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清》第69章 世易時移,榮枯之辨
手機閱讀

 慈禧對慈安說,關卓凡請咱們姐倆兒,“巡視頤和園工程”。 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 小說Ыqi.me閱讀最新章節

 慈安正在沉吟,慈禧說“姐姐如果懶得動彈,或者嫌動靜太大,我一個人悄悄兒地去一趟好了。”

 慈安愣了一愣我沒說“懶得動彈”,也沒有說“嫌動靜太大”呀?

 慈安的猶豫,純屬“習慣性”的,並不意味著她對這個事情不讚成。她不是一個有決斷力的人,起慈禧,更是什麽事兒的反應都要慢一拍,因此,對於從未做過的事情,她需要一點時間消化、思索,然後才能做出決定。

 聽到關卓凡請兩宮皇太后“巡視頤和園工程”,慈安的心先跳了一下,心底隱隱生出一股躍躍欲試的感覺。正在想著,走這一趟,要花多少錢?言路會不會有啥說道?慈禧已經給她戴了頂“懶得動彈”和“嫌動靜太大”的帽子。

 既然戴了,不好摘下來了。

 何況,這是自己一貫的形象。

 慈安雖然覺得今兒慈禧的這個“建議”有點兒古怪,但並不虞有他,微笑說道“那好,偏勞妹妹了。”

 慈禧暗暗舒了口氣,心頭那塊小石頭,輕輕地放了下來。

 遺憾的是,慈禧並沒有看見慈安微微驚愕的表情。

 慈禧提出這個“建議”之後,眼光有意無意,轉向了旁邊,沒有直視慈安,因此,也沒有看到慈安臉微妙的反應。

 這是慈禧有意做出輕描淡寫的模樣,以慢慈安之心。而實質,是她自己心有鬼,本能地回避慈安的目光。

 慈禧畢竟是一個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女人,雖然手握帝國最高權力,在政治,已經算是老練成熟,但在另外一些較特別的事情,還是不能自己地心虛。

 *

 *

 聖母皇太后“巡視頤和園工程”,果然是“悄悄兒的”懿旨要求。“敕罷一切鑾儀”,一切關防,皆由軒軍近衛團負責。

 明面兒,不花官裡一兩銀子。

 至於為什麽只有“西邊兒”一個人出面。大夥兒在下邊兒也噴不出什麽新鮮口水了,反正一向如此。

 聖母皇太后坐著“黃金馬車”,瀟瀟灑灑地出了宮。

 出紫禁城西華門那一刹那,慈禧的心兒倏然揚了起來一種脫卻樊籬、天寬地廣的感覺,油然而生。

 身後這座九重宮闕。深不見底,究其竟不過一座黃金打造的鳥籠,有什麽好?!自己這個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唉!

 打側坐的玉兒,左顧右盼,也是一臉興奮不能自持的樣子。

 作為宮女,這個樣子,可是多少有點“君前失儀”。

 慈禧微微皺眉,斥道“我竟不知道你是屬猴兒的!都是許了人家的人了,扭來扭去的,像個什麽樣子?你又不是第一次跟我出宮。至於這個模樣嗎?”

 語氣是斥責,臉卻是帶著笑意。

 玉兒的臉紅了,趕忙正襟危坐,小聲應了聲“是,奴婢知錯了”。

 過了片刻,還是耐不得,用壓抑不住的興奮語氣說道“主子,您看這天兒多好!藍盈盈的!還有樹葉兒,都開始抽芽了,見著嫩嫩的綠色兒了!”

 慈禧微微一笑。說道“喲,春天來了,小蹄子的春心動了!怪不得,癢癢的坐不住了呢!”

 玉兒本來紅的臉兒。“刷”的一下,由淡紅而大紅,如同著了火一般。

 她輕輕喊了聲“主子!……”再也不敢“亂說亂動”了。

 慈禧本來還想再調侃她兩句,但“春心動了”四字出口,自己的心兒,若有所感。先“動”了一下。緊接著,身體深處的某個地方,似乎也開始“癢癢的”了。

 她透過“黃金馬車”的前窗,看著右前方那個正在縱送控轡的高大背影,輕輕舒了口氣,目光火熱而明亮。

 鑾駕自西直門出城,一路西向,巳正時分,到達了頤和園,自東宮門入。

 東宮門為帝、後入清漪園專用,清漪園改頤和園,開工之後,因為東宮門為一園之門面,所以是最早繕建完工的,今兒關卓凡向聖母皇太后重點推薦的“蓬萊三島”——涵虛樓、藻鑒堂、治鏡閣,還要早。

 為了節省工料和時間,還利用了圓明園廢園的一些材料。

 如,東宮門門前禦道丹陛的雲龍石,雕二龍戲珠,是從圓明園的安佑宮廢墟移來的。

 慈禧原本以為,除了“蓬萊三島”——涵虛樓、藻鑒堂、治鏡閣三處,頤和園其余地方,必定還是荒草蔓長、亂石傾圮,不想還未進頤和園,第一眼便是一座嶄新的宮門,不由大為驚喜。

 入園之後,慈禧發現,現在的頤和園,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荒草蔓長、亂石傾圮”的模樣。

 道路平整,乾乾淨淨,沒有荒草,沒有亂石,極目所見,除了煙波浩渺的昆明湖,到處都搭起了高高的手腳架,密密麻麻的,包括昆明湖北岸的萬壽山。

 不少手腳架裡邊兒,亭台樓閣,已見規模。

 雖然今兒因聖母皇太后巡幸,頤和園的工程,停工一天,除了值星的工匠,絕大多數施工人員都暫時撤出了頤和園,整個園子靜悄悄的,但這一片片高高聳立的手腳架,充分地顯示出,這裡是何等興旺、何等熱鬧的一個大工地?

 圓明園在頤和園旁邊,世易時移,這榮枯之辨,慈禧略一思之,一股酸熱之氣,便自心底湧了來,眼熱鼻酸,幾乎不能自持。

 “黃金馬車”沿昆明湖東堤,一路向南,不多時,慈禧便見到,前邊兒一條玉帶般的長橋,猶如長虹臥波,自湖岸伸向湖,連起了湖的一座小島。

 她輕輕喊了聲“玉兒,你數數,這條橋,有多少個橋洞?”

 同時,她自己也在心迅速的計算著。

 過了片刻,玉兒說道“回主子,攏共是……十七個橋洞。”

 幾乎在同時,慈禧得出了相同的答案。

 十七孔橋!

 沒想到,看圖樣的時候,這座縈繞心頭的長橋,也已經修繕好了!

 慈禧沒想到的是,十七孔橋是全石建築,宣宗撤“三山陳設”,清漪園荒廢,但幾十年內,全石的十七孔橋,並不會產生什麽實質變化;英、法劫掠三山五園,十七孔橋也因此受損不大,所以,修複起來,是較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十七孔橋”通向“蓬萊島”,“涵虛樓”即在島,不把這個“十七孔橋”修好,怎麽好請聖母皇太后駐蹕“涵虛樓”呢?

 所以,頤和園“一期工程”,“十七孔橋”和“東宮門”一樣,都是重之重,都是先“蓬萊三島”完工的。

 車子在橋頭停了下來,關卓凡過來請旨“啟稟太后,十七孔橋是可以走車子的。不過,太后要不要親移玉趾,安步當車,一路也好觀賞風景?”

 呃……自然是要的。

 *xh118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