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90章 光環
閱過第一大列的禮兵方隊和二十五個步兵方隊,調轉車頭,回到閱兵式區域的北首,再閱第二大列的二十五個步兵方隊。

 閱過了第二大列,再次回到閱兵式區域的北首,檢閱第三大列的十個騎兵方隊和十個炮兵方隊。

 鑾駕經過每一個方隊的時候,領隊大吼一聲“敬禮——!”所有方隊成員立即盯緊鑾駕中那一小方黃紗,目光和脖頸一同隨鑾駕的移動而轉動。

 這個動作,開“床上會議”的時候,關卓凡已經給聖母皇太后回稟過了,叫做“注目禮”——這是一定要事先說明的,因為類似動作,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臣子不錯眼地盯緊主上,是一種極不敬的行為,何況還是女主?

 但此時,行進在“烏拉——”的狂潮中,始終若身處焚風之口、火浪之尖,這一道道炙熱目光聚於自己一身,聖母皇太后就覺得,無數細小熱流,源源不絕,注入身軀,體內身外,如鼎如沸,怒濤連天。終於,一種無可抗拒的力量,將自己高高托舉於凌雲之處——此時,睥睨八荒,真正唯我獨尊!

 這種感覺,就叫做“我是世界的中心”。

 或者,叫做“受命於天”;或者,像洋人說的,“我是上帝的選擇”。

 再進一步,就成了“我就是神祗”。

 整齊的隊列,筆挺的製服,激昂的口號,雄壯的進行曲——在這幾個要素共同構成的宏大儀式中,人們會不知不覺發生熱烈的“化學反應”:我相信我身處的這個集體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我願意為這個偉大的集體忘我奉獻;我熱烈地崇拜著這個集體的創建者,並願意為他拋頭顱、灑熱血。

 山呼海嘯之中。心醉神迷無以自拔者——或者說白一點:被“洗了腦”的——不僅僅是台下迷醉激昂的芸芸眾生,常常也包括在台上微笑揮手的那個人:看,我創建的這個集體無比強大!看,這個集體裡的每個人都願意為我舍生忘死!看,我——我特麽就是神啊!

 二十世紀的政治實踐。從不同的層面,反反覆複地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的聖母皇太后,就出現了這種幻覺。

 加重這種幻覺的,是全場只有她一個人才能感受到的一種強烈的異樣:從一個個筆挺、健壯的身軀中奔湧而出的,不僅僅是激昂的口號和熾熱的目光,還有濃重的雄性荷爾蒙。

 異樣的氣息。在鑾駕四周暗流湧動,加速了盛年太后腎上腺素的飆升。此種況味,自非聖母皇太后現下可以細細分辨體味,但這時若有人掀開明黃面紗,會看見聖母皇太后從未現於人前的一種表情:目光火熱明亮。面若桃李之妍。

 閱過了第二大列,再次回到閱兵式區域的北首,檢閱第三大列的十個騎兵方隊和十個炮兵方隊。

 首先是騎兵方隊。

 官兵們全部騎在馬上,左手控韁,右手持刀,抬肘曲臂,馬刀的刀背靠在右肩上面。領隊一發出“敬禮——”的號令,“刷”的一聲。該方隊所有官兵,直臂舉刀,斜向上指。頓時一片刀光勝雪,吼聲如雷!

 接著是炮兵方隊。

 每一個炮兵方隊,有十六門大炮、十六個馭手和一個領隊,人數是少了一點,但有大炮的“加持”,氣勢上並不輸步兵方隊和騎兵方隊。

 慈禧是生平第一次見到“洋炮”。

 太湖水戰。軒軍水師“金台號”,“隻一炮就將長毛孫四喜的那隻最大的龜船。打得粉碎”;美利堅查塔努加傳教士高地之役,南北兩軍數百門大炮猛烈對轟——這些。都給禦姐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現在,一百六十門大炮就在眼前龍蹲虎踞!

 如果首先檢閱的是炮兵方隊的話,對著這班銅頭鐵腦的大殺器,覺得“凜然生威”之余,禦姐難免會“隱然生畏”。現在,有了前邊幾十個方隊“打底”,激情澎湃的禦姐,隻覺堅兵利器,足可倚侍!那種“天下我有”的幻覺,愈發強烈了!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啊。

 不過,遺憾的是,這僅僅是個“幻覺”。

 受閱官兵的“烏拉”的致意,不是隻給聖母皇太后一個人的——聖母皇太后身邊,還站著關貝勒。慈禧以為,關卓凡真的就是像他自個兒說的那樣:以“驂乘”的身份“隨侍”。可惜,偌大一個校場,除了她自己以外,知道這個的,屈指可數。

 也不能簡單地說,“烏拉”的致意,是給他們兩個人的。因為,在受閱官兵的眼中,關爵帥和聖母皇太后,不是……兩個人。

 對於軒軍將士來說,關爵帥當然是一個真實的、具體的人——也就是說,是一個真實的、具體的效忠對象。可是,聖母皇太后後呢?

 咳咳,她……戴著面紗啊。

 你如何才能夠把一個不知形容的人,作為具體的效忠的對象呢?

 因此,對於受閱將士來說,聖母皇太后僅僅是一個……符號。

 一個光閃閃的符號。

 兩個人既然並肩而立,在軒軍將士的潛意識中,關爵帥和聖母皇太后便有了同等的地位,這個光閃閃的符號,就相當於加持在關某人頭上的一個耀眼的光環。

 於是,在大校場一片洶湧的熱浪中,在上萬軒軍將士的注目禮中,聖母皇太后和關爵帥“二而為一”了。聖母皇太后不但不成其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反而變成了關卓凡身上的一個附屬品,成為了他的一個組成部分。

 聖母皇太后身著軒軍軍裝,為軒軍上下帶來的巨大的滿足和驚喜——“太后和我們是自己人”,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太后是我們的人”。最後,在將士們的潛意識中,變成了“太后是我們爵帥的人”。

 關卓凡定位軒軍將士和聖母皇太后的關系——“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用意便在這裡了:把聖母皇太后變成一個崇高的符號,變成自己頭上的一個耀眼的光環,變成自己的一件美麗、神秘的附屬品。

 接下來的一幕,使軒軍上下,大大地加深、加固了這一印象。

 閱兵式結束,聖母皇太后在關爵帥陪同下,登上閱兵台,準備檢閱分列式。登台的時候,關爵帥伸出手,聖母皇太后極自然地將手搭在他的前臂上。

 這其實是拿自己的胳膊給聖母皇太后做扶手用。如果是李蓮英來當這個“扶手”,他必躬腰控背,盡量壓低自己的身體,聖母皇太后則微揚著頭——主奴之分,極其鮮明。

 但是,此刻的關爵帥,身子卻挺得筆直,只是微微垂首,似有所詢。關卓凡的個子,比慈禧要高出一頭,於是萬眾矚目之下,像極了聖母皇太后挽著關爵帥的胳膊,做小鳥依人之狀。

 無聲的狂潮掠過上萬將士的心頭。

 軍樂停止,遠遠傳來吼聲:“標兵就位——”

 *

 (啟蒙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