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50章 泰山壓頂
大久保利通眼中倏然精光大盛,西鄉從道更是失聲叫道,“什麽?!”

可是沒有想到!

大久保利通接過那遝紙張,匆匆一瞥,只見字跡頗為潦草,寫信之人,落筆之時,必定十分倉促,不由微微一怔,略一細辨,很熟悉——是小松帶刀的字跡。

“抄件?”

大山岩點點頭,“是!”

頓一頓,有些艱難的說道,“小松家老給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呃,沒有信封……沒有封緘。”

言下之意:我是不小心瞄了幾眼,可是,不能怪我啊!如此重要的一封信,小松家老居然不加封緘……真不能怪我啊!

西鄉從道舔了一下嘴唇,嘟囔了一句,“怎麽會是小松家老呢……”

大久保利通當然不會去追究大山岩是否“瞄了幾眼”,也沒接西鄉從道的話頭,屋內的燈光,已經有些昏暗了,他移過煤油燈,調整旋鈕,待光芒略略的亮了些後,坐了下來,細細的看了起來。

信件雖不算很長,但小松帶刀抄錄之時,因為比較倉促,字體比較的大,抄了好幾張紙,而大久保利通看到第二張紙的時候,臉色便開始變了。

西鄉從道和大山岩不錯眼的盯著,都留意到了大久保利通的異樣:眉心微微跳動,嘴角時不時的抽搐一下。

哥兒倆都是站著,從他們的角度,其實看不清微微垂首的大久保利通的神情,但在搖曳不定的煤油燈的光芒的映照下,大久保利通五官的陰影,顯得異常濃重,那副模樣,竟有些……猙獰了。

還有,擱在桌子上、不持信的右手,時不時的捏一捏拳頭——不是那種有意識的、有力量的握拳,而是下意識的、略有些……神經質的。

大久保利通看大村益次郎的信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樣子啊!——只不過目光閃爍,而表情、動作,由始至終,並沒有什麽變化。

在西鄉從道和大山岩的印象中,不論遇到什麽事情,大久保君都是鎮定如恆的——當然了,大久保君也會發脾氣,不過,即便他大發雷霆,也是“收發自如”——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大久保君的“大發雷霆”,只不過是給談話對象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罷了。

還從來沒有見過他像現在這樣……呃,怎說呢?好像,有些……失控啊!

西鄉從道和大山岩都提起了心:信裡都寫了什麽?或者,發生了什麽嗎?

竟叫大久保君如此不能自持?他可是一向……呃,“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呀!

這封信,大山岩瞄過幾眼,不過,確實僅僅是“瞄了幾眼”,而且,那幾眼,都瞄在了第一張紙上,並不敢多看,便匆匆過大久保利通這兒來了;而那幾眼,隻給大山岩留下了一個“詞鋒凌厲”的模糊印象,具體的內容是些什麽,並不了然。

大久保利通終於看完了信。

室內一時無語。

過了片刻,西鄉從道和大山岩清清楚楚的聽到大久保利通低低的、緩緩的吐出了一口長氣。

兄弟倆雖然心急,卻是誰也不敢開聲。

又過了一會兒,大久保利通將那幾張紙歸攏一下,然後,輕輕向前一推,“你們也看看吧!”

聲音平靜。

但是,西鄉從道和大山岩都聽的出來,這種平靜,是一種努力抑製的平靜。

西鄉從道趕緊拿起了信,大山岩也湊了過來,哥兒倆一起看了起來。

這一回,西鄉從道的反應,同看大村益次郎的信的時候,也不一樣了。

看大村益次郎的信,西鄉從道時不時的發出“咦?”“哦!”“嗯?”一類的聲音;這一回,

由始至終,幾乎什麽聲音也沒有發出來。並不是沒有觸動——剛好相反,此信給西鄉從道的震撼,遠過於大村的信;而震撼過甚,猶如泰山壓頂,壓的什麽聲音也出不來了。

大山岩的情形亦仿佛。

當然,以大山岩的脾性,看誰的信,都不會大呼小叫的。

大村益次郎的信,部分內容,雖多少帶一點的譏嘲的意味,但整體上來說,語氣還算溫和,而且,由始至終,是出以一種“故人”的規勸的口吻;而這封信,何止於“詞鋒凌厲”?根本是居高臨下,厲聲痛詈,由始至終,一副“嚴譴”的架勢!

一開篇,幾乎沒有任何寒暄,也不擺任何的證據,便直斥薩摩藩為西本願寺“亂法”的幕後主使,並指薩摩藩之“不逞之圖”,不止於“亂法”,更要“亂國”!

然後,以極詫異、也極輕蔑的口吻說道:

“不意長州殷鑒未遠,血跡猶存,乃有後來者自投湯鑊,再蹈覆轍?噫籲!始信世上有自殘以求利者,攘奪於毫毛、顛隮於穽淵哉!”

明方孝孺《祭趙希顏》一文中,有“彼憸狡之蚩蚩,急營利而自殘,始攘奪於毫毛,卒顛隮於穽淵”之語,這是一篇很冷門的文章,大久保利通是曉得的,西鄉從道、大山岩是不曉得的,不過, 也不需要曉得什麽出處,望文即可生義,再結合上下文,“自殘以求利”,“攘奪於毫毛、顛隮於穽淵”雲雲,是個什麽意思,並不難理解。

信是送給島津久光的,不過,名義上,是寫給島津久光、島津忠義父子的——畢竟,名義上,薩摩藩的藩主是島津忠義。

稱呼上,既不以島津父子的官銜相稱,也沒有用“貴藩”一類的比較客氣的泛稱,而是一口一個“爾父子”。

甚至,“父子”的前頭,連個“賢”字都沒有加。

於是乎,就如此這般了:

上一回,“二次長州征伐”之時,薩摩藩勾連長逆、造作逆謀之種種情由,我都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不為己甚,放了“爾父子”一馬,是憐憫薩摩藩百姓無辜,為免生靈塗炭,才沒有在敉平長逆之後,移兵南下——

“爾父子”真的以為,我沒有捎帶腳的滅掉薩摩藩的能力嗎?

本以為,“爾父子”會洗心革面,再世為人,孰料,怙惡不悛,至於此極!

日本為中國事實上的“保護國”,“此舉世皆知之,萬國默認之”,因此,於公、於私,我都絕不會容忍日本“生亂、生戰”,絕不會坐視日本的合法政府被顛覆!只要薩摩藩軍一出藩境,天朝大軍立即東渡日本!

這一次,我是絕對不會再客氣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可是,“不及於梟獍”!天朝大軍的行動,絕對不會僅止於挫敗對日本合法政府的顛覆,一定“窮追窮寇”、“滅此朝食”!薩摩藩“玉石俱焚”,不必說了;至於“爾島津氏”——哼,此役過後,世上再無“島津氏”三字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