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帝國當皇帝》第52章 馬士英入閣
  立刻就有一人出班大聲反對道:“不可,我朝從沒有勳臣入閣的先例。”

  這話一出,又站出來許多大臣紛紛附議。

  從永樂年間設立內閣到現在,大明朝確實沒有一個勳臣入閣的例子。勳臣本來就是世代承襲,地位超然,不用乾活朝廷還白養著。還想入閣,文官們肯定不會答應的。

  看到這麽多人反對,魏國公徐弘基面色如常,一言不發,站回了班列中。

  倒是被提名到的誠意伯劉孔昭,這位大明開國元勳劉伯溫的後人跳出來道:“既然我不能入閣,那馬瑤草總有資格入閣吧。”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敢情在這等著呢,搞了半天這幫勳臣是為了馬士英搖旗呐喊。

  馬士英的心思幾乎眾臣皆知,但是就是沒有人舉薦他。一來是朝堂中的文官東林黨人居多,他們故意忽略馬士英。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馬士英如今還掛著鳳陽總督的牌子,算不上部堂大臣,資格上有點不夠。

  馬士英事前也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所以早就暗中找了這些勳臣幫忙。這些人也知道馬士英在新皇帝跟前立下了定策大功,受寵是必然的事情,自然也樂得賺這個人情。

  劉孔昭這話一出,馬士英一下子緊張起來。耳朵聽著周圍的動靜,眼睛緊緊的瞅著禦階之上皇帝的表情。

  他這一招也算是投石問路,一個是看眾臣的反應,另外一個是看皇帝的反應。

  武英殿中的氣氛忽然沉默下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反對,很有些怪異。

  文官們的態度很矛盾。在擁立潞王這件事情上,東林黨人雖然有首倡之功,但是最後卻是依靠馬士英來一錘定音的。他們這一點上他們很不爽。

  馬士英本來是支持福王的,但是福王一死,後來又和史可法商定擁立桂王,只是後來聽說福王已死,手下四鎮又擁立潞王,這才急急忙忙轉舵,支持潞王。這種典型的投機行為被東林黨人明顯的視為無恥的摘果子行為。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若是關鍵時刻沒有馬士英的投機行為,潞王即位恐怕也沒有那麽順利。而且馬士英又諂媚道親自跑到杭州去迎駕潞王,在新君面前賣好,得到新君的信任。

  現在天下人人皆知,鳳陽總督馬士英是定策第一大功臣。因此,懷著這樣的糾結心態,在皇帝垂詢內閣人選的時候,東林黨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忽略馬士英。但是如今勳臣提議馬士英入閣,他們即使心中不爽,也不好當面反對。

  還有一點原因也不得不提。畢竟新皇帝是以較遠的皇室宗支即位的,有點得位不正的意思。這擁立大功人人都清楚,但是卻不能拿在面上來說。

  他們若是反對馬士英入閣,那不僅是得罪了馬士英,更是得罪了當今皇帝。沒有人不知趣到新皇帝即位第二天就去得罪皇帝。

  心裡既不爽馬士英,但也不想得罪皇帝,所以隻好閉嘴不言了。

  雖然文官們這邊保持沉默,但是勳臣這邊卻沒有這些顧忌。這些人都是世代相傳的紈絝子弟,本來整天就知道在南京城裡吃喝玩樂,秦淮河中走馬章台,骨子裡本來就是好事的主。如今有機會參與到國家銓選內閣大臣這樣的大事中,自然樂得參與其中。

  隆平侯張拱日出班奏道:“臣也讚同馬鷂草入閣!”

  接著又有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等人紛紛出班附議,讚同馬士英入閣。

  雖然在朝廷大事上,這幫勳臣沒有什麽話語權,但是卻也不能阻止他們說話。

  這些人本就是無事生非,喜歡起哄架樣子的主,一個站出來,很快幾十個全都出班讚成馬士英入閣。

  雖然他們說話不頂事,但是好歹幾十個勳臣,也算是給馬士英極大的壯了一把聲勢。

  看著這邊鬧哄哄的,文官們一個個吹胡子瞪眼睛卻也沒有脾氣。

  最後被崇禎欽點的南京守備勳臣,兼著五軍都督府中都督,統領六萬京營士兵的忻城伯趙之龍也站出來讚同馬士英入閣。

  其他人的話可以被無視,但是作為南京三大守備大臣之一的趙之龍的意見就有些分量了。

  趙之龍一開口,又有好幾個武官站出來支持馬士英入閣。一來他們是跟潮流討好馬士英。而來馬士英作為鳳陽總督,手下管著十幾萬兵馬,也算的上半個武將,所以武將心中感覺親近些。當然,也有故意起哄跟東林黨人過不去的意思。

  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在低聲議論,說話的人一多,這武英殿中就顯得有些吵雜。

  朱成看著下面亂糟糟的場面,心中不悅,眉頭微微蹙起。

  “金殿之上,請勿喧鬧。”站在一旁,已經榮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韓讚周瞧見了皇帝的表情,急忙出聲喝道。

  殿中大臣們聞言這才安靜下來,想起這是新皇帝第一次大朝會,若是被糾劾禦史彈劾殿前失儀就麻煩了。

  對於馬士英的觀感,朱成並沒有那麽壞。原本的時空中,他看過很多南明史料,也有很多時人筆記。在大部分的資料中,都把馬士英形容成一個奸佞之人,說他勾結閹黨阮大铖,一心媚上,排擠東林諸君子等。

  其實這都是東林黨人強加在馬士英頭上的罪名。東林黨人如此不待見馬士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他在擁立新君時的投機行為,另外一個是他在當了首輔之後舉薦了昔日對自己有恩的阮大铖入朝為官。

  第二條原因是他被誣蔑最大的原因。阮大铖在崇禎朝因為牽扯進了魏忠賢的案子中,被劃為閹黨之中,非常的不受東林黨人待見。阮大铖這個人的品行姑且不論,他算不算閹黨也很值得商榷。但是東林黨人奔著恨屋及烏的態度,馬士英自然也跟著被罵的狗血噴頭。

  東林黨人中雖然也有真正的正直君子,但是大部分人已經成了一種極端主義分子。一旦某人跟他們的意見不合,就會被他們各種打壓,各種狂噴,就像一條逮誰噴誰的瘋狗一般。而且往往還是一擁而上的那種,很難召集得住。

  他們雖然個個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卻用筆杆子對不同意見者口誅筆伐,不把你的名譽掃地決不罷休。總而言之,用一句時髦話來說,他們就是一群有原則的噴子。這個原則就是順我者的就是君子,逆我者就是奸佞小人。

  明末局勢如此糜爛,與東林黨人乾系莫大。

  雖然朱成即位,東林黨人出了大力,但是朱成對他們依然沒有好感。但是他不會把這種厭惡表現出來。他如今是皇帝,要收拾這個爛攤子,光複江山,名聲也很重要。

  但是他也不會放任東林黨人在朝中勢力做大,在朝中興風作浪。因此,他需要扶持一股勢力來抑製東林黨人,牽製他們。或者換句話說,他需要一個人來替他擋在前面成為噴子們的靶子,替自己承擔罵名,他才好躲在後面推行自己要做的事情。

  而馬士英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有入閣的野心,又不被東林黨人待見,正好需要自己的支持。

  同樣的,若想換的皇帝的支持,馬士英自然就得跟皇帝一條心,替皇帝背罵名。

  想到這裡,朱成將目光投向了一直沒說話的史可法垂詢道:“史卿以為如何?”

  史可法如今是唯一的閣臣,他的意見自然是重要的參考。

  殿中臣僚們都將目光看向了史可法,等待他的表態。

  馬士英臉色緊張,心中惴惴不安。畢竟他曾經坑過史可法,心虛是正常的。

  史可法本來挺信任馬士英的, 但是上次的事情讓他心中生了芥蒂。只是他畢竟是一個胸懷廣闊的人,雖然忠厚,但是畢竟也在官場沉浮這麽多年了,自然知道皇帝心中是屬意馬士英的。而且在擁立這件事上,他也和東林黨人生了嫌隙,對他們的觀感差了很多。

  因此,如果能吸收不被東林黨人待見的馬士英入閣,也算是對目空一切的東林黨人的一個小小打擊,而且還能迎合上意。

  因此,稍作考慮,史可法便奏對道:“馬瑤草於社稷功莫大焉,臣讚同。”

  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低聲歎息,自然也有輕微的笑聲。

  馬士英則有些頗感意外,同時心中也對史可法的胸懷更是佩服。

  朱成也有些意外,但是這畢竟是他想要的結果,於是道:“既然如此,補馬士英入閣,加東閣大學士銜,兼領禮部尚書。”

  馬士英神色激動,急忙上前謝恩道:“臣定當不負陛下隆恩!”

  如此,內閣已定,史可法為首輔,馬士英為次輔,內閣的架子算是搭起來了。

  新君即位,事情繁多,但是卻也不能一一在大朝會上解決。如今有了內閣兩位大臣,朱成找他們商量就可以了。

  隨朝內侍的“退朝”聲中,中興朝的第一次大朝會就此結束了。

  PS:感謝″丶.期待大大的打賞和評價票,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