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118章 銳進追攻
聖母皇太后的晚膳,還是在“冠軍號”上傳,但關卓凡就不能“陪膳”了,他得出席歡迎英國顧問的晚宴——主要是為了歡迎從旅順趕來的柯烈福,和從福州趕來的海曼奇、畢夏普。

 其余的高階英國顧問,中、美海軍高級將領,還有軒軍松江軍團駐天津的高級將領,也應邀與宴。

 中午也大吃大喝了一輪,不過,那個叫做“賜宴”,屬於“工作餐”的性質,不是正式的“歡迎晚宴”。雖然說到菜肴的用料、味道,這頓“工作餐”,實在要比“歡迎晚宴”神馬的更勝一籌了。

 慈禧叮囑關卓凡,“早去早回”,還有,“別喝太多酒”。

 臣遵旨。不過,咳咳,介個口吻,簡直就是……

 關卓凡果然“早去早回”。

 酒過三巡,他聲稱“旨意在身,不便久留,各位務請盡興”,叮囑丁汝昌代他招呼好客人,便匆匆告辭而去。

 這只是個禮節性的宴會,“盡興”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座的中外海軍將領,明天一早就要出海執行重大任務——“隨侍”聖母皇太后“閱艦”。不過,就算如此,關卓凡走得還是略略嫌早了一點。

 沒法子,今天晚上,他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他是要趕回“冠軍號”,首先要見的人也是聖母皇太后。不過,可不僅僅是為了禦姐那句:“你要什麽,晚上不是還有嘛……”

 關卓凡回到“冠軍號“的時候,堪堪戌正時分。

 慈禧已脫了軍裝,換回了旗袍。正在悠然品茗。

 上一次靜夜泊舟,還是少年時候,父親在任病故,自己和妹妹,坐一隻小小的烏篷船。扶柩回京。川資羞澀,告貸無著,淒風冷月,寒水茫茫,想到來日大難,姐妹倆淚眼相對。無語凝噎。

 如今呢?

 恍若隔世啊。

 關卓凡進來的時候,抱著一個黃匣子,慈禧往他臉上掃了一眼,微笑說道:“怎麽,有好消息?”

 關卓凡笑嘻嘻地說道:“太后見微知著!確實有好消息:我軍董志原大捷。慶陽府全境克複,甘肅的門戶打開了,進剿金積堡的道路,暢通無阻了!”

 慈禧不由喜動顏色:拿下董志原,是遲早的事情,這原在意料之中——可沒想到這麽快!

 左宗棠進軍董志原的折子,是在來天津的路上,駐蹕廊坊沈萬莊的時候收到的。迄今不過半個月。就是說,這一仗,從開始進軍到大獲全勝。半個月就打下來了!

 *

 *

 前文介紹過董志原的形勢,這是隴東的一片高原,屬慶陽府,地方物產甚豐,素有“隴東糧倉”之譽。甘肅回匪最靠東邊、也即最靠陝西的一大股,和逃入甘肅的陝西潰匪合流。蝟集於董志原,以便就食。

 甘肅回亂的中心在金積堡。馬化龍在彼經營日久,設防周密。欲攻金積堡,非南北兩路夾擊不可。董志原在金積堡東南方向,為西征大軍中路軍之進甘門戶,正扼官軍進攻金積堡之南路要道。所以,欲攻金積堡,必先克董志原。

 中路軍在正式進軍甘肅之前,也即左宗棠拜發慈禧在沈萬莊收到的那個折子的時候,已經對董志原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除了肅清外圍和嚴堵回匪回竄陝西之路外,左宗棠多派細作、探馬,大力加強情報收集工作,並對董志原的回匪,實施了強有力的心理戰。

 這個心理戰,主要是極力渲染官軍兵威之盛,特別是重點拿軒軍展東祿部說事,在董志原回匪中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潰退到甘肅的陝西回匪,對那支身穿洋裝的軍隊,有著刻骨銘心的恐懼記憶。大多數的陝匪,想起那些矯健的藍色身影,便如眼見鬼魅,耳聞霹靂,渾身篩糠。

 如果再次和這支軍隊對壘,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守得住董志原的能力——在陝西從容經營、深溝高壘,都擋不住軒軍的大炮;董志原這個地方,無險可守,幾十萬老弱饑疲的回回擠在一起,一片倉促混亂,大部分的生口,嗷嗷待脯,只是負擔,全無戰力——這仗,可怎麽打?

 陝西回匪中,最凶悍狡黠的白彥虎,亦是這麽個想法。

 何去何從,董志原諸匪首之間,反覆駁詰,莫衷一是。

 前文交代過,董志原的回匪,和甘肅其余三大股回匪不同,勢力駁雜,並無一個凌駕其余的大頭目。甘匪原就無統一屬劃,陝匪加入進來,規製愈加混亂。

 回匪蝟集董志原,基本上還是按照原籍,一籍一營,分駐董志原各村鎮,對外號稱“十八營”。每一營,設一“元帥”。這十八位“元帥”,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可想而知,會議的時候,能有多麽熱鬧。

 陝西的回匪,大多主張向金積堡方向撤退,和馬化龍匪股合流。不過,持這種主張的,不包括白彥虎。

 白彥虎比大多數同夥看得清楚:董志原的回回並入金積堡,對金積堡非但不是助力,還會形成嚴重的負擔——能打仗的是少數,大多數老弱婦孺只會白耗糧食,金積堡單養自個兒還勉強過的下去,如果突然多出十幾二十幾萬張嘴,怎頂得住?

 會議的時候,白彥虎陰沉著臉,抱著旱煙鍋子,抽了一袋又一袋,由始至終,一言不發。

 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想到吃飯的問題,但其他人、尤其是甘匪的頭目,想的是,董志原現下的局面,雖然也吃不飽肚子,但一時半會兒還餓不死,放棄這好不容易到手的“隴東糧倉”,實在是狠不下這個心。

 但各營恐慌情緒的蔓延,容不得他們再沒完沒了地會議下去了。

 戰亂流離、饑疲交加的人群裡面,謠言、流言,最易傳播。恐慌情緒一旦形成,就會像瘟疫一般蔓延開來,無可抑製。

 即將進剿的官軍,被想象和形容成了丈二金剛,一個個青面獠牙,力大無窮,刀槍不入。而且,會噴火吐雷,“百步之外,取人首級”。還有:吃人肉、喝人血、剝人皮;對於女人,更是先奸後殺,然後連皮帶骨頭吃掉,渣子都不剩的。

 按照左宗棠折子裡說法,回匪“洶懼益甚”,最後甚至發展到了這麽一個局面:“自縊者紛紛,不能禁。”

 大仗還沒有開打,在絕望和恐懼的摧殘下,董志原已經是一副人間地獄的景象了。

 匪首們最終接納了白彥虎提出的一個建議:先“死中求活”,主動越境,入陝“奇襲”官軍,希望能夠予以官軍重挫,打亂官軍部署,形成對峙局面。

 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回匪盡想的美,行動力卻弱,官軍細作密布,回匪拖泥帶水的動作,全在官軍掌握之中。

 左宗棠嚴密布防,分頭截擊,數路回匪,剛剛入陝,就被堵個正著。

 折子上說,“北路、東路、西南路,各軍且防且剿,無戰不克,大挫凶鋒”。其中,在甘、陝邊境的長武縣,董志原匪股重要頭目、“十八元帥”之一的馮君福,被鳳翔總兵陶茂林部擊殺。

 回匪不但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戰果,還受損甚重,敗回董志原後,士氣更為低落,真正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這種情形下,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董志原的回匪都得準備向金積堡方向撤退了,不然,官軍一旦進入董志原,按照陝匪鳳翔戰役的經驗,想走都走不了。

 董志原諸匪在蕭金鎮會議,“十八營”並為“四大營”,分別由白彥虎、於得彥、馬正、和、崔偉率領,“其半護輜重家口先行,留馬正和、崔偉率悍黨萬余伏董志原斷後,時出遊騎數百,紛擾涇河兩岸,以牽綴官軍”。

 這個看似十分妥善的撤退方案,其實正中左宗棠下懷。他的如意算盤,就是把董志原大部分沒有戰力的老弱婦孺逼入金積堡,增加金積堡的負擔;同時,盡量消滅有戰鬥力的青壯精銳。

 唯一遺憾的是,回匪的這個方案中,關卓凡心心念念的白彥虎,先行護送“家口輜重”撤退,未能在董志原一役中擒殺之。

 左宗棠制定的作戰計劃,叫做“但覘賊動,銳進追攻”。

 這個計劃中, 發起進攻的時間點的選擇,至為重要。

 這個時間點,要放在回匪剛剛開始撤退的時候——如果回匪尚未撤退就發動進攻,則回匪可能被逼困獸猶鬥,增加官軍的傷亡。但撤退一旦開始,便不可逆轉,回匪也便再無死鬥之志;且以回匪的組織、行動能力,二十幾萬人馬,倉皇逃命,必混亂不堪,此時進攻,可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戰果。

 當然也不能更遲——不然回匪都跑掉了,還打個屁。

 左宗棠的具體做法是,“飭諸路統領糧料運足,伺賊竄動則追之。慮各種銳進,而賊或分支擾我後路也,複令各留四成隊於後,以期縝密。又慮各軍分布廣遠,未能克期畢赴,則飭各軍相機而進,但覘賊動,即各銳進追之,毋懷觀望,以致自相牽製,運掉不靈。”

 關卓凡對這個作戰計劃的評價是:“攻中有守,充分授權,算無遺策。”

 *

 (啟蒙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