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98章 大燒冷灶
手機閱讀

 前一天,弘德殿獨自面君,“剴切陳詞”;第二天,徐桐明顯感覺到,小皇帝對他的態度,倏然升溫,頗有一點以為“倚為肱骨”的意思了。

 用二十一世紀的話來說,是之前,經過徐桐的無原則吹捧,小皇帝已對他“黑轉路”;大大攻訐了洋使覲見的禮儀之後,小皇帝開始對他“路轉粉”了。

 徐桐開始遐想既然聖眷優渥,皇帝親政之後,自己以帝師之尊,當然入閣拜相,輔佐聖主,剪除權臣,領袖軍機,獨秉國政,然後,盡複祖宗之製、聖王之道,哈哈哈哈!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自然是“不若與人”啦!“朝廷之禮,乃列祖列宗所遺之製,非皇一人所得而私也”;這麽好的消息,亦非自己“一人所得而私也”!哈哈!

 於是,徐桐下了帖子,請他的“圈子”同他走得最近的幾個人過府“小酌”。

 這裡邊兒,有一個叫劉佑安的,職務是太常寺博士,正七品。若論對洋務和軒郡王的怨念,劉佑安實不在徐桐之下。不過,原因並不一樣。

 徐桐是真正討厭一切和“洋”字沾邊兒的東西,亦頗有恢復“祖宗之製、聖王之道”的理想。劉佑安卻是沒有任何志向和抱負的一個人,如果說有,那麽是保住他這個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混一口安閑茶飯吃——問題是,他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這個位子,遲早不保。

 這是一個閑得不能再閑的位子,閑到了真正是“吃閑飯”的程度。這種位子,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等一類冷曹衙門裡,一抓一大把。

 劉佑安的為人,算是機敏,他發現了一個許多人都沒有留意到的一個現象近年來,這幾個衙門。若有位子空出來了,朝廷十有不會派人補缺,幾年下來,這幾個衙門。人愈來愈少,到處都是“窟窿”。

 可是,“窟窿”雖多,這幾個衙門的日常運作,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可見原先的冗員多到了什麽程度!

 偶爾忙起來。一人身兼兩職好——完全照應得過來。

 也曾經有人提過意見怎麽不派人補缺呢?

 朝廷的回答總是沒錢。

 錢去哪裡了呢?

 給京官“恢復原俸”了呀——整整漲了一倍呢!喂,你們是不是覺得,添多幾張嘴,伸多幾隻手,從你們在職的人的荷包裡,挖多幾兩銀子走,會較好一些?

 提意見的人隻好閉嘴了。

 所以嘛,咳咳,補缺這個事兒,等真不夠人手用的時候再說吧。

 眼見得幾個冷曹衙門愈來愈是“凋零”。劉佑安產生了一個恐怖的念頭這幾個衙門,會不會有朝一日,朝廷乾脆一口氣全都裁掉了?

 如果是那樣,自己還能做什麽?好一點,做個西席先生;差一些,要走街頭,替人寫信寫揮春了。

 他*,那怎麽可以?!

 劉佑安並不以為,朝廷是因為“沒錢”,才不派人補缺的——退一萬步講。算真的“沒錢”,也不是因為給京官“恢復原俸”。

 那麽,錢都去了哪裡了呢?

 都拿去辦洋務了!

 因此,劉佑安恨了洋務。也恨了主持洋務的人。

 關卓凡是主持洋務的人;同時,劉佑安也認為,冷曹衙門“出缺不補”,都是出於關某人的主張——這一點,他倒是沒有冤枉關卓凡。

 劉佑安順理成章恨了關卓凡。

 他認為,只有洋務停辦。關卓凡下台,他的這個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才能夠安安穩穩地坐下去。

 至於因為關卓凡的緣故,他們這班京官才能夠“恢復原俸”,劉佑安選擇性地遺忘了。

 洋務停辦,關卓凡去職,這種事兒,本來是只能夠出現在夢裡邊的。但是,眼下看去,卻似乎真有了一線變成現實的希望!

 這線希望,在徐桐身。

 劉佑安的想法,跟徐桐本人其實是基本一樣的皇帝親政之後,徐桐以帝師大用,主持國政,便可盡廢新法,恢復舊製——這不是不可能的,這種事兒,不絕於史,咱們大清朝,怎麽不能來它一次?

 於是,劉佑安決定狠狠地燒一燒徐桐這個冷灶。

 火燒旺了,將來自己的好處,可絕不僅僅是一個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

 因此,劉佑安對徐桐,特別巴結,給徐桐遞了門生帖子,高調躋身門牆——徐桐並不是他的坐師。

 這一次,徐桐請“同道”過府“小酌”,他自告奮勇,自掏腰包,到外邊的館子,定了一桌四兩五錢銀子的席面。

 四兩五錢銀子,對於劉佑安來說,並不是個小數字——他自己也是要靠借貸度日的。

 咳咳,為了將來的徐大學士、徐大軍機、徐大相國,劉佑安也是拚了。

 席,徐桐面帶矜持,將自己“剴切進言”而致“聖眷獨渥”的情形,“大致地”說了一遍。

 幾個客人都激動起來,劉佑安舉杯說道“皇年紀雖小,可是聖明天縱!有老師的教導輔弼,必為一代聖君!咱們……恭祝皇萬福金安!”

 席眾人紛紛站起,舉杯仰脖幹了。

 其他人都坐下了,劉佑安卻還站著,他先替徐桐斟了酒,又替自己斟滿了,雙手捧杯,鄭重說道“撥亂反正,溯本清源,萬斤重擔,全靠老師一力承擔。大清朝的氣運,都在老師一人的肩!學生敬老師一杯!”

 其他人紛紛附和,又都站了起來,徐桐滿面紅光,也要起身,卻被劉佑安按住了,於是半推半,坐著受了這一杯酒。

 “撥亂反正,溯本清源——說得好!”徐桐搖頭晃腦地說道,“不過,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吉甫,這也是你的事情——也是在座各位的事情。”

 “吉甫”是劉佑安的字,他連連點頭,說道“謹遵老師的教誨!眾人拾柴火焰高,老師的麾下,有志有識之士,總要愈多愈好。”

 “可現今的世道,”一個姓王的春坊允憤憤說道,“倒是頭腦不清不楚的,愈來愈多!你們看,那個什麽‘美利堅代表團’,但凡出行,總是有許多人,擁堵圍觀,歡呼喝彩——都迷障了!”

 “唉,市井氓愚,可憐複可恨!”一個姓孫的鴻臚寺主簿搖頭說道。

 “頭腦不清不楚的,”徐桐一聲冷笑,“何止於市井氓愚?我不說別的,單說這‘美利堅’三字,荒唐得很!這三個字,可不是出於‘市井氓愚’之手!”

 這句話,卻沒有人馬接,“美利堅”——挺好聽的呀,荒唐在哪裡呢?

 沉默片刻,劉佑安開口說道“學生愚鈍,請老師開示。”

 “你們想,那……美國,何美?何利?何堅?竟膺此佳號?我大清,才是既美,又利,又堅!美善之辭,盡皆送給了洋夷,真正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眾人恍然大悟,劉佑安輕輕一拍大腿, 高聲說道“老師真知灼見!還有什麽‘英吉利’、‘法蘭西’,都是嘉言善語,統統給了洋夷!有的人,為洋夷張目,不遺余力,真正是……賣國求榮!”

 “不過,”姓王的春坊允笑著說道,“也有怪怪的名字的,譬如,什麽‘葡萄牙’、‘西班牙’……”

 話沒說完,徐桐連連擺手,說道“唉,你被他們騙了!”

 王允愕然被他們騙了——被誰騙了?此話從何說起呢?

 “請蔭翁指教。”

 “葡萄有牙,西班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呃,蔭翁的意思是——”

 “這天底下,美利堅是有的,英吉利、法蘭西,也是有的,可哪裡有什麽‘葡萄牙’、‘西班牙’?那都是英夷、法夷屢屢生事,為壯伊之聲勢,混淆我之視聽,胡編亂造出來的國名!”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