍。常備兵役,在戰時得延長其服役期限。
現役期滿退伍者回家鄉加入正役,為期6年,平時在鄉應赴規定的演習,戰時動員召集回營。正役期滿者加入續役。
續役期自轉役之日起至滿40歲止,轉為國民兵,國民兵服役至45歲完全退役。
這樣的設計,能讓經過職業訓練的軍人,能夠長時間處於軍事動員體系下,使戰爭能擁有足夠的熟練老兵。
與征兵製相關的是師管區的建立,負責各地的征兵、訓練、整編。從1884年10月開始,全國一共被劃分為34個師管區和10個預備區,一般人口密集的省份會設置二到三個師管區,而像甘肅青海寧夏東北內蒙等省,只能兩三個省設置一個區,第一批為:
江蘇:徐海師區,轄銅山、東海、沭陽、碭山4個團區;
淮揚師區,轄江都、泰縣、淮陰、鹽城4個團區。
金陵師區,轄京寧、鎮江、武進、江陰4個團區;
浙江:金嚴師區,轄金華、蘭溪、衢縣、吳縣4個團區;
溫處師區,轄麗水、永嘉、臨海、雲和4個團區。
安徽:安廬師區、轄太湖、六安、滁縣、廬江4個團區;
蕪徽師區,轄蕪湖、貴池、宣城、休寧4個團區;
淮泗師區,轄蒙城、壽縣、泗縣、阜陽4個團區。
江西:潯饒師區,轄九江、浮梁、上饒、武寧4個團區。
河南:豫東師區,轄開封、商丘、鄭縣、淮陽4個團區;
豫西師區,轄洛陽、臨汝、陝縣、許昌4個團區;
豫南師區,轄信陽、南陽、汝南、潢川4個團區。
湖北:襄鄖師區,轄襄陽、隨縣、天門、鄖縣4個團區。
第二批為:
江西:南撫師區,轄南昌、南城、清江、萍鄉4個團區;
贛南師區,轄吉安、萬安、贛縣、寧都4個團區。
河南:豫北師區,轄新鄉、博愛、安陽、滑縣4個團區。
湖北:荊宜師區,轄宜昌、江陵、宜都、恩施4個團區;
湖南:衡郴師區,轄衡陽、攸縣、桂陽、郴縣4個團區;
寶永師區,轄邵陽、綏寧、零陵、道縣4個團區;
福建:建延師區,轄建甌、南平、建陽、閩清4個團區;
第三批又設置了四川、貴州、廣東、陝西、甘肅、寧夏、山東、雲南等各省師管區。
師管區的基本任務是:(一)現役兵之征集補充;(二)各兵役召集教育;(三)動員計劃實施;(四)管區戶口調查及綏靖事務。
這樣整個擴軍工作就能進入一個有序運轉的機制中。同時在民眾中推行軍事訓練,主要進行壯丁訓練和學生軍訓。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力資源,為擴軍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同時幾年來工業化的經濟成就,每年工業產值的增速都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不斷厚實的外匯儲備,這些都為擴軍提供了經濟基礎。丁雲桐希望在對俄開戰前,在原來的基礎上,每一個師管區能建成一個師,近衛軍能擴充34個師,使總的主力部隊能達到43個師。
他覺得這是與俄國這樣一個強國作戰,所必須擁有的最起碼的武裝力量。
但丁雲桐心裡還是要強調,在打俄國人之前,必須先搞定日本人。同時要想辦法搞亂俄國人,分散其注意力,或者能挑動德國或奧匈帝國與沙俄對抗。或者就像日俄戰爭時期的明石元二郎乾的一樣,挑動俄國內部的動亂。
丁雲桐歎了口氣,可惜中國真還沒有明石元二郎這樣的天才。
不過說起來也很奇怪,中日戰爭打下來,一直到現在,明石元二郎這個人好像完全消失了,要知道戰前此人可是諜報局長啊。
這個時候,丁雲桐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無論是容閎,還是翁同龢,都提到過黑石會內有外國人,而且黑石會還有外國資金進入。其中翁同龢明確說過,有一個人口音明顯與中國人有區別,既然如此,明石元二郎會不會也混進了黑石會,甚至成了十二生肖之一呢?
這個想法實在離奇,丁雲桐自己也只能笑笑作罷。
緊接著擴軍法令的另一個重大戰略,則是東北大移民。
之前的清王朝一直把東北地區當成"龍興之地",對整個東三省以及內蒙東部地區采取封禁政策,禁止中原人民進入,使整個東北地區的人口不過區區百萬,可謂地廣人稀,很長時間裡只是作為罪人的流放地。
現在朝代已經變了,封禁被取消了,鐵路也建起來了,不斷有山東、河北等地的商人和農民進入東北,在短短幾年間,使東北的人口增加了幾十萬。
但這遠遠不能讓丁雲桐滿意,因為東北如此廣闊的土地,如此豐富的資源,至少需要上千萬的人口,才能進行有效地開發,中國可以從這個碩大的聚寶盆裡,得到大量的農產品以換取外匯,其礦產資源也能完全滿足中國的工業所需。
1884年10月初,政府頒布了東北移民辦法,向全國標價售賣土地:
根據土地距離城鎮的遠近,肥沃荒蕪程度,是否靠近江河、鐵路、公路等等各種因素,土地被分成了優劣十七等。
十畝地叫做一晌,每晌地根據其優劣等級,價格也不盡相同,平均一晌地價格也只有60元人民幣。
此時一元人民價值相當於0.75g的黃金,根據黃金與白銀1:24的比值,所以一元人民幣相當0.6兩白銀,60元就是36兩而已,這個地價在目前來說是很便宜的。
為了照顧那些沒錢購買的農民,甚至可以用分期付款的辦法,用農產品逐漸支付地價和利息。
這個土地法令的頒布,使人口壓力很大的內地,尤其是山東、河北等省,掀起了一股大舉遷移東北的浪潮。
政府連續推出重磅舉措,丁雲桐卻還在關注另外一件事,根據時間來看,黑石會的譚嗣同應該早就到了香港,但袁世凱卻始終沒傳來好消息,這讓他頗有些焦慮不安,而此時的袁世凱更是萬分的著急。
1884年的香港,仿佛一個奇異的世界,這裡到處都是中西合璧,華洋結合,無論是建築,飲食,語言,服裝,還是風俗文化。西式洋房與中式樓屋交錯相間;街上既有穿著白色禮服的西洋貴婦人,也有穿著大褂,留著辮子的華人。
有些結合得很好,別有一番風味。有些則像是不倫不類,仿佛身穿西服,頭戴瓜皮小帽的怪胎。
香港作為英國的租借地,並沒有實行中國的“剪辮令”,因此這裡反而到處都是拖著“豬尾巴”的中國人。
10月7日,在太平山腳下的一座舊樓裡,袁世凱正在來回的踱步,他的心情實在是萬分的沉重。從他帶人來香港的那一天起,大批特工就晝夜監控著各個碼頭,包括許多賓館,飯店等處。
之前,軍法處人員已經詳細調查了譚嗣同,搜查了他的家,並在他的入學檔案裡找到了一張照片。
按說, 只要譚嗣同一出現在香港碼頭,就會被特工發現,但是為什麽不見任何蹤影呢?袁世凱甚至有些懷疑,是不是這個譚嗣同壓根就沒有來啊?
他正為此事煩惱,這時一個人進來了,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至交好友徐世昌來了,自從擔任軍法處長官後,他就特意向皇上要了徐世昌來,希望能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徐世昌聽了袁世凱的煩惱,哈哈一笑:“慰亭,我就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袁世凱說道:“卜五兄有何妙計,速速詳細道來。”
“我認為這個譚嗣同已經來了香港,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而已。“
“按情報來講應該是這樣,畢竟只要化妝易容,的確是很容易混過我們的耳目。嗯,卜五兄這樣說,莫非有什麽辦法找到他?“
“不錯,我們不能這麽找,偌大個香港找一個,完全是大海撈針一般。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需要研究其本性,然後對症下藥,方有可能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