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65章 贖買和底線
關卓凡說道:“還有,雖說是重修清漪園,但修好之後,許多地方和原來的園子畢竟不大一樣。 臣請旨,這‘清漪園’是否可以改一個名字?”

 慈禧、慈安都心領神會:清漪園規製宏大,“重修清漪園”,外面的各種猜測說法一定很多;改一個名字,就說在清漪園舊址修一個“小園子”,輿論的壓力就會少很多。

 慈禧微笑著說道:“可以啊,不過,這上頭我們姐倆可不大懂,你說叫什麽好呢?”

 關卓凡說道:“臣以為,這個園子既為兩宮皇太后悠遊頤養之地,取‘頤養衝和’之義,就叫‘頤和園’如何?”

 好名字,又低調,又有“大義名分”——“太后以天下養”,修一個小小的園子,“頤養衝和”,天經地義。

 這個“和”字亦可理解為,太后“頤養”之後,自然內外相得,一團“和”氣。

 於是兩宮皇太后欣然同意。

 關卓凡準備跪安了,慈禧笑著說道:“這張圖,就留在我們姐倆這裡,明兒再還給你,成不成啊?”

 關卓凡說道:“是,當然要請兩位皇太后詳加指點。”

 關卓凡跪安退出,簾子放了下來。

 慈禧的眼光又回到圖紙之上,身子裡沒來由地生起了一股活潑潑的躁動,令她微微地口乾舌燥,不知道是因為這個還在圖紙上的園子,還是剛剛出去的那個人?

 頤和園,就是關卓凡“贖買”兩宮皇太后的“大計劃”;也是昨天晚上。在恭王府,得到了幾個大軍機的“理解和支持”的那件大事。

 所謂“贖買”。不僅要她們接下來支持改革朝政;還希望,她們能夠盡早地、盡量和平地離開權力中心。

 關卓凡認為,慈禧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女人。說得白一點,是一個“強烈”的女人。這種“”,包括了對生理、物質和權力的要求。

 如果她在生理和物質方面難以獲得滿足。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對權力的追求。

 原時空慈禧對權力的執著,除了自保的要求外;關卓凡認為,生理需求的壓抑,喜愛奢適生活的天性未得饜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平心而論,除了晚年終於忍不住,和醇王“權錢交易”,修了個頤和園。之前的慈禧,真沒花過什麽大錢。

 做一件色彩鮮豔的袍子都跟做賊似的。

 她的權力,一直受到體制、輿論和愛新覺羅家族的相當程度的製約;在財政上,尤其如此。

 慈禧從來沒有直接地掌握過財權。

 頤和園事實上是醇王給她修的,交換條件是:放棄垂簾,允許光緒自立,自個在這個園子裡“悠遊頤養,以盡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這個條件。如果不是光緒和康有為的事情辦得實在二。真不至於走到那麽一個幾敗俱傷的地步:光緒幽死;慈禧留下身後罵名;他們為之服務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國家的最後機會。

 這個園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為什麽不早一點修呢?

 物質上面得到滿足,當然不會百分百消滅慈禧對權力的興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轉移她這方面的注意力。特別是現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權力,她自己也認為“垂簾”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安排,兒子成人後。“還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個園子,是促使慈禧離開權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離開權力中心之前,獲得她對於改革朝政的強力支持,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所以,關卓凡認為,只要財政允許,就應該給慈禧修這個園子。

 誰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漢文帝呢?

 話說回來了,真碰到漢文帝,關卓凡想,大概未必輪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麽,財政允不允許呢?

 在君臣對奏的時候,關卓凡算的那些帳,自以為不離十。事實上,如果三百五十萬兩真的夠用的話,即便全由國家財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聲不大好聽罷了。

 所以,還是一百萬兩好了。

 “余數由美國人報效”,只是關卓凡的一個幌子。兩百五十萬兩銀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來,哪兒勻不出這筆錢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萬兩。而且,和原時空不同的是,陝西已經為關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進軍甘肅。平定全回之亂,費時一定比原時空少,估計能比原時空省下近千萬兩銀子呢。

 實在不行,這筆“余數”,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國的銀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國人民奉獻的,說是“美國人報效”,也不錯吧?

 問題是,三百五十萬兩銀子,真的夠用嗎?

 原時空,醇王修這個頤和園,後世的學者們,可是算出了“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的天文數字啊。

 對於這個“研究成果”,關卓凡以一個歷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懷疑。

 先不說算多了算少了——修頤和園,因為資金來源不好見光,所以帳目極其粗疏,許多明細都刻意銷毀了。不曉得這個“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是怎麽算出來的?

 不過,關卓凡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否定這個數字。

 如果這個數字是真實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園,包括挖昆明湖、造萬壽山在內,才花了四百八十萬兩;你不用挖湖造山,修個規模只有清漪園三分之二大小的頤和園,要花五倍的錢?

 事實上,頤和園的建築,不論是質量還是面積,都比不上清漪園。

 為什麽?還不是錢不夠用?

 多花了五倍的錢還不夠用?

 前文已經說過了,通貨膨脹沒那麽恐怖,銀價還在上漲。

 如果真花了“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那麽唯一的解釋,就是驚人的貪汙、浪費、低效率。

 臉上身上,抹了幾塊洋務運動的紅藥水;但這個國家的裡子,比起乾隆時期,其實要爛得多了,朽敗不堪,藥石罔效。

 因為沒有確實記錄,不論哪種結論,關卓凡都隻好存疑。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原時空修頤和園,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

 慈禧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在原時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幾乎已成的論,連頤和園的講解詞都這麽說。

 真正冤枉啊。

 頤和園確實和清末的海軍發生了關聯,但不是和北洋海軍,而是和海軍衙門。

 這兩者的區別,大致相當於北海艦隊之於海軍司令部。

 海軍衙門的頭是醇王,他弄了一個無比奇葩的“水師內學堂”——學員是滿洲子弟,訓練地點是——你再也想不到的——昆明湖。

 就是說,他要在一個人工湖裡面,練近代海軍。

 醇王的原意,是不甘心海軍為李鴻章等漢員一手把持;於是,就像他當年練神機營一般,弄了一個更不倫不類的“水師內學堂”出來。

 在原時空,關卓凡第一次接觸到這段史實時,真覺得吐槽無力;本時空和醇王交往多了,覺得,唉,不奇怪。

 從這個“水師內學堂”身上,醇王生發出一條為修建頤和園籌集資金的路子:在昆明湖裡辦“操典”,請皇太后和皇上過來閱兵。呃,閱兵要花錢;皇太后、皇上駐蹕之地, 也不能太簡陋了,得稍稍修繕一下——各省督撫,看著給一點?

 督撫們心領神會,踴躍捐輸。醇王化緣成功,到手二百六十萬兩銀子。

 這就是所謂“挪用海軍軍費”。

 那個時候的慈禧,已經開始向著歷史的反方向走去了。她如果能夠用修頤和園的勁頭去建海軍,甲午年的中國,不會輸得那麽慘。

 但無論如何,她沒有挪用公款,更加沒有貪汙公款。

 她還是有底線的。

 沒有這條底線,愛新覺羅家族早就粉身碎骨了,根本拖不到1911年全身而退的那天。

 *

 ps:

 今明兩天都是一更,明天的更新放在傍晚。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