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104章 髡發明志,無顧無惜
閱兵台為萬眾矚目,不過,“萬眾”所矚目者,只是最中間的兩位——輔政王和普魯士王太子,這是“注目禮”的要求。余者,兩位美麗的“洋公主”,多少能夠吸引血氣方剛的軍士的一小部分眼角余光。這四位之外,別的人,就真的是“視而不見”了。

 因此,沒有什麽人留意輔政王左手邊的幾位大人的神情。

 如果有,該人士一定會覺得,“咦,有點兒意思啊……”

 最有意思的是最年輕的那一位——鍾郡王。

 一張俊秀的面龐,忽紅,忽白,忽青,眼睛忽而睜大,眉頭忽而緊蹙,嘴巴忽而微張,如果靠近了,還能看見,鍾王爺額頭上亮晶晶的——那是一層又一層細密的汗珠。

 雖然,鍾王爺頭上戴著暖帽,可是,今兒個是“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倒春寒天氣,您又沒有如校場上的軍士們一般,掄胳膊伸腿,扯著嗓子吼,您那汗,不能是熱出來的吧?

 鍾王爺旁邊兒的曾中堂,整個“分列式”,由頭至尾,幾乎都是眯著眼睛,叫人看不清他的眼神兒。可是,今兒的這個天兒,一絲兒陽光也沒有,您眯著眼睛,是啥意思呢?當然啦,曾中堂的三角眼本來就不大,別人也鬧不清楚,他老人家是故意眯著眼睛呢,還是本來眼睛就介麽小涅?

 哦,也許,曾中堂的眼疾又犯了?

 事實上,犯的不是眼疾,是“心疾”。

 曾國藩是理學大家,最重“持志養氣”的,可是,面兒上看著平靜,心頭卻是狂潮洶湧,這個“志”,怎麽也持他不定,這個“氣”,怎麽也養他不住,於是,隻好拿一個“挺”字訣來硬撐——曾中堂之所以眯著眼睛,那是在施展“挺功”呢!

 不如此,就會泄了氣兒,在臉上掛出幌子來。

 各位明白了?

 至於曾中堂的心頭,何以“狂潮洶湧”,獅子不是他老先生肚子裡的蛔蟲,這個,咳咳,不大清楚,不大清楚。

 文祥是興奮的——甚至,可以說是“亢奮”。

 不過,他的亢奮,夾雜著莫名的惆悵和不安,五味雜陳,異常複雜。

 在來天津的火車上,文祥就難掩興奮之情。

 兩個原因:第一,這是生平第一次做火車;第二,就像他對關卓凡說的那樣:“王爺,以前,軒軍的步操,我不過管中窺豹,只見了一斑;明兒個,這‘窺’的,可就是‘堂奧’了!——哈哈,大慰平生,大慰平生!”

 文祥到過豐台大營,走馬觀花的看過些吳建瀛部的操練,此即“管中窺豹”之謂。

 文祥是練過兵、打過仗的人——神機營就是他的手創,醇王之前,亦一直由他管帶,表現的也不錯——曾經出關剿馬賊,奏凱而歸;只是醇王接手之後,路數大變,才急轉直下,終於爛的不可收拾。

 文祥不帶兵了,眼光不失,雖然“只見了一斑”,卻已得出“神機營和‘禦三營’攏在一起,也不是吳建瀛一部的對手”的結論。

 “禦三營”,即前鋒營、驍騎營、護軍營。

 “管中窺豹”得出了上述結論,“進窺堂奧”之後呢?又得出了什麽結論?

 文祥的結論是:

 雪恥在望!中興可期!

 將來盛世之隆,過於康、乾,也是有把握的!

 一念及此,渾身血熱,何能不亢奮?

 不過,他還有第二個結論:

 某些人心底的那絲兒“撥亂反正”、“恢復乾綱”的念想,趕緊徹底打消了吧!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現在,除了祈禱軒邸到此為止、不再進窺神器之外,無可為者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可為者,亦不能為啊!

 中國,斷乎少不得此人呀!

 唉!

 這就是文祥的“莫名的惆悵和不安”。

 *

 *

 “分列式”行過,閱兵並未結束。

 鼓點再起。

 接下來?

 一個念頭還沒有轉完,閱兵台上諸君,除關卓凡之外,不論客人、主人,都睜大了眼睛。

 數百名精壯的軍士,由東而西,跑步進入場內——

 咦,怎麽?居然都是赤裸著上身?

 上帝!這個天兒……正飄著雪花兒呢!

 不過,眼睛睜的最大的,還不是客人——尤其兩位女客人,而是上面提到的三位主人——鍾王、曾國藩、文祥。

 其中,一直在“養氣”的曾國藩,眯著的三角眼,一下子睜大了,灼灼的閃著異樣的光芒。

 曾中堂帶老了兵的,軍營之中,戰陣之上,男人打赤膊,尋常之事也,反應這麽大,至於嗎?

 呃,是這樣子的——

 這數百名軍士,“打赤膊”的,不僅僅上身,還有——頭。

 啥意思啊?

 意思是——幾百顆腦袋,全部都是光禿禿的。

 三千煩惱絲,統統無尋蹤,一根兒也沒剩下。

 呃,這麽說,也不是很準確,目下,這幾百名軍士的頭皮上,有一層極薄的發茬,長不過一、兩分的樣子,不過,這明顯不是刻意剃的這麽短——大約也沒有哪個剃頭師傅有這麽好的手藝——而是原先的頭髮剃光了,剛剛新長出來一點兒的樣子。

 一分——十分之一寸也。

 文祥心念電轉:之前,隱約聽說過,軒軍之中,有一個“髡發營”——原來,竟然是真的?!

 入場之後,六百名軍士迅速企定,分成十五排,每排四十人,左右、前後間隔,皆三米左右,每一個軍士,都是雙腳分開,不丁不八,雙手反背於身後,昂首挺胸。

 他們的袒裸的身上,似乎塗了什麽膏油,本來一個個就都是一身的腱子肉,這下子,愈發顯得條兒是條兒,塊兒是塊兒。

 在鉛雲低垂、雪花飄舞的大背景下,這六百半裸的健壯青年男體,好生……咳咳,火辣啊。

 閱兵台上,某公主的臉兒,莫名其妙的微微有些發熱了。

 男人、女人的關注點不同,主人、客人的關注點更加不同,文祥快速的轉著念頭——

 傳言之中,軒軍“髡發營”之“髡發”,並不是東胡、契丹、蒙古的那種“髡發”——頭頂的頭髮剃光,只在兩鬢或前額留少量余發,以為裝飾——或者在額前蓄留一排短發;或者在耳邊披散鬢發;或者將左右兩綹頭髮編成辮子,下垂至肩。

 軒軍“髡發營”之“髡發”,就是剃光頭——跟和尚一樣。

 傳言說,軒軍的“髡發營”,其實相當於“選鋒”——亦即敢死之士,之所以要“髡發”,是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光了頭髮,即意味著斬斷牽絆,無顧無惜,乃可一往無前,斷脛決腹,赴死疆場。

 這一點,同和尚剃光頭,倒是“異曲同工”。

 只是“選鋒”都是臨時招募、組建,戰事結束,或者遣散,或者各回各的本來建制,而軒軍的“髡發營”,卻是自成一營,為常設建制。

 傳言隱約,並不如何確實,文祥也從來沒有拿這個去向關卓凡求證過——如果根本沒有其事呢?

 那不是太尷尬了嗎?

 畢竟,頭髮的事兒……咳咳。

 未曾想——竟然是真的!

 正在思潮起伏,華總指揮已再次來到閱兵台前, 勒定坐騎,舉手敬禮。

 “報告首長!特種合成營軍武演練準備完畢!請指示!”

 關卓凡還禮,“開始吧!”

 “是!”

 “特種合成營”?

 哦,這個“髡發營”,原來叫做“特種合成營”?

 啥意思呢?

 念頭還未轉定,只見華爾取出一面小紅旗——不是之前的那面“軒”字令旗——用力一揮,陣前一個領隊模樣的,本來面對閱兵台,立即轉過身去,大聲吼道:“全體都有——預備!”

 “刷”一聲大響,六百名軍士本來背在身後的雙手,分了開來,握拳貼腰。

 “軍武演練第一項——軍武拳——走!”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