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137章 姐姐姐姐,你好我好,1雙2好
頤和園僻處北京西郊,收到“升龍”大捷的消息,就比四九城略略慢了半拍,不過,也慢不了多少,晚膳剛剛傳進了夕佳樓,玉瀾堂總管孟敬忠就來報,“主子,朝內北小街的‘簡報’到了。”

 移蹕頤和園之後,母后皇太后傳晚膳,大多不在玉瀾堂,而在夕佳樓,這是因為,夕佳樓一臨水,二面西,傳晚膳的時候,正值夕陽西下,一邊兒用膳,一邊兒欣賞滿湖生輝、雲霞爍金的勝景,真正無比愜意,最為母后皇太后所愛的。

 既然搬進了頤和園玉瀾堂,鍾粹宮總管孟敬忠的頭上,便多了頂“玉瀾堂總管”的帽子。

 至於“朝內北小街的‘簡報’”嘛

 這是朝內北小街輔政王府的男主人弄出來的花樣。

 關卓凡做主定規,每月兩次,凡初一、凡十五,將過去半月的“輿聞”上至國家大政,下至坊間秘聞,條分縷析,擇其要者,做一份“簡報”,呈送頤和園的兩位皇太后禦覽。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做法,兩宮皇太后既然已經“撤簾”,就不能再過問政事,政府便沒有義務、也不應該再向兩宮皇太后匯報工作,既如此,輔政王弄一個“輿聞簡報”的花樣出來,所為者何呢?

 文祥就很率直的對關卓凡表示,此舉“未免蛇足”,將來,只怕會“自尋煩惱”。

 頓了頓,又補充說道,尊崇兩宮皇太后,自然是應該的,可是,不必、也不該在這一類的事情上用力。

 曹毓瑛卻說,此舉確實是“自尋煩惱”,不過,王爺既然去“自尋”這個“煩惱”了,這個“煩惱”,應該就不會來“自尋”王爺了。

 文祥心中一動,思襯片刻,微微一笑,“琢如,你這是在打機鋒啊!”

 一邊說著,一邊看向關卓凡。

 關卓凡打了個哈哈,“兩位說的都對,都對!”

 事實上,這件事情,曹毓瑛的見地,確實較文祥深了一層,基本上準確的領會了關卓凡的意圖。

 在這個世界上,關卓凡是最了解慈禧的一個人甚至超過慈禧本人。

 這個女人,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既然已經嘗過了絕對權力的甘飴,那麽,就如同已曉得血肉為何滋味的猛獸永遠不可能改回茹素一樣,對於慈禧來說,那種一笑可以令萬人喜、一怒可以令萬人悲的滿足感,必刻骨銘心,再沒有任何“對價”可以真正將之替代,將之從她的內心深處祛除頤和園也不可以。

 另外,頤和園僻處西郊,有資格、有義務“替兩宮皇太后請安”的人主要是指皇帝、宮眷和有頭臉的王公眷屬,卻都住在四九城裡,來回一次頗費辰光,則“請安”的次數,較之移蹕之前,一定會大幅減少。

 尤其是宮眷,出宮一次,十分不易,一年之中,不計冬天兩宮皇太后回鑾紫禁城的辰光,宮眷們能夠替兩宮皇太后請個三、五次的安,就很不錯了。

 至於住在紫禁城之時定例的“晨昏定省”,自然是完全不看了。

 同樣的道理,頤和園的人主要是指可以外出的太監,“進城”的次數,較之之前,亦必減少。

 要知道,王公眷屬和太監是皇太后獲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兩個渠道,如此一來,時間一長,落寞乃至“壅蔽”的感覺,就會出來了。

 頤和園的山水再秀美,殿閣再輝煌,慈禧對之的新鮮感,也終有淡去的一天,到時候,她就會發現,不管比長春宮大了多少,這個頤和園,到底也只是另一隻更大號的金絲籠子罷了。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這隻金絲籠子的網眼,編織的還要更加細密些裡頭的出不去,外頭的進不來。

 如是,生出“被軟禁”的念頭,也說不定。

 到時候,強烈的心理落差下,慈禧就會愈加懷念“過去的好時光”了。

 想多了,以這位姐姐的脾性,一定會生事。

 前文分析過,兩宮皇太后雖然已經“撤簾”,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擁有給關卓凡“添麻煩”的能力即便關卓凡已經掌握了最高權力;因此,關卓凡要想個法子,盡量減少慈禧的心理出現過大的落差,進而減少她因之生事的幾率。

 這個法子,就是“輿聞簡報”了。

 “輿聞簡報”的內容,上至國家大政,下至坊間秘聞,各種性質之“輿聞”,囊括無遺;半個月一次,頻率也很合適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時效性並不差,有了這樣東西,兩宮皇太后等於和外界保持著一個相當高效的連通,耳聰目明,再不會有“壅蔽”之惑的。

 還有,關卓凡定規,初一、十五之外,如遇特別重大事件,則在兩次例行的“輿聞簡報”之外,另行於當天或次日呈送“號外”。

 這就非常貼心、非常周到了。

 既然我如此貼心、如此周到,你也沒有什麽“壅蔽”之惑了,那麽,你就應該不會隨便向我生事了吧?

 此即曹毓瑛說的,“王爺既然去‘自尋’這個‘煩惱’了,這個‘煩惱’,應該就不會來‘自尋’王爺了。”

 不過,文祥“自尋煩惱”之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兩宮皇太后已經“撤簾”,政府卻還向她們呈送包括“國家大政”在內的“輿聞簡報”,容易叫人生出誤會:兩宮皇太后是否還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著對政府的影響力?是否還參與政府的政策制定、獎黜任免?

 另外,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增加兩宮皇太后對“輿聞”的了解,即是增加她二位對“輿聞”的發言權,咳咳,說的不好聽點兒,這是

 “東邊兒”也就罷了,“西邊兒”那位,以其脾性和本事,裁抑猶恐不足,你還……咳咳,那不是……“資敵”嗎?

 對於這個問題,關卓凡是這樣看的:

 “輿聞簡報”之舉,確實難免“資敵”之嫌,不過,這位特殊的“敵人”,卻並不會因之變得更加強大,進而對我造成更大的威脅。

 兩宮皇太后既已“撤簾”,不能發號施令,則其不論欲對政策、人事施加什麽影響,都必定要某個大臣仰承慈意,可是,目下的皇太后,已經沒有接見“外臣”的權力了事實上,莫說外臣,就是親貴,皇太后也不能隨意接見。

 原則上,即便親王,亦只能於萬壽、元旦一類最重大的吉慶,替皇太后“叩安”左不過隨班祝暇,賜宴、領宴,行禮如儀之後,便得打道回府,單獨覲見的機會,是根本沒有的。

 唯一能夠單獨覲見兩宮皇太后的“外臣”,只有內務府總管大臣。

 內務府是皇帝的管家,皇太后接見內務府總管大臣,相當於老太太叫了管家過來,問詢家務某種意義上,內務府總管大臣可以不算“外臣”。

 可是,頤和園歸“頤和園管理局”管,不歸內務府管,於是,皇太后連接見內務府總管大臣的由頭也沒有了。

 目下,唯一可以理直氣壯出入頤和園的“外臣”兼“親貴”,只有頤和園管理局的“總理王大臣”皇夫輔政王關某人啦。

 內外隔絕如此,就算您變得“耳聰目明”些了,又能有什麽作為呢?

 還有,這個“輿聞簡報”,貌似上至國家大政,下至坊間秘聞,“囊括無遺”,事實上,半個月時間內,偌大一個國家,不曉得發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真正“囊括無遺”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經過精挑細選所謂“條分縷析,擇其要者”才能夠“見報”。

 結果就是,能夠“見報”的“輿聞”,都是關卓凡想叫兩宮皇太后知曉的“輿聞”至少,叫兩宮皇太后知曉了,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毒副作用”;不想叫兩宮皇太后知曉的,根本就不會“見報”。

 還有,“輿聞簡報”的“輿聞”,從數量上來說,“國家大政”比例較低,“坊間秘聞”比例較高拿現在的話說, 就是八卦娛樂、社會熱點一類,對這些東東,女人天生是感興趣的,即便政治動物如慈禧,亦不例外,事實上,較之“老實頭”的慈安,慈禧對這一類花邊新聞,其實是更加熱衷的。

 就是說,這個“輿聞簡報”,既是關卓凡“不敢壅於上聞”,更是他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手段,影響兩宮皇太后“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

 如是,豈非你好我好、一雙兩好?

 當然了,這個“輿聞簡報”,不論內裡有多少花樣,由政府出面呈送兩宮皇太后,確實是不大合適的,確實有可能叫人產生“兩宮皇太后是否還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著對政府的影響力”、“是否還參與政府的政策制定、獎黜任免”之類的疑問,那麽,政府就向後讓一讓,請“朝內北小街”出面好了

 由“朝內北小街”出面,就可以解釋成,這個“輿聞簡報”,只是輔政軒親王個人對兩宮皇太后的“孝心”,無關政府,甚至無關政治。

 如是,你好我好,一雙兩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