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隨身玉佩》第50章 修路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路況太差,已經成了製約小清河村發展的重要阻礙。每一次來小清河村的遊客,都會抱怨一番。而胖廚師三人,更是抱怨了無數次,每次都喋喋不休,王海明的耳朵都快聽的起繭了。

  經過兩天的討論,修路的提案已經擺在了書桌上。村裡沒錢,鎮上也無力撥款,但王海明決定,就是在困難,也要把路修起來。

  因為李一紅被逮捕,其名下的小水泥廠也被查封。所以,小水泥廠裡面的所有東西,成了鎮政府對村裡的所有支持,其他的只能自己想辦法。

  清晨,白霧皚皚,萬物披紗,只是如此美景卻無人欣賞。在王海明的帶領下,全村所有人齊上陣,就連女人也沒有閑著。

  其實最難走的,莫屬靠近小清河村的這一部分路段,其他的部分,一直到鎮上,雖然路面也有坑坑窪窪的地方,但總體來說還算可以通車。只有這一段,因為附近都是高矮不等的土包,造成路面高一塊,低一塊,十分不勻稱,要是趕上下雨天,那泥土路都不是泥土路了,而是在活稀泥,這樣的路面對車的底座也是傷害巨大,這也是胖廚師他們抱怨的主要原因。

  要想修路,首先要把這些路面鏟平,王海明早早的便撥打了老同學楚雄的電話,讓其來幫忙。

  在王海明帶著村民趕到的時候,楚雄也已經開著挖機趕到了。寒暄了一陣,楚雄便開始工作。挖掘機嗡嗡的發動,在發動機強大的動力下,一片片高的地方被挖平,一片片窪的地方得以補充……

  楚雄在前面開路,王海明則帶著村民在後面修整,王貴帶了一部分人去小水泥廠拉水泥,石子之類。

  原本王海明對修路還沒有多少信心,但到了小水泥廠才發現,裡面竟然還保留著不少的水泥,沙子之類,用於修路是綽綽有余。

  看著熱火朝天的場面,幾百人同時工作,讓王海明想起了以前集體大生產的時候,就是一起勞動,一起吃飯,雖然王海明沒有經歷過,但電視上,書上,介紹的也不少,這樣的場面,很是壯觀。

  因為沒有專業的隊伍,一天下來,連一半的路程還沒有平整出來,但王海明並沒有氣餒。

  第二天,迎著朝陽,沒有人催促,各人都帶著自己的工具,繼續昨天的工作。楚雄的工作進展比較快,一趟過去之後,原本坑坑窪窪的地面,變得平坦起來,高的地方被挖去,窪的地方被填平。

  原本王海明想到鎮上租一個壓路機回來,把地面壓實一下,只是沒有一家同意租賃,一是遠,來回浪費油,二是工作量太小,人家嫌賺不到錢,最後王海明隻好杯具的回來了。

  不過,鄉親們並沒有氣餒,紛紛回家,拉著家裡的石碾子,在平整過得地面上,來回碾壓。

  而王貴則帶領一部分村民繼續運材料,雖然村民們沒有機動車,都是人力三輪車,但沒有一個人抱怨,叫苦叫累。幾個人拉石子,幾個人拉沙子,幾個人拉水泥……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

  王健作為村裡最懂建築的人,指揮著手下,和灰,鋪石子,抹路面。為了省時,省事,王海明和村長王貴一商量,準備在村頭準備做一次集體大鍋飯。

  作為曾經高級廚師的王海明,很光榮的接受了這個任務。用紅磚簡單的砌了一個爐灶,搬來村裡最大的一口鍋,王海明開始了準備工作。

  女人的勞動力比男人要差上一些,所以王貴大手一揮,二十個身體相對較弱的女人,分給王海明幫忙。

  “恩,不如讓他們見識一下,澆灌過空間水的蔬菜的味道,好讓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王海明打算帶領村民種植無公害蔬菜,所以先做一頓讓大家嘗嘗,好增加大家的信心。

  由於這幾天修路,王海明打電話告訴胖廚師,李欣蘭,和皮特三人,這幾天不能來拉翡翠蔬菜了。剛開始三人都非常不滿,表示嚴重的抗議,沒有了這新型蔬菜,店裡的生意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胖子,吼得王海明差點想把手機給扔了。

  最後王海明保證盡快把路修好,盡快讓他們來拉蔬菜,三人才一改剛才的不悅,高興起來。

  不過原本應該收割的蔬菜,現在都躺在地裡。王海明決定全部收割,然後從新種植。一框框西紅柿,一框框辣椒,一框框小白菜,一框框茄子……

  王海明還從魚塘裡,逮來十幾條大厚子魚,一同送了過來。厚子魚燉土豆,西紅柿雞蛋,大肉地三鮮……一個個菜在鍋中翻騰,彌漫著有人的香氣。

  “海明,做的什麽菜,這麽香”;“海明,好了沒有,本來還不餓,聞著這麽想的飯菜,肚子就咕咕直叫”;“哦哦,有好吃的了”……

  不時有正在乾活的人,急急忙忙的跑過來看看,聞著誘人的飯菜,一副陶醉的模樣。而放了學的一群孩子們,也不幫忙乾活了,都圍著爐灶,等著出鍋的好吃的。

  “好嘍,開飯了”!王海明熄了火,扯著嗓子喊了起來。王海明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有開始喊的時候,剛剛擺好駕駛,眾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跑了過來。

  一大盆一大盆的菜肴端上飯桌,不過還沒有撐到十分鍾,就見底了。

  “幸好我做的比較多,不然還真不夠吃”。看到眾人餓死鬼般的吃相,王海明很無語,同時暗暗慶幸,自己剛才決定多做一些的想法是對的。

  一疊疊的煎餅,搬上來,吃光了,在搬,形成了一個循環。煎餅,是中國傳統食品之一,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倒入燒熱的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製而成攤烙而成。多由粗糧製作,也有細面製作,有小麥煎餅、玉米煎餅、米面煎餅、豆面煎餅、高梁面煎餅、地瓜面煎餅等.烙成餅後水分少較乾燥,形態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疊層,口感筋道,食後耐饑餓。一般圓形,疏松多孔。折後為長方形。煎餅種類較多。按口味不同,也可以做成鹹煎餅、酸煎餅、甜煎餅、五香煎餅等等。煎餅不易變質,易保存。卷以小菜而食,則風味別致煎餅從原料上看,

  仔細的清理乾淨爐灶以後,王海明也加入了搶飯的大軍。熙熙攘攘,嬉笑怒罵,夾雜著吃飯的嗖嗖聲和,和稀飯的呼呼聲,著才是大鍋飯應有的氛圍。

  吃著手中的煎餅,王海明忽然想到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傳很久很久以前,東蒙山一帶雜草叢生,人跡罕至,在蒙山望海樓下.住著巧珍和田壯一家,男耕女織,生活過的比較舒心,勞作之余,田壯勤學苦讀,成了遠近聞名的土秀才,十裡八鄉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請田壯幫忙;誰家受了欺侮,田壯主動幫助寫訴狀,打官司,因此得罪了當地惡霸王洪三,被關進山間大牢,獄卒們惡狠狠地告訴巧珍:“你們家田壯整天咬文嚼字,專和我們家老爺過不去,老爺吩咐,這次隻準送筆墨紙張,不準送飯,關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還寫不寫!”看著自己的丈夫餓在牢房,巧珍三天三夜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夢見蒙山娘娘向她走來,說:“巧珍,別犯難,我傳授你個法子:你把小麥磨成糊子,在燒熱的石板上攤成餅,不就像紙?再把大蔥作筆,豆醬當墨,還愁您的夫君沒飯吃?”一覺醒來,巧珍照此去做,果然靈驗,連忙帶著自己攤製的煎餅,卷上大蔥和豆醬給田壯送去,看大牢的見是“筆墨紙張”沒多過問,田壯饑不擇食把它吃個精光,就這樣,喝著山泉水,吃著煎餅,紅光滿面,平安出獄後,發憤苦讀,背著巧珍攤製的煎餅考上了狀元。善良的巧珍,為報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熱心地給四鄰八舍傳授煎餅技藝,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攤煎餅在八百裡沂蒙傳開了。人們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頭打磨的象圓形海龜一樣,再磨製光滑,叫做“鼇子”,後改為生鐵鑄具,也就演化為今天的帶“金”字旁的“鏊子”, 巧珍因發明煎餅,被沂蒙山人供奉為“煎餅老奶奶”,煎餅由此又稱“狀元餅”。

  就這麽一愣神,王海明發現煎餅沒了,菜盆也見底了,不由得對同桌的豬哥們深深的鄙視。

  “海明,你做的菜真好吃,我長這麽大,頭一次吃這麽好吃的飯菜”;“王海明以前在城裡可是在星際酒店做大廚,做飯能不好吃嗎”;“哎,要我說,王海明的手藝好,而且種的蔬菜也比我們強多了,看看,多麽好的蔬菜”;“海明哥哥最棒了,做的菜好好吃”……

  看著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王海明感歎,剔除了害群之馬以後,這才像一個大家庭。

  果然應了那句,人多力量大的話,不到五點鍾的時候,平整地面的工作,碾壓路面的工作都完成了。而且為了更好的排水,王海明還從小水泥廠運來幾個排水管道,埋在路面下,方便流水。

  剩下的工作就交給王健了,那就是鋪設水泥路面。這雖然是一個技術活,但用不了多少人,所以王海明讓大多數人都回家休息,隻留下王健的施工隊繼續努力工作。

  又經過一天的努力,王健的工作也完成了,這時,村裡的修路大計,終於算是圓滿結束。

  “來了,來了”。王貴抱著一大串鞭炮過來,準備慶祝一番。而且完工後,燃放鞭炮,也圖吉利,萬事順順利利。

  “我宣布,展明路,建設成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