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第1次淞滬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壓迫南京GMZF屈服,日本侵略者於1932年初在上海不斷尋釁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閘北的GMD第十九路軍發起攻擊,隨後又進攻江灣和吳淞。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

  一二八事變(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1932年於中國上海發生,是日本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事變後,為了把由北向南的入侵計劃改變為由東向西,以有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主動發起的一場戰役,1932年1月28日夜間,日本侵略軍由租界向閘北一帶進攻,駐守上海的19路軍奮起抵抗,開始了淞滬抗戰。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由於GMD政府堅持不抵抗政策,破壞淞滬抗戰,19路軍被迫撤離上海。在英、美、法等國調停下,GMD政府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

  戰役經過:

  1932年1月28日,淞滬事變爆發,當時駐扎在上海的國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戰。次日,GMZF外交部發表《對淞滬事變宣言》,表示“為執行中國主權應有之權利,不得不采取自己的手段,並對日本武裝軍隊之攻擊,當繼續嚴予抵抗。”1月29日凌晨,日機從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能登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閘北華界,寶山路584號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中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藏書超過三十萬冊)均被炸毀。閘北多處燃燒。但日本陸戰隊奪佔北站的企圖以失敗告終。1月30日,蔣介石在南京主持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遷都洛陽,改組軍事委員會,並命令第十九路軍全力防守上海,而德式師的第87師和88師負責南京防務。1月31日,日本援軍抵達上海,有巡洋艦4艘、驅逐艦4艘、航空母艦2艘及海軍陸戰隊7000余人。2月1日,日本軍艦從長江上炮轟首都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遷往洛陽,表示決不屈服(年底才遷回南京)。2月1日,國軍再次調整京滬地區部隊部署,第61師將江陰防務移交給第87師,開赴上海大場;第88師主力集結蘇州,作為第十九路軍預備隊,另以一個團加強江陰要塞防禦力量。

  2月中旬,日軍第24混成旅團、第9師團等增援部隊陸續抵達上海,鑒於日軍增兵上海,十九路軍勢單力孤恐難持久,時任87師師長張治中向蔣介石主動請纓,得到蔣介石的批準。2月14日GMZF軍政部長何應欽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將分駐京滬、京杭地區的第87、第88師組建成為第5軍,由第87師師長張治中兼任軍長,統一指揮第87師、第88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此時總隊長為唐光霽)和獨立炮兵第1團山炮營等部開赴上海,加入第十九路軍序列。此時的第5軍匯集了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全部是德式部隊,是中央軍系統內的絕對王牌精銳!這樣的嫡系精銳盡數投入,GMZF抗日之心可見一斑。

  第87師261旅在旅長宋希濂率領下首先從南京出發,並於14日當天正式接防上海蘊藻浜北岸胡家宅至吳淞西端曹家橋之線,第87師259旅也在旅長孫元良(台灣著名影星秦漢之父)率領下於15日進抵南翔。與此同時,第88師也從經滬杭線開到南翔附近集結待命。

  2月16日上午張治中率第5軍軍部從南京和平門登上火車出發,於當天到達南翔,開始部署所屬部隊接替十九路軍防務。第5軍在江灣北端經廟行鎮沿蘊藻浜至吳淞西端之線展開,並以一部在獅子林炮台南北閘洞、川沙口、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擔任沿江警戒。其中第88師防禦由江灣北端經廟行鎮、周巷至蘊藻浜南岸之線,第87師擔負胡家莊沿蘊藻浜北岸經曹家橋至吳淞西端之線,教導總隊之一部警戒獅子林南北閘洞、川沙口、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沿江一帶,以上部署於18日接管完畢。張治中同時擔任左翼軍指揮官(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蔡廷鍇任右翼軍指揮官),第5軍軍部也由南翔前推至劉行鎮。

  日軍第24混成旅團從2月20日晨7時30分起,即在重炮和飛機支援下,向廟行猛攻,堅守廟行的第88師頑強抵抗,給予日軍重大殺傷,陣地屹立不動。入晚之後,日軍繼續猛攻,戰鬥更加激烈,槍炮聲竟夜不絕於耳。88師陣地工事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下大都被毀,但是官兵隱蔽於破損戰壕內,沉著不動,直等日軍步兵接近,才用手榴彈、步槍迎頭痛擊,繼而以肉搏拚殺。就這樣血戰兩晝夜,日軍累次攻擊均因死傷累累不支而退。

  22日晨,日軍乘大霧彌漫突入廟行鎮東面大小麥家宅88師264旅527團3營陣地,營長陳振新親率部隊反擊,但在日軍猛烈炮火攔阻下未能擊退日軍,陳振新戰死於陣地,88師副師長李延年親自督率264旅迅即投入全部預備隊封堵缺口,戰況殊為激烈,88師直屬工兵營營長唐遁陣亡,264旅旅長錢倫體、副旅長黃梅興都負了傷,仍未恢復戰線,由於廟行陣地被突破,整個第5軍戰線都受到嚴重威脅,軍長張治中親率預備隊教導總隊主力(欠一個營)馳援,並令87師259旅孫元良旅長率部增援廟行;防守蘊藻浜北岸的87師261旅宋希濂旅長率該旅主力,由紀家橋渡河掖敵側背;第88師也抽調部隊對日軍突破地區實施反衝擊。右翼軍十九路軍得知廟行危急,也於9時許下令在江灣至蘊藻浜全線發起反擊,第61師張炎副師長率第4、第5團由江灣西北的竹園墩出擊,策應廟行守軍。就這樣,教導總隊和87師259旅在廟行正面,261旅在左,61師兩個團在右,對突入之敵形成三面夾擊,經激戰後日軍除一小部殘留在金家宅、大小麥家宅一帶,繼續負隅頑抗,主力倉皇敗退。日軍殘部直至晚8時30分,才被完全肅清。這一天的廟行戰鬥,戰況之慘烈為一二八事變開戰以來所未見,僅88師就有正副旅長負傷,營長傷亡9人,連排長傷亡20余人,士兵傷亡逾兩千。中外報紙一致認為這是淞滬抗戰中我軍最輝煌的戰績。26日,GMZF發電嘉勉:“自經22日廟行鎮一役,我國我軍聲譽在國際上頓增十倍。連日各國輿論莫不稱頌我軍精勇無敵,而倭寇軍譽則一落千丈也。望鼓勵官兵,奮鬥努力!”

  從25日起,日軍改變戰術,集中第9師團主力猛攻87師麥家宅陣地一點,至26日8時,日軍經過100分鍾的炮火準備後,向麥家宅陣地發起總攻,此時87師防禦工事已全部被毀,守軍傷亡慘重,因此陣地於11時失守。第十九路軍立即調集61師和78師增援,以有力的反衝擊將剛攻入陣地的日軍逐退。

  2月29日,日軍第二批援軍第11師團抵達上海,日軍兵力增加後即於3月1日在淞滬全線發起攻擊,特別是第11師團一部於晨6時在我軍戰線側後的瀏河七丫口登陸。盡管國軍統帥部早就指示應對瀏河一線嚴加關注,並至少應部署三個團的部隊。但是連日激戰,前線各部傷亡均很慘重,在兵力部署上實在是捉襟見肘,因此在瀏河綿延數十裡一線,此時兵力只有教導總隊的一個營和馮庸義勇軍的一個連!日軍登陸後,連陷浮橋、瀏河鎮等地,並向茜涇要隘猛撲,守軍教導總隊的一個連拚死力戰,傷亡殆盡。張治中一面急調261旅兩個團馳援,企圖乘日軍立足未穩時一鼓殲之,一面報告蔣光鼐總指揮派兵增援。

  261旅接到馳援命令後立即以521團、522團於9時許從顧家宅汽車站出發向瀏河增援,但是隻征集到汽車11輛,每次只能運送一個營。宋希濂旅長隻好率先頭部隊521團第1營乘汽車出發,於正午12時到達瀏河後,即令521團第1營唐德營長率部迅速向茜涇營前進,盡快佔領茜涇營,掩護後續部隊展開。第1營剛走到茜涇營南門附近,就遭到已佔領茜涇營日軍的射擊,雙方尖兵隨即發生遭遇,由於距離極近,前哨部隊之間展開的全是白刃肉搏。

  直到下午3時許,521團團長劉安棋才率第2營到達瀏河。日軍飛機對瀏河車站進行狂轟濫炸,汽車和車站附近的民房全被炸毀,後續部隊不得不徒步前進。增援速度大受影響。而此時茜涇營附近的戰鬥愈演愈烈,日軍出動二十余架飛機低空飛行,對國軍陣地實施密集轟炸,一時間落彈如雨,而瀏河水域的日軍軍艦也以艦炮開火助戰。4時許,日軍主力向521團左翼迂回,而右翼教導總隊的一個營已死傷殆盡。這樣在茜涇營苦戰的521團1營,就處於前、左、右三面受敵圍攻的局面,加上日軍海空火力轟擊,傷亡過半。但全營官兵奮勇應戰,甚至以殘破之師幾次衝入茜涇營鎮內,與日軍肉搏,終因日軍火力灼烈,兵力又是眾寡懸殊,未能得手。

  下午6時,521團第3營才趕到。宋希濂旅長命令第1營堅守現有陣地,阻敵前進,第2、3營迅速沿瀏河南岸布防,等待522團到達後,再乘夜反擊。一直到深夜11時,522團因路程過遠,又是徒步行軍還沒有到達。我軍僅以一營之眾,在茜涇營抵抗數倍之敵,自中午至深夜,使敵人未再進寸步!此戰中我軍將士視死如歸,前仆後繼,使敵以一個師團之眾止步於茜涇營,而不得越瀏河半步。教導總隊之一個營孤軍死戰,521團之倉卒應援,都抱必死的決心,以解全線被圍之危。同時,正面我軍各部均遭到優勢之敵全面壓迫,我軍官兵奮勇迎戰,傷亡甚大。下午3時,第78師陣地被日軍突破,第5軍右翼暴露,而預備隊早已用盡,戰線之空隙也無法補充,但是各部均竭力支持到天黑,才退守楊煥橋、水車頭、談家宅、孟家角一線。

  鑒於瀏河一線局勢危急,又再無部隊增援,面對整個戰線側後的這一無法彌補的缺口,蔣光鼐總指揮不得已於當晚21時下令全線撤退。

  就在部隊總撤退中,德式師也打出了威名:根據蔣光鼐總指揮的名利,第5軍以一部在胡家莊、楊家行佔領收容陣地,主力於本日午後11時向嘉定、太倉之線撤退,利用嘉定城、太倉城為據點,派出一部向羅店及瀏河方面警戒。

  晚9時30分,張治中下達左翼軍變換陣地的命令,命令第88師由馬橋宅向嘉定城撤退,第87師259旅由唐橋向婁塘鎮撤退,261旅及教導總隊由瀏河向太倉撤退,獨立旅第1團向蓬閬鎮撤退,第2團則在錢門塘集結,第78師156旅也向嘉定集結。各部隊接令後,都按時分路撤退,陸續到達指定地點,第5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也到達錢門塘鎮。

  就在各部奉命向新陣地嘉定、太倉轉進時,第87師259旅517團在葛隆鎮附近的婁塘、朱家橋一帶與日軍開展了一二八淞滬抗戰最慘烈的戰鬥。

  3月3日子夜1時許,517團由廟行行抵婁塘附近宿營,此地距離瀏河僅十五華裡,全團官兵迭經多日苦戰,積疲未蘇,征衣猶濕。忽然千余日軍,自瀏河猛撲而來,517團布置在婁塘鎮、朱家橋、四竹橋的三個前哨連奮起抵抗。戰鬥打響後,日軍兵力越來越多,其火炮也開始向國軍陣地轟擊。這三個前哨連所擔負的警戒線達三千米之寬,且傷亡已超過三分之一,因此力量相當薄弱,三處前哨陣地均遭重圍,但各部均死戰不退,將來襲日軍抑留在婁塘附近。激戰一直持續到3日8時,日軍主力約四千人趕到,開始向517團陣地發起全線攻擊,並向國軍右翼迂回。此時國軍正在加緊構築工事,匆促應戰,兼之兵力終寡懸殊,日軍竟突破前線陣地衝到朱家橋北岸517團團部門前,全團戰線岌岌可危,就在此萬分緊急關頭,第1營第3連奮勇衝殺,將突入陣地之日軍擊退。

  10時許,第259旅旅長孫元良急赴517團團部指揮作戰,督令所部必須頑強抵抗,張治中聞訊後一面急令駐蓬閬鎮的獨立旅第1團迅速增援,一面令位於太倉的261旅前出掩護259旅左翼,並令嘉定的88師固守嘉定城,屏障259旅的右翼。

  此時婁塘一線日軍已增至七八千人,攻勢一浪接一浪,而517團孤軍力戰,彈藥已將告罄,中午過後,各陣地相繼被日軍突破,日軍越婁塘鎮連佔附近各村落,兵鋒直陷賀家村。在葛隆鎮指揮作戰的孫元良旅長,於15時,親筆書信一封,命人急送張治中軍長:517團現受日軍包圍,團長失蹤。職擬在葛隆鎮殉職。錢門塘將有危險,請軍長火速轉移。

  張治中接報後,馬上打電話給孫元良,告訴他獨立旅第1團即可到達,517團堅持到日落後即向葛隆鎮撤退,在河川岸線佔領陣地。16時,援軍獨立旅第1團終於到達葛隆,迅即控制最後抵抗線,並向前線增援。這時517團已到了最後時刻,朱家橋左翼也被日軍突破,張世希團長率所部官兵抱必死之心向蔣家村拚死衝擊,在日軍機槍火力下,我軍戰士前仆後繼,有進無退,殺聲震野,勢不可當。日軍竟然擋不住這一支部隊的決死衝擊,向後退去,婁塘鎮之危遂解。517團殘部一直殺到外岡與88師會合,後經昆山轉赴新陣地。

  婁塘一役,日軍集中主力企圖突破嘉定、太倉中間地區,直下鐵路,截斷國軍退路。若不是517團奮勇死戰,一旦日軍趨葛隆,陷錢門,直下鐵路,第5軍和第十九路軍的退路就全斷了,那後果是不堪想象了。

  此役,517團第1營營長朱耀章身中七彈,壯烈殉國,還有陣亡軍官包括兩個連長、六個排長,士兵傷亡近千。

  3月3日下午,就在517團血戰婁塘之時,第5軍又接到蔣光鼐總指揮電令,後撤到陸家橋、石牌、白茆新市一線。第5軍奉命撤退,第88師撤至常熟,87師261旅撤至白茆新市,259旅撤至石牌,軍部進駐東塘墅,獨立旅第2團及教導總隊撤至東塘墅。3月5日各部先後到達指定地點,整頓部隊,構築工事準備再戰。

  5月5日,上海休戰協定簽字,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至此結束。5月7日GMZF命令第88師開駐武漢,第87師駐常熟,後調南京。

  第5軍在淞滬抗戰中,軍官陣亡83人,傷242名,失蹤26人;士兵陣亡1533人,傷2897人,失蹤599人,合計陣亡1616人,傷3139人,失蹤625人,傷亡總數高達5380人!——德國軍事顧問為此痛心不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