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147章 公議與密商
宗人府拿捕立海的時候,大風翔胡同的恭王府裡,文祥,寶鋆,曹毓英,許庚申,正在用"便飯".

 就是說,加上主人恭王,除了天津的關卓凡,軍機全班都在.

 已經頗有一段日子,不見軍機全班齊聚恭王府的"盛況"了.

 這個"盛況",今兒一口氣出現了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以前,朝廷凡有大事發生,軍機處會議之後,恭王,文祥,寶鋆,曹毓英,這四位大軍機,一定會在下值之後,齊聚恭王府,再開一個"小會",真正機密的話,在這個"小會"上說;真正重要的決定,在這個"小會"上做——這已經成了慣例.

 恭王的老丈人桂良,雖然也是軍機大臣,但一般是不參加這個"小會"的.不是說恭王不拿自己的嶽丈當親信,而是桂良年紀大了,腿腳不便,腦筋也不是特別靈光了,頻繁參加這種會議,既不方便,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必要.當初,恭王拉桂良進軍機,最主要的目的,不過是拿老丈人來"佔位置".

 在桂良榮休,關卓凡補進軍機之後,這個開"小會"的慣例也沒有改變,與會的人員也沒有改變——還是恭,文,寶,曹四位,不包括關卓凡.

 就是說,那個時候的關卓凡,事實上,是被排斥在軍機處決策層之外的,甚至可以說,他只能算半個軍機大臣.

 只不過,關卓凡回國之後,馬上便投入剿回,剿撚的戰事,他人不在北京,"恭系"開"小會"的事兒,就顯得沒那麽扎眼.

 但關卓凡既平陝,平回.凱旋回京,他和"恭系"的矛盾,便不可回避了.

 乃有之後恭王跌倒的驚天大政潮.

 恭王復出之後."恭系"開"小會"的慣例發生了變化.

 之前,"恭系"幾乎就是軍機處的代名詞?——特別是關卓凡不在北京的時候.開這種"小會".雖然免不了"政出私門"之譏,但勉強也還說得過去;但關卓凡領班軍機之後,如果"恭系"還這麽乾,那就是公然拉幫結派搞分裂,恭王在兩宮皇太后面前的痛哭流涕,就是"欺瞞聖躬"了.

 還有,慢慢地,文祥,寶鋆,曹毓英.恭系這幾員大將,心態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彼此之間的信任度,也開始下降了.特別是寶鋆對曹毓英,甚至有了嚴重的心結.幾個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氣氛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

 這種情況下,這個"小會"開起來,也沒有什麽真正的價值了.

 於是,這種聚會,不知不覺中.就停了下來.

 今晚的聚會,是文祥提議的.他的理由是,這段日子.本來就積壓了相當數量的政務,今兒軍機"叫起",又因故未能議事,政務壓得更多了.其中,不少事情是有相當的緊迫性的,不能再拖了.

 眼下又出了這麽件大案,必然又要牽扯有關人等的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案子當然要辦,但國計民生也不能耽擱,為加快接下來幾日母后皇太后"聽政"的進度.軍機處應該把這些日子積壓的政務梳理一遍,每一件都拿出一個方案.以備慈聖采擇.

 他建議,下值之後.軍機全班赴恭王府,好好議一議這些事兒,如果到飯點了還議不完,就"叨擾六爺一頓晚飯,邊吃邊談".

 還有一點,文祥沒有說出口:他認為這個案子的基本的情形,還是要和寶鋆,曹毓英,許庚申三人通個氣兒,因為此案不是男女私情,而是國家大事,軍機大臣既有權利,也有必要與聞.但這個案子確實不適合繼續在軍機處談論,因此,要另外找個地方.

 聽了文祥的建議,恭王皺起了眉頭,猶豫難決.

 文祥終於不耐煩了,說道:"六爺,《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我要有所進言了!咱們都是國家大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仁而不讓,事兒該怎麽辦就怎麽辦,用不著想其他的——這不是你說的嗎?"

 恭王深深地看了文祥一眼,臉上露出慚愧的神情,說道:"博川責備的是——是我想的太多了,這麽辦吧!"

 飯後品茗,五個軍機大臣繼續未了的話題,直到把這段時間積壓的政務通前徹後地捋了一遍.

 不但文祥,連恭王都微有如釋重負之感.

 大約戌正二刻左右,文祥,曹毓英,許庚申告辭.

 寶鋆笑嘻嘻地說道:"六爺,聽說你新得了幾本宋版書?這公務也議完了,偷得浮生半晚閑,容我鑒賞一番如何?"

 文,曹,許離開之後,恭王和寶鋆的臉,都放了下來.

 恭王默然片刻,說道:"去‘小房子’吧."

 六福晉將什麽都安置妥當了,輕手輕腳地退出了"小房子",帶嚴實了門.

 一時之間,主客二人似乎都不知道說什麽好,沉默使房間裡的空氣好像變得有重量了.

 終於是寶鋆先開了口:"六爺,這個事,是我……冒失了,辦的不周到,連累你了."

 聲音悶悶的,好像半捂著嘴似的.

 寶鋆的"開宗明義",恭王.[,!]還是滿意的,心裡面不由小小舒了口氣.他最怕的是,寶鋆一上來就彎弓盤馬,擺出一個"炸刺兒"的架勢,甚至,要和惇王綁在一起,"合力反擊",那樣,只會愈陷愈深.

 至於或者不以為意,或者自撇責任,以寶鋆的頭腦見識,倒是不至於的.

 恭王微微搖頭,說道:"佩蘅,你說的不大對.這一,咱們倆的交情,不論什麽事,不論誰對誰,都談不上‘連累’兩個字的."

 寶鋆心中大為感動,鼻子馬上酸了,說道:"六爺,我……"

 恭王臉上露出極淡的笑容,向寶鋆輕輕搖了搖手,示意他讓自己把話說完.

 "這二,你說你‘辦的不周到’——這話說的不對!這個事兒,是你辦的麽?你究竟辦了些什麽事兒呀?"

 寶鋆微微一怔,略一深思,隨即明白了恭王的意思,心不由怦怦地跳了起來.

 "六爺,你是說……"

 "嗯,你確實是去了趟清華園,也在那兒呆了些時辰——這個大約瞞不過人去.可是,親王見召,你怎麽能夠不去?同樣的道理,主人不放人,你也沒法子就抬腿走人.所以,如果說你有什麽責任,不在這個上頭."

 親王見召,確實不能不去;但主人不放人,並非沒法子抬腿走人,恭王這話,只能說對了一半,算是"硬拗".不過,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最後一句,"如果你有什麽責任,不在這個上頭".

 就是說,無論如何,第一,你寶鋆是有責任的;第二,這個責任何在呢?

 寶某責任何在,不好出於恭王之口,這個得寶鋆自個兒來說.

 寶鋆沉默了一小會兒,開口了,聲音微微發澀:"我想,我的責任,是……清華園之會,這個,主人說了些……奇奇怪怪的話,我沒有……及時稟奏‘上頭’,這個,有‘壅於上聞’……的責任."

 恭王的臉上露出了明顯欣慰的神色,點了點頭,微微一笑,說道:"佩蘅,你這個‘奇奇怪怪’的說法有意思——就是這麽回事!還有,‘壅於上聞’四字,也算抓到了關竅.有人就是在這上頭搶了先手,立足極穩,叫你無可奈何."

 "有人"是誰,不言自明.

 那麽,我該怎麽辦呢?

 寶鋆已經明白了恭王的意思,但這個同樣不能出於恭王之口,也得他自個兒說出來.

 

 (啟蒙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