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清》第126章 大海戰之16:敵艦來襲!敵艦來襲!
汪達爾目光一跳,“中國艦隊?”

 頓了頓,“是浙江地方部隊的‘水師’嗎?”

 心想,若是遇上了什麽“綠營”水師的無蒸汽動力的帆船,拿來刷刷功勳值,倒也不壞。

 “不是!“見習軍官滿臉惶急,”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

 汪達爾一怔,隨即罵道,“放屁!怎麽可能?”

 在此之前,整支“北京—東京”艦隊,從艦隊司令到普通水兵,都以為中國主力艦隊目下還呆在威海衛基地裡——必得一逼再逼,中國主力艦隊方會露出頭來,與我遂行艦隊決戰,這個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見習軍官被罵的一滯,但情況緊急,不容拖延,他鼓起勇氣,大聲說道:

 “中校!真的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艦隻數量,暫時還無法確定,可是,打頭的一隻,一定是他們的旗艦——就是那隻叫做‘冠軍號’的!錯不了!”

 汪達爾站起身來,“好吧,我去看看——若胡說八道,謊報軍情——你仔細著!”

 拾級而上,鑽出艙口,立時發現,主甲板上你來我往,經已一片混亂;而未往來奔走的,都在向西延頸而望。

 “中校你看!”

 隨著見習軍官手指的方向看去,汪達爾立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無需望遠鏡,便看的清清楚楚,西方的海面上,一條艨艟巨艦,正鼓輪疾進,全速駛來!

 汪達爾急步登上艦橋,一名信號官遞過望遠鏡,胳膊還沒有伸直,汪達爾便一把搶了過來,調整旋鈕,凝神細看。

 桅杆之頂,巨大的“紅浪血睛藍鯊”旗迎風飄揚;艦艏之端,隱約可見,一尊巨大的波塞冬雕像,以四十五度的傾角,面海向天。

 再也錯不了——

 正是中國海軍主力艦隊之旗艦——“冠軍號”!

 而“冠軍號”的身後,還有明顯的煙跡,且不止一道。

 汪達爾的腦子裡“轟”的一聲:怎麽回事?不是說,中國主力艦隊還呆在威海衛的基地裡嗎?!

 這個“冠軍號”,還有它後頭的,都是從地底下……呃,都是從海底下冒出來的嗎?!

 沒有時間給他仔細思考“冠軍號”們的“出處”了——

 目測敵我艦隻間距,已接近炮火的有效射程了!

 而“凱旋號”——

 炮膛內沒有炮彈,炮位上,只有少量備彈,絕大多數的彈藥,都還在彈藥艙裡呢!

 其余戰備,包括各種管損準備,更加無從談起。

 他娘的!

 艦隊其他艦隻的戰備情況,亦大同小異——根本沒有人想過,今天就要開戰啊!

 汪達爾大吼,“敵艦來襲!準備戰鬥!”

 微微一頓,再次大吼,“除了炮手和信號兵,其余的人,都去幫忙搬運彈藥!——所有的人!”

 在炮位周邊加壘沙袋,拆卸非必要的橫桁、索具,在甲板上撒防滑用的沙土……這一類防禦和管損措施,是根本來不及做了,目下最緊要的,是要保證戰鬥中各炮位有足夠的彈藥,不然的話,就那一丁點兒可憐的備彈,三、五輪射擊就打完了,之後怎辦?擎等著做人家的靶子嗎?

 淒厲的號聲吹響了——這是給本艦的戰鬥警報;同時,“敵艦來襲!準備戰鬥!”的旗號也升了起來——這是給艦隊其他軍艦看的。

 “凱旋號”後頭的艦隻——也即第二分艦隊的艦隻,當然是看的見這個旗號的;可是,前頭的第一分艦隊,已經駛入了蘇竇山東側海域,同第二分艦隊已經拉開了很長的一段距離,能不能看得見,就誰也說不好了。

 何況,航行在第一分艦隊最後的,是噸位最小的炮艦——第二分艦隊也是如此——而炮艦雖有三根桅杆,可是,只有前桅杆設桅盤,上頭的瞭望手,主要負責前、左、右三個方向的觀察,對於後方的觀察,因為有中桅杆、後桅杆的障目,是最容易產生漏洞的。

 不過,第一分艦隊收得到警報也好,收不到警報也好,目下,暫時顧不得了!目下,隻好自己先顧自己了!

 在炮長的吼叫聲中,炮手們手忙腳亂的裝填彈藥;與此同時,在炮術長的指揮下,負責測距的士官,以六分儀測算敵我艦船間距,以為火炮射擊之憑藉。

 這個時代,用六分儀測量敵我艦船間距,攏共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若明確了敵方來艦身份——譬如,目下,已知敵首艦為“冠軍號”;同時,又預先掌握了該艦桅杆的實際高度,並將之登記於情報手冊,那麽,只要測定了該艦桅杆的相對高度,然後對照專門的測高表,即可求出距離數。

 第二種,測距員登上桅盤,用六分儀測定海平及敵船所在海面之角度,然後對照專門的測距表,經過推算,即可求得距離數。

 第三種,艦艏、艦艉,各派一名測距員,測量敵艦所在的點,然後根據“已得二角一邊可求其余二邊,取中數為相距數”的原理,求得距離數。

 第一種方法,最為便捷,亦最為精確,可是,“凱旋號”沒法兒用——雖然曉得來艦是“冠軍號”,但是,卻不曉得其桅杆的實際高度。

 事實上,在中國海軍諸艦中,“冠軍號”是公開露面最多的軍艦之一——“冠軍號”、“射聲號”二艦,是中國海軍最早接收的新式軍艦,彼時,威海衛基地也好,旅順基地也好,都未建成,因此,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冠軍號”、“射聲號”是以天津大沽口為母港的,那個時候,若法國人有心,測定二艦桅杆的高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威海衛基地和旅順基地建成後,“冠軍號”亦不止一次,南下上海、香港,若法國人有心,“冠軍號”泊在吳淞口和維多利亞灣的時候,也是測定其桅杆高度的良機。

 還有,“冠軍號”有一隻姊妹艦——“勇士號”,姊妹倆生的一模一樣——哎,你就算沒有機會測量妹妹的身高,但你可以去測量姊姊的身高呀!

 對於英國人來說,“勇士號”只是條“禮儀艦”——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天下無敵,根本不認為這條舉世唯二的巨艦有任何投入實戰的機會,因此,“勇士號”辦的,都是些替女王陛下出警入蹕的差使——“彰顯國威”而已。

 也因此,“勇士號”一直泊在倫敦碼頭,從未進入過海軍基地,法國人有無數的機會,可以精確測量她的身高。

 若法國人有心的話——

 算了,不說了,法國人根本就沒有這個心。

 第一種測距的法子沒法兒用,第三種測距的法子又太麻煩,緩不濟急,因此,“凱旋號”選擇了第二種測法辦法——即派出負責測距的士官,攜帶六分儀,爬上桅盤,測算出敵我間距之後,以手旗向下方的炮位通報。

 根據測距員的通報,炮手們對照表尺上的刻度,確定火炮的俯仰角。

 因為敵艦在不斷接近中,敵我艦船間距不斷發生變化,這樣的通報,每隔一段時間,就得來一次;而炮手們,接到新的通報後,也得再一次的調整火炮的俯仰角。

 很快,便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敵艦的速度,太快了!

 應該已經超過十三節了吧?——根據情報,這幾乎已達到了“冠軍號”的最高設計航速了!

 因為“冠軍號”的速度太快,因此,敵我間距的變化,也就太快了些,不一會兒,桅盤上就“扔下”來一個新的數據,炮手們愈加之手忙腳亂,終於有人罵出聲了,“操!這樣搞法,叫我們怎瞄準呀?”

 可是,對於一隻軍艦來說,最高設計航速這樣東西,一般只會出現在逃命的時候——即便這種時候,也不能長時間維持“最高設計航速”的——目下,“冠軍號”是在進攻啊,開的這樣快,想做什麽呢?

 別的不說, 就說這個距離變化——對於“凱旋號”來說,測距不斷發生變化,難以瞄準,可是,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呀!——測距不斷發生變化,“冠軍號”也是難以瞄準“凱旋號”的呀!

 當然了,距離愈近,炮擊的效果愈好。

 不過是——彼此都好。

 不管了!反正,不曉得你們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這場仗,俺們是措手不及,則愈遲交火,留給俺們的準備的時間,就愈多些——你們駛近了再開炮,對俺們來說,不是一件壞事兒!

 “冠軍號”愈逼愈近了,艦艏的波塞冬雕像,肉眼已清晰可見;如山般的身軀,使“凱旋號”上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威壓

 就在這時,“凱旋號”航海長突然失聲喊道:

 “不對!敵艦不是準備炮擊——他們是在準備撞擊!”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