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遼國大軍順利征討完黨項諸部還朝以後,大宋內部的動蕩還沒有完全的停止。
因為耶律莫所率領的遼國大軍征討黨項的進程實在是太過於順利了,順利到耶律莫都沒有能夠想象的到。
由於過程順利,所以並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就班師回朝了。而由於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所以這個時候如果遼國趁著這支軍隊軍心士氣正旺,但是並不師老兵疲之時揮軍南下繼續之前胎死腹中的伐宋計劃也並不是不可行。
這樣的計劃,主帥耶律莫也想到了,並且也向韓德讓和蕭綽建議了,但是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
這個時候遼帝國的後院起火了,因為本來與中原斷絕關系,徹底臣服與遼帝國的朝鮮半島上的效果高麗這個時候突然反叛了。
這讓遼帝國的高層有些沒有想到,這高麗為什麽會反叛呢。
這高麗與遼帝國的關系長久以來都還算將就,早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時代,半島上的王氏高麗便曾經遣使取到過遼國,但是那個時候高麗並未臣屬遼國,而是臣屬中原。
因為那個時候雖然中原已亂,但是遼國同樣剛剛建立,中原的實力還是要強勁一些,所以此時的王氏高麗雖然與遼國通使,但是卻並未臣服。
而此時的遼國同樣也知道自身實力還不是那麽強大,也就沒有要求高麗一定要臣屬。
雖然太宗事情曾經攻擊過高麗,但是也未能將其征服,直到遼太宗會同二年(939年)以後,遼國與高麗之間突然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斷絕了聯系,這個時間長達了四十余年。
而在這四十余年見,遼國逐漸從一個遊牧名族建立小國,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個草原上的巨大帝國,尤其是當石敬瑭為了爭取到遼國的支持割讓給遼國燕雲十六州以後,遼帝國逐漸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當然在此期間,中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晉,後漢,後周的相繼建立,然後又相繼滅亡。而一個叫趙匡胤的人建立了一個叫宋的王朝,這個王朝迅速的滅掉了其他的國家,逐漸的統一了中原。
在宋統一了中原以後,遼帝國突然意識到,有必要加強與斷絕聯系四十余年的高麗之間的關系。
因為大宋對於中原的統一,使得遼帝國的南方不再混沌,南方強勢起來,對於遼帝國自身的安全帶來了隱患。
而為了全力對抗這種隱患,作為遼帝國側翼的半島上的王氏高麗就受到了遼帝國的重視,遼帝國意識到為了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對抗南方的宋帝國。
自身的側翼必須安全,可是這個時候側翼的高麗並不臣屬與自己,相反它的宗主國一直是中原王朝,這時候便是宋帝國了。
對於這種不安全的因素,遼帝國自然不再允許它的存在,於是遼帝國開始要求高麗斷絕與宋的來往,臣屬於自己,並且開始動用武力威脅高麗。
但是高麗卻不為所動,仍然保持著與大宋的聯系。
於是遼國便不再忍耐,於992年發動了對於高麗的進攻。高麗並無實力抵擋遼國的進攻,而大宋由於相隔較遠也無法施以援手。
所以無奈之下,高麗只能選擇投降,臣服與遼國。
而遼國對於高麗的投降與臣屬也欣然接受了,並且為了顯示遼帝國打過的氣度,遼帝國將鴨綠江以東的大片土地劃給了高麗。
不過這時候高麗仍然沒有斷絕與宋的關系,此時的高麗同時臣屬與遼宋兩個大國。
不過外交上騎牆派一直沒啥好下場,尤其是這堵牆矗立在兩個敵對勢力之間,所以高麗必須選擇一個國家。
從高麗王室的心目中來說,他們更願意臣服於大宋。畢竟中原王朝對待臣屬番邦往往都是非常好的。厚往薄來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特點。
再加上這些年來趙惟吉開始向半島之上販售鋼製兵器,使得高麗的軍事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他們不再向雍熙北伐的時候那樣,攝於遼帝國的淫威不敢有所行動。
而是派人前往中原,表示如果大宋伐遼,那麽高麗一定配合作戰。
那個時候太宗趙光義還沒有駕崩,他在位期間兩次伐遼皆以失敗告終,所以伐遼一事一直使他耿耿於懷,如今高麗遣使前來說能夠配合,使得太宗有一次產生了北伐的願望。
不過就在此後沒有多久,他卻因為箭瘡發作,從而身患重病。但是他並沒有忘記此事,趙恆之所以在趙光義駕崩之時還在北方勞軍就是因為趙光義一直惦記此事,所以才派趙恆去北方勞軍,順便視察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再組織起一次北伐。
但是沒想到就在趙恆離京北巡以後沒多久,趙光義便駕崩了,由於趙光義的駕崩,北伐一事自然就這樣停止了。
但是高麗他們並不知道,由於高麗通往中原的陸路被遼帝國所阻,所以每次去往中原都需要乘船穿越大海,這使得消息的傳遞也受到了影響,所以高麗並未及時得知趙光義的駕崩。
恰巧此時遼帝國對黨項開戰,這一開戰使得高麗以為遼宋之間開打了,因為高麗王室並沒有什麽可靠的情報系統,他們的判斷完全是基於遼國與高麗邊境的守備變動。
正好這個時候,由於遼國將本來在宋遼邊境的兵馬調去攻打黨項了,宋遼邊境便產生了一定的防務空虛,而為了填補這些防務空虛,自然是調動最近的遼與高麗之間的駐防的兵馬了。
於是這一現象便被高麗誤讀為宋遼開戰了,遼國調取駐守高麗邊境的兵馬去增援南部宋遼邊境。
得知這一情況的高麗王室一高興,便舉起了反旗,發動了對遼的最作戰。
由於新式裝備的裝配,再加上以有心算無心的進攻,所以戰爭初期,對於本就所剩不多的駐防在遼與高麗邊境的守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高麗軍隊很順利的便推進到了遼國境內,這樣一種情況使得遼國朝廷整個都震動了。
韓德讓與蕭太后都不知道今年是怎麽了,怎麽宋朝死個皇帝,我大遼接連遭罪,這種平時屁都不敢放一個的小國小部落怎麽此時全都開始在太歲頭上動土了。
正巧這個時候,耶律莫的部隊正好快速的解決完黨項諸部以後順利班師回朝了,於是這個時候韓德讓與蕭太后也顧不上是否能夠利用這個機會轉頭攻宋了,解決眼前的事情要緊。
所以耶律莫的希望再度泡湯了,他繼續領著部隊出發,不過不是去攻宋,而是去平定高麗的反叛了。
這次的平叛,讓一心以大宋為最大敵人,做任何事情都想削弱宋朝強大大遼的耶律莫大為光火。
不是你個小心的高麗攪局的話,這個時候我已經到雁門關底下了。
所以這個時候耶律莫用起兵來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狠。
去打黨項已經讓他很是不爽了,這下又是高麗,於是他把全部的火氣都發在了高麗士兵的身上。
能夠殺死的人,他絕不接受投降,一路推過去,高麗士兵的屍體都夠做出十幾個京官了。
這個時候高麗王室也反應過來不對勁了,怎麽應該與大宋交戰的遼國此刻會有如此多的兵力來對付他們。
就在他們鬧不明白的時候,來了一個大宋的使者為他們解開了疑惑,原來大宋皇帝趙光義駕崩了,所以根本沒有什麽北伐的行動。
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的高麗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如今自己的軍隊是節節敗退,眼看已經要被耶律莫反攻到國境之內了。
但是他們卻不能夠去主動求和,因為挑起這場戰爭的是高麗自己。不能夠你說大就大,你說不打就不打。
萬般無奈之下,高麗王室為求自保,也隻好殺了宋使,然後帶著宋使的腦袋,去向耶律莫求和。
希望以徹底斷絕與大宋的關系,從而能夠換取到遼國停止進攻,使得高麗一國能夠保存下來。
高麗使節帶著宋使的人頭前來求和以後,耶律莫也冷靜了下來,此時他已經明白就算他能夠推平高麗全境,也無法在得到伐宋的時機了。
況且真要滅掉高麗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即便滅掉,後續的統治也是個麻煩事,既然這個時候高麗使節帶著大宋遣高麗的使者的人頭前來,也就說明了高麗為了求和徹底斷絕了與宋的關系。
所以這個時候耶律莫也就就坡下驢,在得到高麗全心全意的臣屬之後,也就停止了對於高麗的進攻,拿到新的賠款,就此再次班師回朝。
兩次出征,拿到兩次賠款,雖然沒有能夠如願攻宋,總歸是沒有吃虧。但是這樣一來在這兩場戰爭上耗費了太多時間的遼國便也同樣失去了最好的伐宋機會。
而大宋就這樣又逃過了一劫。
但是雖然外部衝擊沒有了,但是內部變化卻在悄悄的展開了,剛登基沒多久的趙恆很快便要迎來對於他的第一次考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