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隨身玉佩》第361章 13陵
( ) 十三陵,也是想要去的地方,是以,第二天早上,吃過飯以後,大家就到了十三陵的風景區。︽,

 王海明也是沒有去過,是以也是頗有興趣。在場的人,恐怕也就是李娜,來過這裡。

 作為小時候在經常長大的李娜來說,京城大大小小的旅遊景點,恐怕都已經玩過一遍了。因為距離市區還挺遠的,是以大家早上出發的時間,還是挺早的。

 “海明哥,這十三陵,我們倒是都聽說了,可是為什麽叫十三陵啊,不叫十四陵,十五陵的啊,你學問好,現在在車上也沒有什麽事,就和大家講講唄”。李勇看著手中的旅遊指南,好奇的問道。

 “就是啊,海明哥,說說”。

 “是啊,海明,我們都不懂呢”。

 “好吧,那我就說說”。

 王海明隨即說了起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複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雖然王海明說的很清楚,可是大家依然聽的糊裡糊塗的。明朝裡的皇帝,恐怕大家就認識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別的。都不知道。

 說著說著,車子就已經到了。大家也就沒有了聽王海明說的興致,紛紛下車,去看看,印證一番。

 “這幫家夥,純屬浪費我的口舌,浪費我的唾沫星子,說了半天,嘴都幹了。現在可好,一下子都跑了”。王海明故作生氣的說,其實他也知道,自己說的,大家大部分都聽不懂,不知道誰是誰。

 “好了,我們也走吧,你對著空氣置氣啊”!李娜捂著嘴偷笑。拉著王海明趕緊下車,人家司機師傅還在等在走呢。

 大氣。這是王海明的第一感覺。皇家的陵墓,就是不一樣,一個佔地就是十幾萬平方米,十三個,可想而知有多麽大。

 作為郊區,這裡的空氣還是很好的。王海明感覺,比市區呼吸都順暢了不少。還是老規矩,大家隨便玩,去看自己喜歡的地方,當然前提是。不能距離太遠,而且必須保證手機通暢。

 一時間,大家三五一群,四六一夥的,或觀看,或拍照留念,或談論著什麽。

 “娜娜,發什麽呆啊”!王海明看到,李娜竟然對著一片壞掉的牆壁,發呆,有點疑惑。

 “沒什麽,就是有點傷感,好好地東西,都被破壞掉了,可惜了”。李娜幽幽的說,十三陵,其中大部分都遭到過破壞,雖然也有自然的原因,但是,還是人為的原因更多,明末軍閥的破壞,外國列強的侵蝕。

 “好了,咱們去別的地方看看,別傷感了”。王海明拉著李娜,向旁邊走去。昨天的時候,因為圓明園,有點傷感,現在可得注意點,自己可是來旅遊散心的,不是來感傷的。

 其實王海明有一點搞錯了,不想傷感就不要來這些有古建築群的地方,去長城,香山看看就不錯。

 “哎,海明哥,你來的正好,你給評評理,看我們誰對”。王海明這邊才剛換了個地方,李勇就拉著王二狗過來了,看那臉紅脖子粗的,肯定吵了一會子了。

 “什麽事啊,值得你們爭成這樣,李勇,你先說”。王海明心想,你們倆就是吃飽了撐的,閑的沒事。

 “哦,海明哥,你說,這十三陵不都是葬的皇帝嗎,二狗叔,他偏說這個陵墓是個太監的,是以我們就爭了起來,海明哥,你看看誰說的對”。

 “恩,我看看,不錯,這裡的確是王承恩的陵墓,他的確是個太監,是作為陪陵出現的”。王海明解釋說,不光陪陵的有太監,更多的是皇后嬪妃的墓葬。

 “那,那海明哥,王承恩是誰啊,一個太監也能蓋個墓葬”。李勇疑惑的說,感覺不相信。

 王承恩,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貼身太監,累官司禮秉筆太監。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禎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王承恩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承恩後為清朝康熙皇帝所稱頌,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在一個朝代即將覆亡、幾十萬人“解甲”的時候能夠護佑君主,不畏強敵,這表現了強烈的忠貞性格。於是他的死充滿了悲壯的意義。

 王海明仔細的說了一遍,李勇和王二狗才明白過來。

 “這個王承恩,還真是忠誠啊,好讓人敬佩”。李勇感歎的說,雖然自己爭論輸了,可是沒有一點的且喪,臉上只有敬佩的神色。

 “哈哈,那是,雖然那王承恩是個太監,但也沒有跺了咱們姓王的名聲”。王二狗得意的說,這王承恩,也是王姓族人。

 “哼,嘚瑟吧你”。李勇哼了一聲,跑到別的地方去了。王海明也是哭笑不得,這個二狗叔,這個也能聯系到一起,厲害。

 雖然說漢唐盛世,但是王海明卻對大明一朝非常的敬佩。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大明一朝,沒有和親,不畏遊牧的強權,即使後期沒落了,也有其錚錚鐵骨,不像後來的清朝,各地賠錢,喪權辱國的。

 王海明心想,如果自己能穿越,一定要改變大明的狀況,振興中華,不再走老路。可惜,這也就是想想,穿越,也就是小說裡和電視劇裡有,現實,那是不可能的。

 大家好不容易來京城一次,是以王海明也就多停留了幾天,盡量讓大家玩的盡興,畢竟以後,王海明不打算回來了,京城事多,不如地方自在。

 王海明不來,恐怕大家也不會再來。前前後後,一共玩了一個星期,王海明才宣布回家。

 一共二十幾個人,正好一個大巴車的數量,是以回去的時候,王海明決定不做火車了,改為,包了一輛大巴車。

 京城的夜市還是不少的,東西便宜,卻又新奇時尚,晚上的時候,大家都紛紛逛著夜市,買了不少東西,都是送給家人的禮物。

 王海明早就知道會有這種情況, 在來京城的那天,就把大家的行禮,除了兩件替換的衣服外,全部郵寄回家了。

 可是現在蹬車,王海明才發現,自己錯估計大家了。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的,連李娜也不例外,說是送給老媽和弟弟妹妹的禮物。

 王海明無奈,東西都買了,反正不能退回去,擠擠總算塞進去了。一個人的東西多不可怕,可怕的是二十幾個人,都是大包小包的。離家幾個月,現在要回去了,大家都顯得很激動。

 相比於之前,現在的大家,更顯成熟,自信。王海明感歎,的確是,在老家,整天窩在一個村子裡,見識太少了。

 李勇他們,和以前相比,變化大的讓人無法想象,但也在王海明的意料之中。不過,恐怕回家之後,這種變化就會顯露出來了。

 “恩,這些人回家以後,可以大用啊”!王海明看著興高采烈的眾人,若有所思。

 (l~1`x*>+``+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