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315章 這個仗,真正是難打!
關卓凡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

 他幾已無兵可用了。

 軒軍總數,十萬出頭,雖然,直接用於越南前線的,只有以薑德部、鄭國魁部為主力的三個師,可是,法國海軍實力強大,而中國海岸線漫長,因此,不能不處處設防:

 福瑞斯特部調遼東,防護旅順基地側翼;白齊文部調山東,防護威海衛基地側翼;劉玉林部以及方濟成部一部,負責江浙包括杭州灣、長江口的防務;方濟成部另一部,負責福州、廣州防務;展東祿部,駐扎西北。

 一個蘿卜一個坑,幾乎都是動彈不得的。

 雖然,目下法國陸軍的主攻方向,是越南北圻,福瑞斯特等部的部署,似乎暫時派不上直接的用場,但是,法國人的這個主攻方向的選擇,同中國沿海的嚴密部署,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中國沿海防務松疏,出於對中國新生海軍的蔑視,法國人直接選擇在中國沿海登陸作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事實上,法國人的“海陸分家”,非常“配合”關卓凡關於中法之戰的戰略部署和戰場預設,可以說,是關卓凡通過一系列的部署、運作,或逼迫、或引誘,將法國人“拉”到了他的預設戰場上,若關卓凡現在“拔蘿卜”,把哪個“坑”空出來了,法國人見獵心喜,轉移主攻方向,則關卓凡的整個戰略部署,都要重新來過了。

 那就太過倉促、太過被動了。

 目下,中國只在京、津一帶有一小段鐵路,沒有短時間內大規模、長距離陸路運兵的能力;而在中、法海軍艦隊決戰分出勝負之前,海路敵我共險,通過海運調兵,風險太大,因此,以上部署,在戰爭正式開始之前,就要完成事實上也已完成;之後整個戰爭期間,都不能輕易改變。

 展東祿部,倒是同中法之戰沒有什麽直接關系,可是,一樣不能東調。

 西北初定,新疆設省,鼎故革新,大規模的制度改革、建設正在進行中,其中的許多措施,都稱得上“觸及靈魂”,若沒有一支有足夠威懾力的部隊去做“思想工作”,這些改革、建設,是不可能順利推行的。

 那是那句話一個蘿卜一個坑,可不敢現在就“拔蘿卜”!

 再者說了,就算展東祿部能夠東調,時間上也趕不及沒有鐵路,就靠兩條腿,等從新疆走到海邊兒,黃花菜都涼嘍。

 關卓凡手上,只有以下幾支部隊了:北京,近衛團和吳建瀛部;天津,軍團直屬部隊和伊克桑部,以及騎兵師一部、炮兵師一部。

 這些部隊,就更不能動了。

 吳建瀛部不消說了,“首都衛戍部隊”,當然是動不得的;伊克桑部、軍團直屬部隊雖在天津,但性質仿佛。

 關卓凡深知,自己剛剛捏在手裡的最高權力,還遠遠談不上“鞏固”,如果畿輔附近,沒有部署足夠的、可召之即來的兵力,一定就會有人如奕譞一般,動起“清君側”、“再造乾坤”的心思了。

 政權的穩固,比什麽都緊要,這幾支部隊攏在一起,也不過三個師多一點兒,不敢再少了。

 當然,還有綠營。

 可是,拿綠營去打日本?打薩摩?

 雖然,大部分的綠營,已經過了俺的“整編”。

 再怎麽說,綠營畢竟是綠營,不是軒軍啊!

 而薩摩藩軍

 別的不說,單說武器裝備:目下,有相當一部分的綠營,還用著當初從美國“掃”回來的前膛槍;薩摩藩軍手上的,卻是一水兒的後膛槍。

 綠營武器裝備更新的緩慢,原因如下:

 一是沒有緊迫性,“軍費有限”,要先緊著一線部隊也就是軒軍啦。

 二是這個理由不能擺到台面上在真正牢固掌握最高權力之前,關卓凡必須保證軒軍對非嫡系部隊的“代差”優勢。

 “代差”有了,國內沒有能夠挑戰軒軍的武裝力量了,國外出麻煩了,兵力不夠用了,就別抱怨啦。

 另外,軒軍也好,綠營也好,即便能夠拚湊出一支“東瀛駐屯軍”來,也沒有足夠可靠的投送工具。

 薩摩的海軍,既然已被評估為“短小精悍”的“準現代化海軍”,“未容小覷”,那麽,征日的部隊,就不能只有陸軍,必輔以相當的海軍力量,方能成行,甚至,可能需要先解決薩摩的海軍,才能談得上登陸。

 這是根本做不到的。

 法國的“北京—東京艦隊”即將北上,這個當兒,中國海軍跑去同薩摩海軍“艦隊決戰”?

 根本挪不開窩兒好吧!

 那麽,師“二次長州征伐”的故智?再把海軍的活兒,派給美國人?

 不現實。

 先不說美國人樂不樂意了即便樂意,只怕也是有心無力。

 目下的薩摩海軍,戰力遠在當年弱小的長州海軍之上;而美國海軍,卻已不是當年那支在長崎吊打“壬戊丸”的海軍了。

 內戰之後,美國大幅裁軍,一門心思的搞經濟、謀發展,真正叫刀兵入庫,馬放南山,其中,海軍裁的尤其厲害,目下的美國海軍,同內戰時期的海軍,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全世界范圍內,連二流都未必算的上,要他們再拚湊出一支“西太平洋聯合艦隊”,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兵力不佔明顯優勢,實話實說,目下的美國海軍,對陣薩摩海軍,並沒有百分百必勝的把握。

 而即便是“血盟”,美國也不可能為了中國,將他的海軍傾巢而出啊。

 一直要到“鍍金時代”的後期,美國才會重新整軍經武,向海外擴張,現在,真的不大能指望這個“血盟”了。

 還有,就算美國人講義氣,不管不顧的趕了過來,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美國太遠了,而日本已經開始亂了。

 關卓凡腦海中轉著三個大字:

 怎麽辦?

 陸軍、海軍都騰不出空兒來難道,就眼睜睜的任由薩摩將幕府摁在地上摩擦?

 難道,只能等到同法國人見了分曉了,騰出手來了,再去日本找回場子?

 到時候,這個場子,呃,還找的回來嗎?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關卓凡就皺起了眉頭。

 這樣想,未免太漲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了吧?

 “二次長州征伐”,不是乾掉了長州藩,達到了戰略目的嗎?由始至終,雖然小心翼翼,可是,到底也沒花太大的氣力,沒有什麽太大的傷亡,沒打過類似於查塔努加戰役那種惡仗、苦仗嘛!

 可是

 唉,此一時,彼一時啊!

 “二次長州征伐”的時候,幕府雖然八面漏風,不過,到底還算掌握著全國的政權,長州藩只是個割據一隅的地方反叛政權;而且,那個時候,長州、薩摩的關系,並不算太好之前的“一次長州征伐”,薩摩還幫著幕府懟長州呢!

 這一回,對手由長州藩換成了薩摩藩

 前頭已經反覆分析過了,目下,薩摩藩的實力,已遠在當年長州藩之上而這,還不是最緊要的。

 最緊要的是,如果中國不盡快介入,幕府是撐不了多久的,待幕府被推翻了,中國方才介入,面對的,很可能就不是“割據一隅的地方反叛政權”,而是一個全國性的新政府了!

 這個時代,一個統一的日本,將會爆發出什麽樣的力量,這個時空,再沒有第二個人比關卓凡清楚的了!

 到時候,這個仗,將會比“二次長州征伐”難打十倍!

 呃……好吧,“十倍”誇張了點兒,不過,就算沒有十倍,五、六倍,總是有的!

 而且,就算在“正面戰場”取勝了,也有可能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裡!

 你妹的……

 事實上,對於日本,泰西各國是有一個共識的盡量不要深入日本的內陸,即便強大如英國、法國,同日本動刀動槍,也都是盡量將戰爭范圍控制在沿海地區,對於日本民風的彪悍、武士的凶猛,這個時代的歐美人,普遍心裡是犯嘀咕的。

 “二次長州征伐”,軒軍由馬關向長州藩內陸推進的時候,關卓凡就是非常小心的:

 一方面,嚴格軍紀,不騷擾地方;另一方面,隱藏自己“滅此朝食”的真實目的,對高杉晉作以及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等人虛與委蛇,給對方以不為己甚、可以談判的幻覺,溫水煮青蛙,使對方始終下不定“焦土抗戰”的決心。

 俺可不想對付遊擊隊啊。

 另外,關卓凡不能不承認,“二次長州征伐”之所以比較順利,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暗、敵在明。

 長州藩也好、薩摩藩也好,根本沒想到大清會跨洋越海的來干涉日本的內戰事實上,直到今天,即便是牛逼如大久保利通者,也還是沒有完全想明白,中國人為什麽死活要幫幕府?

 是,中國人是愛玩兒“存亡繼絕”那一套,可是,那一套玩意兒,跟日本沒有關系啊日本又不是中國的藩屬!

 在此之前,歷朝歷代,中國從來沒有干涉過日本內部的紛爭啊!一次都沒有!

 另外,軒軍憑空出世,對於這支“干涉軍”,日本人也缺乏足夠的了解。

 中國這邊,對於長州藩的底細,包括其領袖人物的行為模式,關卓凡卻是清清楚楚的。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賺了穿越的便宜啊。

 時移勢易,這一次,這個便宜,可就沒有那麽好賺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