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80章 新年第1課
小皇帝眼睛一亮,說道:“我曉得,是‘飛將軍’!”

 關卓凡讚道:“皇上真是聰明。 這個李廣,是前漢時候的一員大將,他守邊的時候,匈奴對他,是又怕又佩服,號曰‘漢飛將軍’。”

 從師傅那裡得到“真是聰明”的考語,對小皇帝來說,實在是極罕有的,當下不由興奮得小臉通紅。

 關卓凡說道:“李廣的名氣好大,武帝即位,把他從邊郡調到京城,做了將軍。說來奇怪,自從李廣升了官,開始獨自帶領大軍出擊匈奴,卻是打一仗,敗一仗。到了後來,武不敢叫他領兵了。”

 關卓凡頓了一頓,問道:“皇上想一想,這是為什麽呢?”

 小皇帝的眼睛骨溜溜地轉了一輪,說道:“他沒本事嘛!”

 關卓凡心裡感歎:其實是多麽簡單的一個問題,無數讀飽了書的人,千百年來爭論不休;尚未成年的孩子,因為沒有成見,卻反而可以輕松識得其中關竅。

 關卓凡微笑道:“這位‘飛將軍’,武藝是很高的。他打獵的時候,把草叢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成了老虎,一箭she去,大半隻箭矢沒入了石頭中——皇上拉過弓,自然曉得,這得多大的臂力,多好的箭術啊?”

 “可是,帶兵打仗,將軍要做的,是排兵布陣,不是衝鋒陷陣;將軍的武藝高不高,甚至會不會武藝,其實是一點關系也沒有的。”

 “皇上曉不曉得,這個排兵布陣,最緊要的是什麽?”

 小皇帝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曉得。”

 關卓凡說道:“是紀律。排兵布陣,令行禁止,才能‘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才能打勝仗。不然,叫進攻,偏向後退;叫往東,偏要往西,這個仗,還怎麽打?”

 這些都是小皇帝聽得懂的,他睜大了眼睛,連連點頭。

 關卓凡說道:“這個紀律,就是管人。做將軍的,既要管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部下”好理解,“管好自己”是什麽意思?

 關卓凡曉得小皇帝的疑惑,說道:“有一次,李廣打了敗仗,被免了職,空閑得很,就大晚上的跑到山裡打獵。回來的時候,在一個叫做霸陵的地方,被驛亭的亭尉攔住了。嗯,那個時候,遵照朝廷的章法,晚上是不許通行的。”

 關卓凡略停片刻,以便小皇帝“消化”。

 然後繼續說道:“李廣的從人說,‘這位是故李將軍。’亭尉說,‘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李廣沒有法子,隻好在驛亭外面待了一宿——當然,氣得要死。請問皇上,這位亭尉做的,對還是不對呢?”

 小皇帝響亮地回答:“當然對,這是王法嘛!”

 關卓凡喜道:“皇上聖明!”

 頓了一頓,說道:“不久,武帝重新啟用李廣。這位‘飛將軍’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那位亭尉調到自己的軍中。然後,一刀砍了他的腦袋。”

 小皇帝“啊”了一聲,說道:“這不是無法無天了嗎?”

 關卓凡淡淡一笑:“這就叫‘管不好自己’了。李廣既然‘管不好自己’,那麽,他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部下’呢?”

 關卓凡緩緩說道:“李廣行軍的時候,隊伍是很亂的,沒有什麽行列陣式;安營扎寨,也是一樣,三三兩兩,士兵們愛呆在哪裡就呆在哪裡,也不派人戒巡邏——皇上想,如果敵人突然發起進攻,可怎麽得了?”

 講到這裡,不但小皇帝似懂非懂地聽入了迷,就連醇王、倭仁、徐桐、翁同龢幾個,也豎著耳朵,聽得住了。

 關卓凡說道:“所以,‘管不好自己’,必然‘管不好部下’。這樣的人,武藝高強,帶領幾百個兵,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是好的;可要給他幾千兵、幾萬兵,他便擺不開,玩兒不轉了。”

 又頓了一頓,說道:“所以,李廣做邊郡太守的時候,小打小鬧,無往不利,匈奴人也怕他;等到當了將軍,率領大軍作戰,便打一仗、敗一仗了。”

 到了這兒,今天的“書”便算“講”完了;但課程卻隻進行到一半。接下來,關卓凡要小皇帝自個兒複述方才“講書”的內容。

 這麽做,是為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訓練小皇帝的表達能力;還有,你不把功課從頭到尾“背出來”,回去了,兩位禦姐怎麽曉得俺的“書”講得好呀?

 “背”是“背”,但不是“死記硬背”,而等於是“說故事”,所以小皇帝很有興趣。開始的時候,磕磕巴巴,掉三拉四,關卓凡在旁,一一提點,不斷鼓勵。如此兩三遍下來,從頭到尾,基本流暢了。

 看看時辰,已經到了午初,關卓凡宣布“下學”。

 小皇帝猶自不舍,看著圖畫,問道:“關師傅,這後面的幾位將軍,是什麽人呀?”

 關卓凡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嘛,下次講書,臣慢慢兒說給皇上聽。”

 這是“下回分解”的意思,小皇帝心癢難搔,可沒有法子,隻好乖乖下學,由黃敬忠等太監前圍後繞,送去長chun宮進午膳了。

 關卓凡的第一次“講學”,極其圓滿。

 午膳的時候,沒等兩宮發問,小皇帝自己就滔滔不絕,把關師傅的功課,由頭到尾,講了一遍。

 新師傅,特別是那位關師傅,講書講得好不好,當然是兩宮皇太后非常關心的事情。但原先並未打算在午膳時候詢問,因為小皇帝進午完膳,還有“國語”功課,不想叫他吃不好飯。

 小皇帝主動“報告”,可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

 聽他竹筒倒豆子般,理路清楚,敘事明快,有些道理連慈禧都覺得“茅塞頓開”,耳目一新。

 小皇帝這“背書”的“水準”,更是前所未有!

 兩宮又驚又喜。而且,小皇帝心心念念,已在掛著明天的功課,如此“上進”,也是頭一遭。

 兩宮膳後議論,慈安感歎:“皇帝好像變了一個人!這個關卓凡,會變戲法嗎?”

 慈禧心中得意,想到那班外官,囉囉嗦嗦,心說看你們還怎樣說嘴?

 確實不太好說嘴了。

 先從倭仁這兒,對關卓凡的印象,就大有改觀。

 李廣的事例,聽在倭仁耳朵裡,認為關卓凡以此對皇帝“橘諫”:廣心胸,守制度。

 他對徐桐歎道:“‘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之行雖過,而民尤以為法’,天子行止,稍有逾矩,臣民即惶惑無以法則。關貝子以李廣做譬喻,皇上年紀小,更容易聽得進去,算是苦心孤詣了!“

 這個調調,和倭老先生板起臉來給皇帝說的種種大道理,異曲同工嘛。

 還有,不論是蒙旗的倭仁,漢旗的徐桐,還是漢人翁同龢,都有一個概念:旗人親貴“不讀書”,“不讀史”。可關卓凡顯然不但“讀”,讀得還很透徹, 深入而能淺出,某些見解,連倭、徐、翁幾個,也未必就能生發得出來。

 此人年少而立奇功、得大名、享厚爵,實非幸致!

 “總司弘德殿稽查”的醇王,當了大半年的“旁聽生”,今天是第一次把“功課”聽了進去。他生好武,李廣的事情很對他的脾胃。之前,他一直以為李廣“數奇”,運氣不好,沒想到這位名動於後世的“飛將軍”,竟是個“沒本事”的?

 下了學,醇王還發了半天的愣。

 其實,李廣的“沒本事”,還不止於此。他的部隊,戰役準備、後勤保障,也是一塌糊塗。不過,一堂課要有一堂課的重點,貪多嚼不爛。關卓凡想著,其他的“點”,也要用得其所,現在先放一放,以後再說。

 從弘德殿出來,關卓凡長出了一口氣。這新年第一課,應該是過關了。

 事實上,關卓凡這個皇帝學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的角se。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