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墨蓮仙緣錄》第2章 紅福無緣,宜入道人家
  是了,今日來訪的中年道士便是當世赫赫有名的茅山派宗主司馬承禎,雖為方外之人,卻是聲名甚隆。

  唐代皇室尊道家太清聖人李老君為初祖,封其名號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道教可以說算是唐代的國教了,倍受推崇。

  在這種情況下,連帶著出家修行的道士都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但凡道士,都會受到信眾的虔誠供養。

  更何況這位大名鼎鼎的道教宗主司馬承禎,無論是學識人品,還是修身煉氣,都有很高的聲望。

  小少年作為杜氏嫡子,此前雖然並未與司馬承禎有過接觸,但是這卻並不妨礙對其崇拜之情。時時研讀司馬承禎的著作,心中早就想著希望能夠與司馬承禎一見,今日達成心願,心中歡喜,難以言表。

  聽父親言,司馬先生是大神通之士,雖然從未顯露於人前,但是,與其相交數十載的杜父,倒也略知一二,其於天台山清修,道果深藏。這位杜氏的小小少年,一直十分羨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像司馬先生那般來去無拘,自由灑脫。

  司馬承禎與杜子維又閑談了幾句,這才把目光投向小少年杜十一郎,招了招手,溫和道:“十一郎,且近前來。”

  小小少年有些拘謹,不複在偏院中的憊懶神情,白皙的臉色隱現出兩朵紅暈,看起來甚是可愛,走近幾步,恭恭敬敬的做了一依。

  司馬承禎笑道:“小郎君,你可叫杜禎?”

  “回先生,正是,乃祖父生前所取。”

  小少年一絲不苟的回答,但是那滴溜溜轉動的眼珠卻出賣了他,眼是心之苗裔,有著一雙如此靈動眸子,怎麽可能這樣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

  司馬承禎看著有趣,不禁哈哈笑了,調侃道:“貧道名司馬承禎,你叫杜禎,如此一來,到是與我頗為有緣。”

  “學生不敢與先生並提。”少年依舊躬身行禮,有理有據,果然不愧是望族杜氏子孫,一言一行,別有**,自與旁人不同。

  司馬承禎舉目仔細端祥,時而不住的點頭微笑,時而緊鎖了眉頭,過了片刻,從袖中伸出手來,細細地掐算了一番。

  杜子維看到司馬承禎這般鄭重其事的樣子,不禁心中有些忐忑。

  “司馬道兄,你這是......”

  司馬承禎長歎了口氣:“杜兄,吾有一事相求,卻不知如何開口。”

  “司馬道兄但說無妨。”事關幼子,杜子維心中略有些緊張不安。

  “我觀令郎面相,風姿秀慧,乃聰明伶俐之相,然其眉心豎紋,有隱隱有早夭之兆。眉眼含**,蘊有桃花煞氣,日後生活難免波折橫生。”說罷,不禁長歎一聲。

  “司馬兄,這可如何是好,小兒年幼,頗得阿姆歡心,若有意外,豈不是令阿姆傷懷,我亦悲痛。”

  “子維兄,此正是我下面要說之語。杜禎雖於紅福有難,卻於我道門清福有緣,其天資橫溢,蘊有仙根,卻是與我甚得緣法,不知子維兄可舍得?”

  “這個......”杜子維不禁心下有些犯難。自己年輕之時,曾到各處遊學,與這位大名鼎鼎的道家宗主司馬承禎相交,雖然一為儒學之士,一為方外之人,但這卻並不妨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

  二人在學識見地等方面頗多相合之處,司馬承禎雖為道士,卻也學識廣博,不下於當時飽學大儒之士。

  一來二去,二人卻也結為君子之交。司馬承禎為人坦蕩灑脫,卻也不會在這件事上出現紕漏。他既然出此言語,那定然是事亦如此。只是十一郎卻是自己中年所得,平素裡愛若珍寶,阿姆,妻子也待他與眾兄姐不同,這一番若是隨了司馬兄,不知阿姆要如何悲傷難過,想到此處,心中不禁有些淒然。

  司馬承禎見微知著,自然對杜子維心中所想了然於胸。當下笑道:“子維兄,我也知你心中憂慮,我出此言,也是見此子聰慧,與我有緣,心中甚喜,兄不妨與老夫人和嫂夫人商榷一二,暫且不急。”

  杜子維也隻好把這件事放下,雖說此事關系重大,但是十一郎畢竟年紀尚幼小,還是個小小少年郎,遠遠不到燃眉之時。

  小少年杜禎雖然自幼聰慧異常,且又敏而好學,兼之過目不忘,但是畢竟年幼,雖知司馬先生與父親正在談論自己,但是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正激動於此次與司馬先生的見面,自己有好多東西要向先生請教,嗯,問點什麽呢?

  父親書房中有一本司馬先生所著《坐忘論》,小少年杜禎因為仰慕司馬先生之名,便時常拿出來閱讀, 雖然有許多不甚理解之處,久之,卻也能從中領悟一二。此次得見司馬先生,便欲將心中所惑說與司馬承禎。

  想到這,杜十一郎上前幾步,向坐著的二人施了一禮:“嘗讀先生所著之《坐忘論》,其言‘證道登仙,與神合一,散一身為萬法,混萬法為一身,智照無邊,形超有際,總色空以為用,合造化以為功’,是以請教先生,何謂神仙?”

  聽到杜十一郎的疑問,司馬承禎不禁微微一愣,他愛杜家小郎之聰慧不假,此子也確實是與道有緣,未想,卻於自己所著《坐忘論》如此熟悉,不禁心中甚喜,略一思索,便答道:

  “宅神於內,遺照於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是故,神仙亦人也,在於修我虛氣,勿為世俗所論折遂我自然,勿為邪見所凝滯,則成功矣。”

  司馬承禎學識源深,小少年杜禎雖似懂非懂,卻也略解心中所惑:“先生之言,高屋建瓴,小子略有所得,謝謝先生解惑。尚有疑問,不知可否請教先生?

  “但說無妨”。司馬承禎驚歎於杜禎的早慧,卻也升起了幾分興致。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適才讀《莊子》一文,敢問先生,世上是否真的存在如此之大的鯤魚和鵬鳥,九姐姐常言,莊子一文多為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不知先生怎樣理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