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313章 薩摩猙獰
本願寺是個大麻煩,“維新志士”是更大的一個麻煩,然而,他們還不是最大的那個麻煩。

 最大的麻煩是薩摩藩。

 雖然,目下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薩摩藩介入了這場亂子,但關卓凡可以百分百確定,薩摩藩絕不會放過這個興風作浪的絕好機會,即便目下暫時按兵不動,但遲早而且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張牙舞爪了。

 甚至,說不定,本願寺不過是個“打前站的”,真正的幕後大BOSS,就是薩摩藩!

 不然說不過去啊若沒有雄藩的強力支持,老老實實的呆了兩百六十多年的本願寺,怎麽會突然跳了出來,乾造反殺頭的勾當?

 何況,本願寺要硬懟的,除了德川慶喜,還德川慶喜的保護人大清國的輔政王啊。

 這一層,那個明如上人,不可能想不到吧?

 長州血跡殷然,若狹沉鐵未銷,難道他都忘了?

 難道他以為,單憑一個本願寺,就可以“尊王倒幕”?

 他年紀雖輕,可是,再如何血氣方剛,也不至狂妄魯莽到這個地步吧!

 因此,這個明如上人後頭,一定還有人!

 事實上,雖然還算不得確鑿的證據,但薩摩藩在後頭搞鬼的跡象,已經頗為明顯了

 那班“維新志士”,一直由薩摩藩庇護,此刻“紛紛逸出”,若說沒有得到薩摩藩的允許至少是默許,哪個能夠相信?

 虎兕出於柙是誰豢養的虎兕?又是誰將他們放出了籠子?

 車子晃動著,關卓凡微微閉上了眼睛。

 如果薩摩藩確實是這場亂子的幕後主使,那麽,麻煩就真的大了!

 首先,此時的薩摩藩,方方面面,都已非“二次長州征伐”時的長州藩可比了。

 薩摩藩本就是日本第一個“西化”工業化的雄藩:“藩政改革”,卓有成效,為工業化積累了雄厚的資金;“殖產興業”,確定了工業化的“藩策”;“集成館”的設立,則正式拉開了工業化的帷幕。

 十數年下來,“集成館”這個工業群裡,出現了冶鐵反射爐、熔礦爐、鑽孔盤,出現了蒸汽機關製造所、金屬細加工所、造船所、造幣所、鍛造廠、玻璃工廠、紡織工廠……各種近代工業,粲然可觀,卓然齊備。

 這個“集成館”,同關卓凡在上海搞的“工業園”,頗為相像,不過,必須指出的是:

 第一,“集成館”的設立,早了“工業園”整整十年不止。

 第二,目下,“集成館”的“國產率”,要高於“工業園”。

 第三,若論及對國家的經濟、軍事的“貢獻率”,目下,“集成館”更遠遠的高於“工業園”。

 譬如,關卓凡雖然已經開始和克虜伯在“工業園”合辦工廠,但軒軍目下裝備的野戰炮,卻幾乎百分之百是從普魯士進口的;而薩摩藩軍的火炮,超過一半,出自“集成所”的兵工廠。

 當然,威力孰高孰低,另說。

 又譬如,薩摩藩海軍一半以上的兵艦,是由“集成所”的造船廠搗鼓出來的;而中國海軍的軍艦,除了“福星”等少數較小噸位者自造之外,余者全部進口自英國。

 當然,孰先進些,孰落後些,也另說。

 再譬如,薩摩藩軍的製服,皆出自“集成所”的紡織工廠;而軒軍士兵的身上,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當初從美國“掃”回來的“壓箱底貨”呢。

 當然,論品質,薩摩藩軍的製服,尤其是陸軍的,較之泰西各國,還是遜色一籌,就像大久保利通抱怨的,“軟塌塌的”,“不精神”。

 不過,製服雖然“不精神”,但士兵卻是精神抖擻的。

 “二次長州征伐”之前,薩摩藩就開始“西法練兵”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多多少少,還保有一些“日本特色”。

 “二次長州征伐”,軒軍的武備和戰力,長州藩軍和“諸隊”的慘敗,極大的刺激了薩摩藩;一俟“二次長州征伐”結束,中國人還沒有離開日本,薩摩藩軍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裡到外,徹徹底底,“全面西化”。

 同時,扔掉了雜七雜八的前膛槍,換上了一水兒的後膛槍同火炮一樣,一半購自洋商,一半“集成所”自造。

 薩摩藩的艦隊,也已成軍,規模雖然不算大,但總噸位並不在幕府艦隊之下;船有新有舊,但全部都是蒸汽船,其中的新船,大半由“集成所”的造船所自造。

 諷刺的是,薩摩藩的海軍,也是師從英國,請的也是英國的教習。

 當然,這些教習,都是退役軍人,沒有現役軍人,不過,同英國政府之間,似乎也存在著某種若明若暗、若有若無的關系

 當初,為薩摩藩聘請海軍教習往來奔走的,是一個“女王陛下政府雇員”英國駐長崎領事館的書記官薩道義。

 因為有了這一層的淵源,喬百倫、柯烈福、狄克多等中國海軍的英國顧問,對薩摩藩海軍的戰力,便有了較為切實的了解。

 據喬、柯等人說,薩摩藩海軍規模雖然有限,可是,一切一切,都嚴格按照現代海軍制度辦理,訓練亦十分之勤奮刻苦,經已具備了相當的專業水準,可算一支短小精悍的“準現代化海軍”,其戰力,未可小覷!

 英國人的這個話,應該是可信的。

 想當年,還是一副土頭土腦模樣的薩摩藩,便在“前之濱之役”即“鹿兒島炮擊事件”中,同英國艦隊有來有往,很過了幾招,叫英國人很吃了些苦頭;目下,鳥槍換炮,自然是更上層樓了。

 總的來說,今日薩摩藩軍之戰力,不論海、陸,都已遠超當年長州藩的“諸隊”;對陣幕府的軍隊,更加是可以“吊打”的。

 整軍經武是最花錢的,海軍尤甚,薩摩藩軍的戰力,同薩摩藩的財力,密切相關。

 “藩政改革”之後,薩摩藩的藩庫,每年都有相當的盈余,這兩年,更是盤滿缽滿

 “二次長州征伐”之後,日本的走私大漲,別的藩,幕府稽查甚嚴,唯有對薩摩藩,無如其何,因此,大宗走私,都由薩摩藩進出,許多巨商都在薩摩藩設立商行,走私走的正大光明,薩摩藩則坐地抽成,日進鬥金。

 而薩摩藩從走私中獲得的收益,幾乎都投進了軍隊建設。

 薩摩藩的興旺發達、兵強馬壯,同人才鼎盛,亦密切相關。

 “二次長州征伐”之前, 薩摩藩就初步打破了身份限制只要是武士,無論等級如何,只要有才乾,就予以提拔,許多下級武士中的優秀人才,乃得以到大名府擔任高級職務,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就此脫穎而出。

 “二次長州征伐”之後,在強烈的危機感的促使下,薩摩藩發布“諸賢令”,徹底打破身份限制,即便不是武士,哪怕“販夫走卒”,只要有才乾,也可入職政府,並不設上限。

 雖然,迄於今日,“販夫走卒”之中,還沒有出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一類人物,不過,“上進”的大門是打開了,下級官員之中,已經有了不少出身“販夫走卒”的,整個薩摩藩,“民氣昂揚”。

 另外,“二次長州征伐”之後,薩摩藩招降納叛,在本藩呆不住腳的“維新志士”,都往薩摩藩跑,一班這個時代日本最優秀的人才,薈萃於西南一隅,對於薩摩藩來說,很有些如虎添翼的意思了!

 當然,所有的人才中,最優秀的那個,還是大久保利通。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