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131章 疑症
手機閱讀
皇帝是絕不可以生這個病的,所以,皇帝就絕不可能生這個病,所以,我若說皇帝生了這個病——哪怕僅僅是懷疑,也是“誹謗聖躬”,也是“大不敬”。品 書 網 (w W W . V o Dtw . c o M)-.79xs.-

真攤上這麽個罪名,烏紗帽是肯定保不住的了,‘弄’得不好,還要下獄,最壞的下場,甚至——哼哼,不能排除菜市口上走一遭的可能‘性’。

再說,也不能百分百排除自己看錯了的可能‘性’,因為,皇上確實沒有生這個病的道理啊!

皇上才多大點兒?沒聽說兩宮皇太后給他派過什麽“司寢”、“司帳”的宮‘女’啊?難道……皇上年紀漸長,情竇初開,和哪個宮‘女’“‘私’情表記”,遂有……男‘女’之事?

就算真是那樣,也不可能得這個病啊!服‘侍’皇上的宮‘女’,都是黃‘花’處子,又不能出宮,絕沒有把這種病過給皇上的可能啊!

難道是那個宮‘女’……和哪個‘侍’衛,‘私’下勾搭成‘奸’,這個病,是由那個‘侍’衛過給她,她又過給了皇上?

王守正腦‘洞’連連開,想得腦瓜仁都疼了,還是不得要領。

唉,宮禁密穢,就算我在“內廷供奉”,也無從想象啊。

王守正打死也想不到,小皇帝已經多次偷偷地跑到宮外邊兒去了。

反正,不能夠百分百排除自己看錯了的可能‘性’。

自己不能完全確定皇上到底得了什麽病,卻不能和任何人探討、琢磨這個事兒,尤其不能說給太醫院的同事聽。

原因很簡單,只要說了,就意味著自己懷疑皇上得了這個病,傳了出去,就是“誹謗聖躬”,就是“大不敬”。

目下院使出缺,正是仕途的大關節點,絕不可以出什麽么蛾子。

太醫院院使出缺,按規矩由左、右院判遞補。本來左高於右,王守正補院使的缺的機會,遠大於右院判,可是。如果自己在這個事兒上不謹慎,一定會被競爭對手抓住把柄,輕輕松松就能把自己踩下去——補不上院使的缺算是輕的,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踩回老家。甚至踩到刑部的“南監”、“北監”裡邊兒去。

所以,得捂著,不能說穿了。

再者說了,如果皇上真得了這個病,說穿了也沒有什麽大用——因為,這是個永遠也治不利落、去不了病根兒的病。

自己一番赤膽忠心,若只能換來自己的倒霉甚至是倒大霉,於皇上卻無任何實質‘性’的益處,又所為何來呢?

這麽想著,王守正的負疚感減輕了不少。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反正reads;。這個病,一時半會兒的,還不會出什麽太大的麻煩,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要人的命。

可是——

這個病,是“胎毒”,是要過給將來的皇后和妃嬪的!是要……過給皇子的!

大清朝的氣數——

唉!

王守正在心裡長長的歎了口氣。

國家的光景剛剛好了些,怎麽就攤上了這檔子事兒呢?

負疚感雖然減輕了,但他無法安下心來。

最好……僥天之幸,自己看差了。

可是。怎樣才能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看差呢?

我又不能和太醫院小方脈、外科的同事探討、琢磨。

到底該怎麽辦才好呢?

到了第五天,小皇帝身上的紅斑,果然消退了,一絲兒痕跡也沒有留下來。

王守正診視之後。跪倒磕頭,替皇上賀喜,小皇帝十分高興:“我要賞你!”

“這是臣分內的差使……”

“有功就賞嘛!”小皇帝老氣橫秋的說道,

“小李子,傳旨——賞太醫院左院判王守正……呃,小金錁子兩個。檀香木扇一柄,麂皮火鐮包一個!”“嗻!”

王守正隻好說道:“臣叩謝皇上的恩典。”

“別急著謝恩,”小皇帝說,“給你這個恩典,是有條件的。”

王守正微微一愕:“請皇上明示。”

小皇帝微微壓低了聲音:“你得跟母后皇太后說,我這個病,還得再……‘靜攝三天’。”

這是根本不需要的,可小皇帝開了“金口”,王守正不能不從,心中不免狐疑:幹嘛還要再歇三天啊?

幹嘛?再偷三天的懶啊!

“靜攝”——就可以“無書房”嘛。

慈安知道小皇帝的疹子都消掉了,也很高興,對王守正也有賞賜,是兩匹府綢、兩盒點心。

‘蒙’恩受賞,本來是高興的事兒,但王守正卻高興不起來,同僚關,他的笑容十分勉強,大夥兒看著,略覺奇怪,不過,都以為王院判玩兒低調,也不以為意。

下了值,王守正沒有回家,直奔東安‘門’大街的“東興樓”。

這“東興樓”是北京城數一數二的館子,王守正不過正六品的官,俸祿有限,雖時有賞賜,但數目大多菲薄,所以他不算“東興樓”的常客,可是,今兒他要和人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為示誠意,狠狠心,選了最好的館子。

王守正約的這一位,叫做鄧文亮,是和他一起學醫的同‘門’,只是王守正專攻內科,鄧文亮專攻外科。

王守正包了“東興樓”二樓最靠裡、也是最清靜的一個雅間——今兒他要和鄧文亮談的事兒,最好不要叫第三人聽見。

兩個人是極熟的朋友,鄧文亮一到,不必做什麽寒暄,王守正便叫夥計上酒布菜。

喝了一杯酒,夾了幾口菜,王守正說:“老鄧,上回我同你說的那件事兒,你考慮的怎麽樣了?”

“進太醫院當差,”鄧文亮搖搖頭說,“我是一丁點兒興趣也沒有的。”

鄧文亮的醫術,在北京城,也是叫得出名號的,王守正和鄧文亮同‘門’之誼,‘私’‘交’極篤,曾不止一次,想把他延入太醫院,以為己助。

王守正皺了皺眉,說道:“怎麽就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呢?”

“你們太醫院的差使。”鄧文亮不客氣的說,“那是人乾的麽?我替人看病,沒聽說看不好病,病家要請我吃拳頭、吃官司的。你們呢?嘿嘿。你們那位病家,萬一真的病重,救不轉來,‘龍馭上賓’了,你這個大院判。至少也得鬧個‘革職留任’吧?”

王守正苦笑:“我朝恩澤深厚,一般都是可以‘起複’的……”

鄧文亮不搭理他這個話頭,自顧自地說下去:“我最煩的就是,病家以‘知醫’自許!咱們做醫生的,哪個不曉得‘醫者不自醫’?偏偏你們那些個病家,最愛以‘知醫’自許!換一個病家,哪怕他是王爺呢?我都可以照駁!唯獨你們的病家不可以——那不成‘忤旨’了嗎?醫生照著病家的話開方子——嘿嘿,要醫生來作什麽用?”

這個話,王守正沒法子反駁。

就文化水平而言,清朝皇帝的平均值。在歷朝歷代皇帝中,名列前茅——這大約不應該有什麽爭議。較高的文化水平是好事,可也帶來一個叫人頭痛的副作用:清朝皇帝,大都像鄧文亮說的,以“知醫”自許,其中尤以高宗為甚,動不動就改禦醫的方子,且每次都引經據典,理直氣壯。

“我記得……嗯,是道光二年的事兒——”鄧文亮一聲冷笑。“不曉得是哪個活寶,上書說什麽‘針刺火炙究非奉君所宜’,結果——好嘛,就此撤了針炙科!我是學外科的。你不叫我‘針刺火炙’,我拿什麽治你的病?難道學洋鬼子,拿把刀子,劃拉你的肚子?——只怕更加‘非奉君所宜’了吧?”

“老鄧,牢‘騷’太多了……”

“我還沒說完呢!”

鄧文亮喝了口酒,繼續說道:“你們那些病家……”

“你別一口一個‘你們那些病家’好不好?”

“得。師兄不愛聽,我就換個說法——我是說,宮裡的貴人,每餐山珍海味,卻每天看四方天——吃得太好,動得太少!一天到晚這麽窩著,身貴而體弱,第一,容易生病;第二,病了難治!這種事倍功半的活兒,我不愛乾!”

頓了一頓,說道:“治不好,就算不摘頂子,不掉腦袋,也得被罵——狗血淋頭啊!在宮外邊兒看病,就算看不好,頂多打發你走人,診金還不能少!——誰見過把醫生摁在地上罵的?我在外邊兒過的好好兒的,到處聽奉承,進去受那份窩囊氣幹什麽?”

王守正哈哈一笑:“這麽說, 我是犯賤嘍?”

“我哪兒敢這麽說師兄呢?這個……人各有志吧!”

喝了口酒,鄧文亮笑嘻嘻的說道:“還有,我可是愛錢的!太醫院的差使,有俸祿,無診金——就算做到了院使,正五品的官兒,一年能有多少俸祿?當然,賞賜什麽是有的,可是,不過一個荷包、幾匹衣料,又能值得多少?要說賺錢,你這個大院判,未必有我賺的多呢!”

給宮裡的人看病,當然是沒有診金的,但太醫並非沒有其他途徑的收入,不過,這些事兒,王守正就沒必要和鄧文亮掰扯了。

“好罷!”王守正一笑,“人各有志,我也不來勉強你——這個事兒,放一放再說,今兒約你出來,是要請你幫著琢磨琢磨一宗病案。”

聽到“病案”二字,鄧文亮眼睛一亮:“你說!”

他天生嗜醫,最愛琢磨各種疑難雜症了。

王守正將小皇帝的病症細細的說了,當然,“皇上”二字是絕對說不得的,隻說,自己“有這麽一個病家”。

太醫院除了要給內廷看病,外朝也在職責范圍之內,反正,只要是紫禁城裡的人病了,無論貴賤,都是太醫院的事兒。除此之外,太醫院還常常派出太醫,到各王公大臣的府邸給人看病。太醫下值之後,如果有多余的時間、‘精’力,也會接一些“‘私’活”。因此,鄧文亮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病家,竟然是“今上”。

聽了王守正說的症狀,鄧文亮微覺失望:這算什麽疑難雜症?

“這還用說?這是‘楊梅’啊!”

本書來自 品&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