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270章 將軍0戰死,壯士10年歸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我以為,”施羅德說道,“田先生說的‘講究排場’、‘好大喜功’和‘過分謹慎’、‘求全責備’,其實都對,不過,二者並非兼於一人之身——有人‘好大喜功’,有人‘過分謹慎’,結果,在‘遠東第一軍’的編成上,前者、後者‘殊途同歸’了。”

 “殊途同歸?”關卓凡感興趣的問道,“怎麽說呢?”

 “回王爺,”施羅德說道,“主導‘遠東第一軍’編成的,自然是陸軍部,不過,也要聽取統兵將領、即擬任軍長的意見——”

 頓一頓,“拿破侖三世是個‘講究排場’、‘好大喜功’的,‘遠東第一軍’又是過亞洲來找回場子的,自然要擺出‘堂堂之陣’的樣子,陸軍部揣摩上意,在‘遠東第一軍’的編成上,就走了一條‘小而全’的路子——”

 再一頓,“而遠東第一軍的軍長,名叫阿爾芒?德?阿爾諾,此君指揮作戰的路數,照現有情報來看,確如田先生之判斷,屬於‘小心沒過逾’一路,應該也是樂意麾下諸兵種齊備,‘算無遺策’的。”

 施筠堂講中國話的時候,成語的運用,時不時會有些似是而非,不過,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啦。

 “哦?”

 “這位阿爾諾將軍,”施羅德說道,“出身行伍世家,父親老阿爾諾在陸軍少將的位子上榮休,不過,有趣的是,家裡人——不論父親還是母親,都不要求他繼承父業,而是更希望他去做一個教士。”

 教士?

 聽眾們都頗出意外。

 “教士?”張勇奇道,“法國人崇信的,是天主教吧?這個天主教的教士,應該是不可以婚娶的吧?”

 “是。”

 “那,哪個來替們他們家傳宗接……”

 “代”字未出口,就曉得自己的問題有些偏頗了——人家未必是單丁獨苗嘛。

 果然,施羅德說道,“這倒不是問題——阿爾芒?阿爾諾有十七個兄弟姐妹呢。”

 “啊?十七個?”

 “是啊。”

 “就是說,他爹媽一口氣生了……十八個孩子?”

 “是啊。”

 張勇露出“我服”的神情,“好家夥!”

 施羅德笑一笑,說道,“阿爾芒?阿爾諾排行第十五,在他前頭,已經有好幾個哥哥進了軍校了,所以,阿爾芒家既不缺子承父業的,也不缺傳宗接代的。”

 頓一頓,“同時,阿爾諾家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家庭,阿爾芒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希望子女之中,能有一個神職人員,一心一意的‘侍奉上帝’,瞅來瞅去,這個差使,就落到了老十五頭上。”

 再一頓,“阿爾芒的母家,祖上其實是愛爾蘭人,就是因為同英國人的‘國教’不對路,才搬到法國來的。

 張勇輕輕“嘿”了一聲,“這個老十五,運氣真是不大好啊!年紀小小的,就被派了去做和尚……嗯,阿爾芒,阿爾諾,一個名,一個姓,很容易搞混啊……哎,話說,他樂意做這個和尚嗎?”

 “估計是不樂意的,”施羅德說道,“可沒有法子,阿爾芒的母親是一個很強勢、很嚴厲的女人,全家人誰也拗不過她,慈命難違,阿爾芒隻好遵從母親的意旨,進了薩馬拉修道院。”

 頓一頓,“不過,第二年,阿母因病去世了,而對阿爾芒做教士這件事情,阿父倒是無可無不可,於是,經過阿爾芒的一番懇求,終於準他‘還俗’了,那個時候,阿爾芒大約……十一、二歲的樣子吧!”

 張勇“哈哈”一笑,“幸好,幸好!”

 頓一頓,自嘲的說道,“哎,我這麽說,好像有點兒不厚道——人家到底是少年喪母。”

 “同幾個哥哥一樣,”施羅德說道,“阿爾芒最終也進了軍校——畢竟,一大家子都是戎行,不做教士,除了軍人,也不曉得做什麽好了。”

 頓了頓,“二十歲那年,阿爾芒畢業於聖西爾軍校——法國最著名的一所軍校,一出校門,就被派到了阿爾及利亞,當時,正逢阿布德-艾爾-喀德舉旗放炮,祖阿夫兵大量叛逃到叛軍一邊,法軍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初出茅廬的阿爾諾少尉,表現的相當不錯,他帶的一小支兵,半途遭到阿拉伯人的襲擊,阿爾芒收攏部隊,構築簡易工事,堅守待援,一直撐到援軍趕來,內外夾擊,終於擊潰了這支叛軍。”

 “阿布德-艾爾-喀德叛亂被敉平的時候,阿爾芒已經升到了上尉了。”

 “之後的二十余年間,他先後參加過克裡米亞戰爭、法意奧戰爭、墨西哥戰爭,一路做到了今天的位子——中將。”

 “其成名之作,是克裡米亞戰爭中攻陷塞瓦斯托波爾港一役。”

 “克裡米亞戰爭有多個戰場,除克裡米亞半島之外,還有高加索戰場、波羅的海戰場、堪察加半島戰場,其中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克裡米亞半島戰場。”

 “克裡米亞半島戰場之關鍵,為塞瓦斯托波爾港之得失;而塞瓦斯托波爾港得失之關鍵,在馬拉科夫要塞。”

 “此處為塞瓦斯托波爾港西南高地,如果失守,英法聯軍的炮火,就可以居高臨下,覆蓋整個塞瓦斯托波爾港,則塞瓦斯托波爾港的陷落,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塞瓦斯托波爾港的石牆並不連續,俄軍在塞瓦斯托波爾港修築的唯一的石構堡壘,就是馬拉科夫要塞,防守也最為嚴密。”

 “英、法聯軍最初的計劃,是六個星期之內,拿下塞瓦斯托波爾港這個俄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仗,從一八五四年九月一直打到一八五五年九月——足足打了一整年。”

 “期間,法軍的最高指揮官阿爾諾元帥——阿爾芒?阿爾諾的一位遠親,英軍的最高指揮官拉格倫勳爵,先後因病去世。”

 “俄國人的情況更加糟糕——一八五五年三月,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盡。”

 “一般認為,沙皇陛下是因為對戰局感到絕望而‘棄天下’的。”

 “一八五五年九月八日十一點三十分,英、法聯軍開始最猛烈的炮擊,四十分鍾後,發動總攻——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各部隊校對時間在同一時刻發動進攻。”

 “俄國人被打懵了,不過十多分鍾,固若金湯的馬拉科夫要塞,便被法軍麥克馬洪師攻克了。”

 “清醒過來之後,俄軍立即發動了瘋狂的反攻。”

 “當時,阿爾芒?阿爾諾是麥克馬洪師的一個團長,做為預備隊,他的團沒有參加對馬拉科夫要塞的進攻,然後,防守的時候,卻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

 “正如聯軍的進攻力度出於俄軍的意料,俄軍的反攻力度,也出乎了法軍的意料,一時之間,陣腳松動,加上英軍進攻另一個要塞凸角堡不利,轉身後撤,也大大影響了法軍的士氣,眼見馬拉科夫要塞就要得而複失了。”

 “危急時刻,身被數創的阿爾諾,渾身浴血,奔走各個陣地之間,揮舞槍支,大呼,‘人在陣地在!’部下的士氣,終於被重新鼓舞起來,頂住了俄國人一波又一波的反攻,守住了馬拉科夫要塞。”

 “當天夜裡,俄軍破壞了全部工事,撤出了塞瓦斯托波爾港。”“

 “聯軍在圍攻了近一年之後,終於進入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塞瓦斯托波爾港。”

 “是役後,阿爾諾被提升為準將,成為當時法軍最年輕的將軍之一。”

 “法意奧戰爭,麥克馬洪出任第一軍軍長,阿爾諾依舊在其麾下,任第三師師長,麥克馬洪因為這場戰爭封了元帥,阿爾諾的第三師則沒有太大的亮點,算是不過不失。”

 “墨西哥戰爭,阿爾諾的表現就比較亮眼了,不過,不是因為軍事——他是過去收拾爛攤子的。”

 “法國雖然佔領了墨西哥,卻對反抗軍的遊擊戰一籌莫展,始終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統治;另一方面,美國內戰結束,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美利堅真正一統,國力大張,決不能容忍歐洲列強長期酣睡於臥榻之旁,法國自認沒有能力跨越大西洋,同美國爭雄美洲,於是,決定放棄墨西哥,撤軍回國。”

 “阿爾諾就是去協助和監察墨西哥遠征軍司令巴讚元帥撤軍的。”

 “‘協助’很自然,‘監察’何意呢?”

 “原來,巴讚元帥娶了一個當地姑娘做他的第二任妻子,而這個女孩,居然是原墨西哥總統——也即反抗軍的首腦貝尼托?華雷斯的侄女,於是巴黎傳言四起,說巴讚元帥要背叛法蘭西帝國,在墨西哥建立自己的國家。”

 “阿爾諾就是過去做‘監軍’的。”

 “他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法軍勉勉強強,算是從墨西哥‘光榮撤退’了。 ”

 “當然,這個‘光榮’,水分很大:一八六七年——也即是去年,法軍二月撤離墨西哥,五月,華雷斯的軍隊便攻入墨西哥城,俘虜了法國所立的墨西哥皇帝——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之弟馬克西米連大公,然後,槍斃了他。”

 “不過,這就不乾阿爾諾的事情了,反正,墨西哥遠征軍全須全尾的撤了回來,也沒鬧出遠征軍司令在海外‘自立為王’、叫法蘭西蒙羞的事情。”

 介紹完了,還是張勇第一個發出疑問:

 “這個阿爾諾,在阿爾及利亞和墨西哥都待過,海外殖民地作戰的經驗,算是比較豐富了,這一層,出任‘遠東第一軍’軍長,是合適的——”

 頓一頓,“不過,聽起來,在軍事上,這位老兄似乎是防守長於進攻,而法國是次遠征越南和中國,自然是以進攻為主,嗯,法國陸軍部怎麽會選這樣一位‘防守將軍’做遠征軍的陸軍統帥呢?”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