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58章 好消息!好消息!
,最快更新亂清最新章節!

 北京,紫禁城,軍機處。

 輔政王一以貫之的風輕雲淡,文、曹、許、郭幾位大軍機,卻是人人容光煥發,個個言笑晏晏。

 每一位大軍機,都是講究“宰相風度”,講究“喜怒不形於色”的,可是,前一段時間,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頗有些烏雲摧城的趕腳,實在憋悶;而北寧大捷,否極泰來,之後——尤其是這兩天,重大的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簡直有些應接不暇了,所以,不能不吐氣揚眉、舒心暢意呀。

 首先是日本。

 關卓凡、田永敏幾乎同時接到了島津久光、大久保利通的回信。

 關卓凡給島津久光的信,名義上,是給島津久光、島津忠義“爾父子”的,島津久光的回信,也便出以父子兩人共同的名義,以“愚父子”、“罪父子”、“仆父子”、“下走父子”自稱,對關卓凡,則不是“敬白輔政王殿下”、就是“驚慌言於輔政王殿下座前”、甚至“伏乞輔政王殿下”,可謂極盡謙恭。

 具體內容,大約五點:

 第一,薩摩藩絕對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西本願寺發動的“法亂”,相反,“仆父子”對於明如的“亂法”,深惡之,痛絕之,輔政王殿下,您可千萬不要聽信流言,誤會俺們爺兒倆呀!

 第二,薩摩藩更加沒有任何“亂國”的企圖——天嚕啦!介不曉得是哪兒來的流言?竟叫輔政王殿下對俺們爺兒倆的誤會到了這個程度?

 第三,薩摩藩對天皇陛下忠心耿耿,衷心祝願天皇陛下“禦學問大成”,使包括薩摩藩在內的諸藩國“同沐聖化”。

 第四,薩摩藩擁護幕藩體制,擁護德川幕府管治日本;而且,島津氏、德川氏“姻戚相系,血脈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愚父子”再愚、再鈍,也不會不懂得這個道理,SO,島津氏怎麽可能自外於德川氏呢?請輔政王殿下放心好了!

 第五,無論在什麽情況下,“不奉幕命”,薩摩藩一兵一卒不會邁出藩境。

 大久保利通給田永敏的回信,則自稱“後學”,而以“前輩”稱呼田永敏。

 主要內容,以下三點:

 第一,對於北寧一役的勝負得失,“後學”確實非常關心,感謝“前輩”及時解惑,“故人之情,良可感也。”

 中日為“兄弟姊妹之國”,北寧大捷,我在為中國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故人感到高興——前輩身居松江軍團副參謀長之要職,當然是參與了北寧一役的運籌策劃的,北寧大捷,也有前輩的一份功勞啊。

 第二,前輩對我,似乎有什麽誤會——不過,我一向專心薩摩藩的內政,從無“外騖之意”,對於前輩的切諫,我雖深刻自省,可是,“青萍之末,起於何地,茫然不曉”,“雖欲自白,無從措手”,這個,“清者自清”,也不必多說什麽了,前輩目光如炬,當一切皆在洞鑒之中吧!

 第三,我同意前輩說的,日本大小兩百多個藩國,彼此差異很大,就像一支行進中的隊伍,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身強力壯的,有體弱多病的,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身體最強壯的兩個成年男子的最大速度狂奔起來——

 日本的改革,確須在承受范圍之內,循序漸進,不敢貪快。

 目下的幕府,當然有進一步改革的空間,不過,前輩以“暮氣沉沉”形容之,似乎略略過了一些——自永嘉六年以來,幕府已經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成績還是有目共睹的嘛。

 日本永嘉六年,即一八五三年,是年,“黑船來航”,日本的國門,被泰西的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了。

 大久保利通說道,我在薩摩藩之所作所為,一為薩摩藩之自強,二,自謂或許能夠為幕府進一步改革之“試驗”,無論成敗,皆可為幕府所借鏡,舍此之外,再無他意。

 最後,大久保利通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我絕不敢自居為“芝蘭”,因此,絕不敢“當道”,也就沒有勞前輩“不得不鋤”的可能——前輩放心好啦!

 計算時間,上述兩封回信,應該就在島津久光、大久保利通收到關卓凡、田永敏去信的當天——或者說,當夜——便擬就了,次日一早,快船送到長崎,電致北京。

 同樣是當天——收到島津久光、大久保利通回信的當天,關卓凡收到了大浦慶的密電,說薩摩藩內部透出消息,大久保利通去信明如上人,勸他:

 第一,辭去西本願寺門主一職。

 第二,以自己的兒子尚在繈褓之中,無法擔負門主重任為由,“籲請”父親廣如上人“複位”。

 第三,上書天皇,自劾“荒唐”,自請“幽居”。

 島津久光、大久保利通的回信,大浦慶的密電,前後相距,不到五個時辰。

 以上是日本方面的好消息,日本之外的好消息——也是更重大的好消息,當然是法、普兩國相互宣戰——

 法蘭西帝國對普魯士王國宣戰的次日,普魯士王國對法蘭西帝國宣戰。

 對於關卓凡來說,普法宣戰,歷史終於“入軌”,法國終於掉進了他挖的大坑裡頭,中國以及他本人都獲得了最大的外部利好,他一年多以來的絞盡腦汁、出盡法寶,終於得遂所願,原該舉手加額的,可是,高興歸高興,不過,普法開戰帶來的,利好之外,還有隱憂,這一層,不能不預為之備。

 *

 *

 好事兒雖多,議還是得一件一件的議。

 先說日本吧。

 “島津氏的誠意,似無可疑?”文祥沉吟說道,“第一,他對王爺的訓斥,並無回避,指天誓日,一一回應;第二,行文的語氣,謙恭之極,算是自居於臣仆……呃,自居於仆從的位置了。”

 輔政王並不是君,您不好說島津忠義是“臣仆”啊。

 雖然,島津忠義的這封信,確實隱約有點兒“以臣侍君”的味道了。

 “我亦以博公之說為然,”曹毓瑛說道,“島津氏確是在‘輸誠’——”

 頓一頓,“他是回過味兒來了!王爺的這一鞭子,將他給抽醒了!他終於曉得,順逆何所分、忠奸何所辨了!”

 再一頓,“還有,信中關於天皇一節,‘禦學問大成’、‘同沐聖化’雲雲,其實是在委婉承認,日本為中國之‘保護國’——能承認這一點,這個誠意,便無可疑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