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抗戰烽火之單兵突擊》抗戰時國民黨武器裝備及油料的進口量和產量二
  1939年9月中國通過越南進口的部份機器設備被法國掠奪.1939年11月日軍佔領南寧切斷桂越公路,1940年6月17日法國向德國投降,成立傀儡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法國於1940年6月20日封鎖滇越鐵路,並於1940年7月3日拆毀滇越鐵路.法國投降後英國已被困在歐洲,為了討好日本保住自己在亞洲的殖民地,英國於1940年7月17日宣布封鎖滇緬公路3個月,1940年10月滇緬公路在封鎖了3個月後重新開放. 1940年9月23日日軍攻入越南北部,法國被迫同意日本在越南駐軍.從1940年10月28日起,日軍以越南北部的飛機場為基地,多次對滇緬公路進行轟炸.1941年12月日軍開始進攻緬甸.1942年2月國民黨組建中國遠征軍赴緬甸與英軍聯合對日軍作戰,1942年3月8日日軍佔領仰光港,滇緬公路的進貨入口被堵死.1942年4月遠征軍作戰失敗,敗退下來的遠征軍一部分退回雲南,另一部分經過中美英協商轉移到了印度.在美方的安排下,轉移到印度的這部份遠征軍改稱為中國駐印軍,以印度為基地進行訓練.此後又陸續從中國調派一些軍隊入印度以擴充中國駐印軍,為以後的反攻作準備.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後,美國緊急開辟從印度到中國的航線.物資先運到印度,然後由飛機穿越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橫斷山送到雲南或四川,由於沿途一系列高聳的山峰好像駝峰一樣,所以稱為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飛行條件惡劣,事故率居高不下,物資運量很少.為解決中國的物資供應問題,中美決定合作修建中印路.1942年12月中印公路動工建設,公路從印度出發穿越緬甸北部原始森林至雲南畹町,與滇緬公路中國段連接.中國駐印軍與美軍和英軍經過聯合作戰逐步收復緬北地區,中印公路也隨之向前延伸.1943年12月沿中印公路開始鋪設中印油管.

  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勝利會師,中印公路全線通車.與此同時駝峰航線也加大了運輸量,1945年6月中印油管開始向中國輸油,物資運輸問題至此解決. 美國援助國民黨的物資如何分配由美國說了算, 美國決定物資優先用於緬甸作戰.物資運到印度後首先撥給中國駐印軍一部份,然後由駝峰航線運到中國,運到中國的物資重點供應中國遠征軍,剩下的留給國內作戰的國民黨軍隊.由於運輸不便,陸上交通恢復前美國援助的重炮隻能就近撥給中國駐印軍.

  以155毫米榴彈炮為例,抗戰期間美國總共隻給了國民黨36門,全部撥給了中國駐印軍.在緬甸戰事結束以前,國內作戰的國民黨軍隊武器裝備狀況基本沒有改善.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衝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火箭彈約6萬發,子彈約7億發.

  抗戰時期國民黨的武器彈藥生產情況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兵器工業進行了內遷重組,大部分兵工廠集中到了重慶.受重工業基礎的製約,抗戰期間國民黨的兵器工業並無太大發展,但還是生產出了不少的輕武器和彈藥.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步槍約50萬支,輕機槍約4萬挺,重機槍約2萬挺,槍榴筒約6萬支,擲彈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門,37毫米戰防炮94門,60毫米迫擊炮約5000門,82毫米迫擊炮約7500門,120毫米迫擊炮約60門;子彈約11億發,手榴彈約2700萬個,槍榴彈約450萬個,擲彈筒榴彈約150萬個,迫擊炮彈約550萬發,75毫米山野炮彈約42萬發,20毫米高射炮彈約52萬發,航空炸彈約3000噸,地雷約80萬個.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抗戰時期GCD的兵工生產情況.抗戰時期GCD的兵器工業規模小,設備簡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彈藥產量很少.抗戰期間GCD的兵工廠累計生產:長短槍11046支,機槍33挺,擲彈筒4155支,槍榴筒2196支,迫擊炮908門;子彈779萬發,手榴彈447萬個,擲彈筒榴彈37.7萬個,槍榴彈32萬個,迫擊炮彈28.4萬發,地雷19.2萬個.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抗戰時期國民黨各種武器彈藥的具體生產情況 抗戰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步槍55萬支左右. 1928年太原兵工廠仿製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槍.抗戰期間太原兵工廠西遷後生產了少量38式步槍,總產量約1萬支.抗戰時期國民黨生產的步槍主要是漢陽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鐵廠還生產過4萬多支77式步槍,77式步槍為仿造中正式步槍,外形略有不同.

  漢陽式:仿德國1888年式毛瑟步槍,1895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1944年停產. 中正式:仿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1935年在鞏縣兵工廠開始生產.

  漢陽式與中正式步槍的歷年產量如下歷年產量如下. 1937年:漢陽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計60000支 1938年:漢陽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計50000支

  1939年:漢陽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計71500支

  1940年:漢陽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計74414支 1941年:漢陽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計38500支 1942年:漢陽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計63600支

  1943年:漢陽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計67100支 1944年:漢陽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計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抗戰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有兩種:仿瑞士啟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於1939年停產,從抗戰爆發至1939年停產共生產約1900挺.

  捷克ZB26式輕機槍是捷克於1926年開始生產的,該槍彈匣位於槍身上方,在國產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經常見到這種機槍.1927年ZB26式輕機槍開始進入中國,到抗戰爆發時國民黨已有多家兵工廠在仿製生產這種機槍.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輕機槍約4萬挺,歷年產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啟拉利式1600挺,合計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啟拉利式342挺,合計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戰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重機槍有兩種:24式和30節式 24式重機槍:1888-1924年,金陵兵工廠仿製過多種版本的馬克沁式重機槍.1934年德國向國民黨贈送MG08馬克沁式重機槍的圖紙,由金陵兵工廠進行仿製,於1935年仿製成功,命名為24(民國24年)式重機槍.

  30節重機槍:1921年10月10日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美國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正好是民國10年10月10日,顧命名為30節.抗戰爆發後由於兵工廠搬遷等原因,30節重機槍的生產幾度中斷.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重機槍約2萬挺,歷年產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節式514挺,合計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節式520挺,合計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節式310挺,合計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節式260挺,合計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節式1737挺,合計4800挺 1934年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擲彈筒,但產量很少沒有正式裝備部隊.1938年底已遷往重慶的陝西第一兵工廠籌備處在大正10年式擲彈筒的基礎上改進試製出新的擲彈筒,命名為27(民國27年)式擲彈筒,開始大量生產.擲彈筒可以看作是一種輕型簡易迫擊炮,口徑一般為50毫米,和迫擊炮相比省去了瞄準具和支架.由於沒有瞄準具,隻有經驗豐富的士兵才能精確射擊.1944年隨著60毫米迫擊炮的大量裝備,國民黨停止了擲彈筒的生產,累計生產40909支.擲彈筒榴彈的停產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計生產擲彈筒榴彈約150萬個.

  槍榴筒的生產情況與擲彈筒相似,雖然抗戰前便開始生產,但產量很少.1939年國民黨兵工廠研製成功新的槍榴筒和槍榴彈,命名為28式槍榴筒和28式槍榴彈,與中正式步槍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計生產槍榴筒約6萬支,槍榴彈約450萬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