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清》第4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手機閱讀

 當天晚上,郭嵩燾赴柳條胡同軒郡王府,聽取進止。 ↑,

 關、郭二人獨處的時候,氣氛和軍機處會議時之樂觀、熱烈,不大一樣了。

 郭嵩燾面色凝重,說道:“‘江淮鹽業公司’之設,不僅是重整河山,甚至可加以‘開天辟地’之謂,王爺的魄力,嵩燾五體投地!”

 關卓凡深深地看了郭嵩燾一眼,說道:“筠仙,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你也不必太為我擔心。”

 頓了一頓,平靜地說道:“這出大戲,真正唱黑臉的,其實不是咱們。”

 嗯?

 關卓凡微微一笑:“那麽,誰替咱們唱了黑臉呢?嘿嘿,是陶文毅!”

 郭嵩燾目光一跳。

 關卓凡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咱們現在要廢‘票鹽法’,台面上,就不能說陶文毅什麽好話,可是,若不臧否‘票鹽法’之對錯得失,單講做事情的氣度、擔當,我對陶文毅,是真心實意的佩服的!”

 “筠仙,你想一想,當年‘綱改票’,多少人斷了陋規收入?多少人因之毀家敗業?俗話說的好:‘斷人財路,猶殺人父母。’浮議四起,哀鴻遍野,暗裡咬牙切齒、欲食肉寢皮的,亦不乏人!陶文毅居然能恆持不移,把這個事兒辦了下來!我為文毅公讚,亦為文毅公歎!這份魄力,真正令我輩仰止!”

 郭嵩燾默默點頭。

 “‘綱改票’,‘綱鹽法’已是支離破碎,但未容‘票鹽法’成氣候。洪楊之亂。李世忠之擅。便接踵而至。這一錘子又一錘子地砸下去,兩淮的鹽事,全然是分崩離析了。現在,李世忠余孽已不足為患,只要將湘軍從兩淮鹽場請出去,咱們接手的局面,就是‘一張白紙好塗畫’。”

 說到這兒,關卓凡又是微微一笑:“說句大白話:咱們是撿了個大漏。”

 對這番見地。郭嵩燾心裡佩服到十分,略作沉吟,說道:“曾滌生是顧大局的人,王爺放心,嵩燾此行,必不辱使命!”

 關卓凡點點頭,說道:“湘軍插手兩淮鹽場,畢竟時日尚淺,介入不深,此時退出。不會傷筋動骨,曾滌生也不會太為難的。”

 微微躊躇了一下。說道:“軒軍一部,移駐揚州,曾滌生也許會有點兒不舒服,但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不是誰的腦子都能想得明白事情,驕兵悍將,盡有不識大勢的,不見顏色,就不知進退!趙竹生帶支兵過去,有些人就醒過神兒了,反倒少些誤會,少治些閑氣!”

 郭嵩燾說道:“是!”

 頓了一頓,說道:“王爺若想顧全曾滌生的面子,就說……李世忠余黨不大安分,軒軍一部,移駐揚州,是去盯著這班牛鬼蛇神的。”

 關卓凡一笑,說道:“曾滌生識窮天下,有什麽不明白的?不過也好,台面兒上,就這麽說吧!”

 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筠仙,兩淮的鹽事,剛剛好到了過來:真正的麻煩,不在兩淮,而在兩淮之外!”

 哦?

 “你且瞧好,‘江淮鹽業公司’設立之後,出來怪話最多的地方,一定不是兩淮鹽區,而是其他的鹽區——也包括長蘆鹽區。長蘆鹽區雖出了一場大亂子,但劉子默只是實心用力地整頓了一番,主要著力於緝私,制度上,行的還是‘綱鹽法’,並沒有根本的改變。”

 郭嵩燾微微皺起了眉頭。

 關卓凡繼續說道:“我為什麽說,兩淮鹽事之難,在兩淮之外?原因很簡單,譬如,‘江淮鹽業公司’賣鹽,一‘引’八兩銀子,別的鹽區賣鹽,一‘引’十二兩銀子——嘿嘿,差別如此之大,你叫其他鹽區,情何以堪?有人若問起來,你們的鹽,為什麽比兩淮貴那麽多?你叫他們如何回答?”

 郭嵩燾心頭大震。

 “所以,‘江淮鹽業公司’雖只在兩淮鹽區賣鹽,未越雷池一步,但別的鹽區,卻非跳起來不可!”

 郭嵩燾正在緊張思索“何以為計”,關卓凡已是“格格”一笑,說道:“跳起來也好——也許跳啊跳啊,就跳到坑裡去了。”

 這句話郭嵩燾確實聽不懂了,說道:“嵩燾愚鈍,請王爺開釋。”

 關卓凡說道:“筠仙,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陶文毅之‘綱改票’,並未廢‘綱’,‘票鹽法’、‘綱鹽法’,其實是並行的?明面兒上,竟可以說,我只是‘另起爐灶’,並未動‘綱鹽法’一根指頭!可是,‘綱鹽法’如何爭得過‘票鹽法’?未幾,便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了!”

 聽到“另起爐灶”四字,郭嵩燾忽有所悟,這是軒郡王的慣伎啊!

 他沉吟了一下,說道:“咱們設立‘江淮鹽業公司’,和陶文毅行‘綱改票’,倒是異曲同工——有‘江淮鹽業公司’比著,其他鹽區種種弊端,曝露無遺,日子稍長,輿論是一定支持以‘鹽業公司’取代‘綱鹽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關卓凡“哈哈”一笑,說道:“筠仙,說的好!還有,別的鹽區,不管有多少怪話,隻好放在台下面說,沒法子搬到台面上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郭嵩燾略略一想,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點頭說道:“王爺說的是!言路上若有所詰責,兩淮鹽區的事情,只能由兩淮籍貫的言官出面。可是,兩淮支持‘綱鹽法’的勢力,陶文毅主政之時,便已分崩離析,加上王爺方才說的,洪楊和李世忠又反覆折騰了一輪,那班‘吃綱鹽’的人,愈發孱弱,如今還有什麽心氣,敢做仗馬之鳴?”

 關卓凡大拇指一翹:“筠仙,說得透徹極了!”

 頓了一頓,說道:“所以,這條路,艱難險阻雖多,但我期之必達!這個意思,請你一並跟曾滌生說一說。”

 他喟歎道:“曾滌生是能夠任謗任怨的,這一層,我比不上他。所以,這一次,我要請他來‘分謗分怨’!”

 *

 保定,直隸總督府。

 曾國藩看完了關卓凡的信,閉目片刻,摘下了老花鏡,換上了近視鏡。

 他慢吞吞地說道:“好長。”

 坐在一旁的郭嵩燾微微一愕,曾國藩淡淡一笑,加上了一句:“好文章。”

 頓了一頓,嘴角微微地向兩邊扯了扯,算是又笑了一笑,聲音卻如枯柴般乾澀:“不過,筠仙,軒王請你走這一趟,未免有點小瞧了曾某人。”

 這一次,郭嵩燾是大大的一愕:什麽意思?難道你是說,我的身份還不夠?

 曾國藩見他臉色有異,笑了一笑,說道:“你想到哪裡去了?我是說,王爺若是真正看得起我,這一封信,已經尺足加二,何必還不放心,要再麻煩一位軍機大臣、曾某的多年老友,走這一趟?”

 “筠仙,”他輕輕咳了一聲,“曾國藩是國家的大臣,不是湖南的大臣!”

 郭嵩燾這才明白他的意思,不由氣血微湧,正待說話,曾國藩輕輕擺了擺手,說道:“筠仙,多余的話,不必說了。”

 沉吟了一下,說道:“我給江寧寫幾封信——一封大約不夠。還有,如果……趙竹生不嫌棄,我同惠甫說一聲,請他赴揚州就趙竹生的幕,事情辦妥了,再回我這兒來。”

 惠甫,是趙烈文的字。

 郭嵩燾真正是動容了!

 趙烈文是曾國藩最親信、最倚重的幕僚,在湘軍中威望甚高——這也罷了,關鍵是他的特殊身份,可以視為曾國藩的代表,有他出面,居中協調,“請湘軍退出兩淮鹽場”這個差事,一定可以最快、最平和地辦下來。

 曾國藩之“公忠體國”,真正無一字虛設!

 郭嵩燾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想了一想,說道:“惠甫的品級,似乎還是一個知州吧?這個差事辦完了,要趙竹生給惠甫辦個密保——至少保惠甫一個道台!”

 曾國藩連連搖手:“不必,不必!筠仙,你還是不曉得惠甫,他醉心釋學,一點子官癮也沒有的!保他個高些的品級,這個力量,我也有,可是,幾次都被他推了!”

 郭嵩燾怔了一怔,感歎地說道:“惠甫真正是國士!”

 曾國藩微笑說道:“有你這句話,就夠了!”

 頓了一頓,說道:“國家眼見愈來愈好——國家好起來,比什麽都緊要!”

 “別的,”他輕輕搖了搖頭,“都不重要。”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