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清》第131章 首戰,決戰
“若法國人果然先取越南,”關卓凡說道,“那麽,他們會以哪個方向為突破口呢?”

 一邊說著,一邊拿手指在地圖上虛虛的滑了過去,“由北而南升龍、順化、土倫?或是其他的什麽地方?”

 越南的國土,由北到南都是海岸線,港口無數,可是,真正具有戰略意義的,並不算多;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限於硬件條件,適合大規模登陸的,屈指可數,越南中、北部地區,同時滿足“具有戰略意義”和“適合大規模登陸”兩個必要條件的,扒拉來扒拉去,還就是升龍、順化、土倫了,幾乎找不出第四個地方了。

 本來,按照“打臉”、“找臉”的邏輯,法國人很該“在哪裡跌倒了,就在哪裡爬起來”,如是,升龍,自然就該是法國人的第一選擇。

 可是

 “‘軒軍’已經在北圻部署了一個整師,”卡爾親王看著地圖,目光灼灼,“邊境的另一側,還有兩個師枕戈以待,隨時可以進入越南;另外,北圻接壤中國,後勤補給也較為容易”

 說到這兒,扭頭看向關卓凡,“想來,殿下綢繆數年,彈藥、糧秣,早已厚積,是吧?”

 關卓凡微笑著點了點頭。

 卡爾親王的目光,回到了地圖上,“升龍地區,中國的力量太強了!如果擇升龍以首戰,則對於法國來說,首戰即決戰!”

 微微一頓,“我強調一下,‘首戰即決戰’,只是對法國而言中國輸了,大可卷土重來;法國輸了,可就什麽都沒有了!法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動員同樣數量的軍隊、艦隻,投入遙遠的東方戰場,則非但再不能北上攻略越南之中圻、北圻,就是他自己的南圻,也必定不保!”

 這個時候,腓特烈王儲說話了,“如果越南不保,法國在印度支那其余地區的統治譬如,柬埔寨也必隨之動搖,法國極可能被迫退出整個印度支那,甚至,整個亞洲除了印度。”

 卡爾親王點頭,“不錯!”

 關卓凡亦頷首,“王儲殿下高見!”

 “還有,”卡爾親王說道,“升龍不在海邊,法國對中國宣戰,中國即可正式接手升龍防務,不必再掛‘協守’的幌子了,到時候,紅河口至升龍城的這段水程,法國人遇到的,恐怕就不止於‘柵攔’、‘箭襲’、‘火攻’了!”

 關卓凡再次微笑點頭。

 “總之,”卡爾親王說道,“升龍這塊骨頭太硬了!反正,如果我是法軍的統帥,是不會把首戰的戰場擺在升龍的!”

 “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性”關卓凡說道,“法國人以為,正因為升龍地區中力蝟集,才是‘聚而殲之’之良機,擇升龍以首戰,一戰即可定中、越、法之大局一步到位,何等之痛快?”

 卡爾親王、腓特烈王儲都愣了一下。

 卡爾親王認真的想了一想,微微皺起了眉頭,“以法國人的狂傲,還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不過,如果法國人真這麽幹了,十有,不是出自印度支那總督府的建議,而是巴黎狂熱的輿論燒壞了杜伊勒裡宮那隻狐狸的腦子!”

 關卓凡和腓特烈王儲不由同時會心一笑。

 拿破侖三世有一個“杜伊勒裡宮之狐”的雅號,狐狸什麽的雖不算好聽,可也沒有什麽真正的貶意,同拿三同學的另一個外號“神秘的斯芬克斯”一樣,其實都是在強調他的狡詐、多謀、難以捉摸,拿三同學自個兒,其實還挺喜歡這兩個外號,將之視作對自己的一種變相的誇獎。

 “巴黎狂熱的輿論”是可以想象的,皇帝陛下因為醉心輿論的褒揚而導致的對輿論的“俯從”,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兒了。

 “降龍行動”出自印度支那總督府的自作主張,結果全軍覆沒,無一人片板逸出,痛定思痛,應該不會再像之前那般狂傲了;還有,作為地方政府,也會更多的考慮自身的安危和利益,因此,類似“決戰升龍,將中隊聚而殲之”的想頭,就不大可能再出自印度支那總督府了。

 接下來,是順化

 “我簡單的了解了一八五八年法、越之戰的全過程,”卡爾親王說道,“法國人進攻順化,是由陸路,而非水路。想來,從海上進攻順化,受製於某些因素譬如順安河口特殊的地形將會非常困難。”

 “可是,陸路的進攻,法國人也未得逞他們無法越過海雲嶺這道天險。”

 “法國人很快就放棄了攻佔越南首都的企圖,掉頭南下,轉攻西貢,這才打開僵局,並最終迫使越南政府簽署《西貢條約》,賠款、割地。”

 “一八五八年戰爭,法國進攻順化之前,已經攻佔了土倫他們是從土倫出發,進攻順化的;可是,目下,土倫為中、法、越共有,而且,力量對比上,中國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還有,一八五八年,海雲嶺的守軍,只有越南一家,而目下海雲嶺的越南軍隊,可以從中隊那裡,得到指導和協助;甚至,真正開戰的時候,十有,中隊的角色,不止於‘指導和協助’,就像升龍保衛戰一樣”

 說到這兒,看向關卓凡,“殿下,我說的沒錯吧?”

 “沒錯!”關卓凡含笑說道,“切中肯綮!而且,條分縷析,擘畫明白,真正叫洞徹無遺!親王殿下,你這可不是‘簡單的了解’啊!”

 卡爾親王一笑,“謬讚!嗯,我的意思是,法國人一八五八年都打不下來順化,一八六八年那是更加不必說了!”

 頓了頓,“所以,無論如何,法國人不會將首戰的目標定為順化哪怕是腦子真的燒壞了!”

 就剩土倫了。

 “我想,”卡爾親王沉吟了一下,說道,“沱灢……哦,土倫,應該沒有大口徑的岸炮吧?”

 “沒有!”關卓凡搖了搖頭,“事實上,何止沒有‘大口徑的岸炮’就連炮台都是不看的!土倫的炮台,已在一八五八戰爭中,盡數為法軍摧毀;戰後,根據《西貢條約》,土倫辟為商港,法軍進駐。法國既以土倫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自也不許越南恢復炮台一類的防禦設施。”

 “就是說,”卡爾親王說道,“岸上的中隊,若要反擊來自海面的攻擊,只有依靠隨攜的野戰炮了。可是,無論射程、還是威力,陸軍的野戰炮都不能和海軍的艦炮相提並論”

 頓了頓,“既然大口徑的岸炮倉促難就,那麽,土倫防務之關鍵,便不在岸上,而在海上在於中法兩國艦隊之爭雄了!”

 “確實如此。”

 “關於法國在亞洲的海軍軍力,”卡爾親王說道,“我大致替高盧人算過一筆帳中國、日本、印度、檳榔嶼、馬六甲、新加坡、爪哇、菲律賓, 再加上越南、柬埔寨,剔除已經被俘的‘蝮蛇號’、‘梅林號’,總還有十七、八條軍艦”

 頓了頓,“還有,如果法國正式對中國宣戰,一定還會從本土向亞洲調派更多的軍艦,有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組成一支……嗯,二十隻到二十五隻軍艦的艦隊,用於對中國的戰事”

 說到這兒,覷著關卓凡的神色,“請教輔政王殿下,是否有意在土倫越南沿海,同法國進行大規模的艦隊作戰呢?”

 這段話是有潛台詞的:

 面對“二十隻到二十五隻軍艦的艦隊”,中國目下部署在越南的軍艦,不論數量,還是噸位,都是不夠瞧的,如欲“進行大規模的艦隊作戰”,就得從中國本土調集更多的軍艦南下越南,甚至,中國現有海軍力量,必須傾巢而出。

 這就不是“作戰”,而是“決戰”了。

 *

 搜索引擎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