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清》第12章 精神上的廷杖
( ),高速全文字在線閱讀!

 劉雲溪直哭到嗓子啞了,渾身綿軟無力,才被家人扶進了房內。

 真正叫“聲嘶力竭”了。

 進了房間,癱倒在床,目光呆滯,神情木然,不論家人如何安慰勸導,他都仿佛沒有聽見。

 家人自然擔心不已,寸步不敢離開左右。從下午申正一直折騰到晚上亥初,晚飯誰也沒有吃成。

 亥初二刻的時候,劉雲溪突然坐起,說自己沒有事兒了,還說肚子餓了,要吃東西。劉家上下大喜,趕忙生火做飯。

 飯菜端了上來,果見老爺風卷殘雲,吃得甚香。

 飯後,劉雲溪說自己太倦了,要好好睡上一覺,叫人不要打攪他,然後倒頭就睡。

 開始的時候,家裡人還是不大放心。一盞茶的功夫過去,見劉雲溪鼾聲如雷,果然沉沉睡去,這才放下心來。於是各自散開,劉夫人也上床就寢了。

 白天遭了這檔子事兒,劉夫人睡得便不踏實,到了半夜,隱約聽到“噗通”一聲,一驚而醒,便見到房梁上掛著一個人,正在晃晃悠悠。一轉念間,登時魂飛魄散,連滾帶爬,衝下床去,抱住劉雲溪的雙腿,嘶聲大叫。

 家裡人聞聲趕來,七手八腳,將劉雲溪解了下來。

 還好,劉夫人聽到的那一聲“噗通”,是劉雲溪踢倒凳子的聲音,從現老爺尋短見,到解他下來,幾乎一點兒功夫都沒有耽擱。劉雲溪猛烈地咳嗽了一輪,終於緩過氣兒來。然後再一次放聲大哭。

 深更半夜,鬼哭狼嚎,自然把左鄰右舍都驚醒了。

 劉家上下,急得跳腳,這時候,已經不是丟不丟臉的問題,而是“上頭”罵了你幾句,你就上吊抹脖子?!這就不僅僅是“荒唐”了。而是地地道道的“悖逆”了!若給“上頭”知道了,最輕也是一擼到底,逐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如果“上頭”是個壞脾氣的,打入天牢,綁上菜市口,也不稀奇!

 這可如何是好?

 劉雲溪沒有再次尋死。但他投繯的消息沒法子瞞得住。終究是泄了出去,“上頭”也終究是知道了。

 朝臣、士子自然難免狐悲之歎,

但對劉雲溪的申斥本身無可究責,太監另行“加碼”,也是兩百年來的“潛規則”;同時,在“傳旨申斥”的問題上,只要身為臣子,就有瓜田李下之嫌。因此,在台面上,沒有人能夠為劉雲溪抱不平。

 大夥兒只是盯住了“上頭”,看看這一次,“上頭”是裝傻不曉得劉雲溪投繯這個事兒、放他一馬呢?還是進一步給予他更嚴厲的處分呢?甚至是

 “上頭”的反應,跌碎了所有人的眼鏡。

 關卓凡上了個折子,說劉雲溪所奏荒唐,皇上和兩宮皇太后隻給予他申斥的處分,實在是“寬恩厚典”。劉雲溪雖然糊塗,亦不能不“感激涕零”。不過。劉雲溪身為“天子門生,國家大臣”。“豈宜受辱於閹人”?這個事兒,是我處置不周,“失卻朝廷體面”,請求皇上和兩宮皇太后給予我重重的處分,“以儆有位”。

 劉雲溪是同治元年壬戌科的進士,因此關卓凡說他是“天子門生”。

 接著,戲肉來了,關卓凡說,為“崇國家體制,存士子體面”,請廢派太監傳旨申斥的制度,以後凡有申斥的旨意,皆請遣朝廷大臣前往宣達。

 追加劉雲溪處分神馬的,一個字兒都沒提。

 這個折子,引起的震動,可以說是核爆級別的。

 甚至,過了之前的“定漢語為通用語”。

 “定漢語為通用語”,受其益者,在族群之層面;廢太監傳旨申斥制度,受益的,卻是所有在京出仕的個人,亦包括所有的八旗親貴。

 所有的人都屏息以待,心裡面都怦怦直跳。

 兩宮皇太后“躊躇再三”,關卓凡則“固請再三”。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這是“上頭”惺惺作態,君臣合演一出雙簧。但他們錯了,這一次,兩宮皇太后是真正的“躊躇難決”。

 若無上位者的允準,太監怎麽敢辱罵大臣?哪怕給多他們十個膽子呢!太監申斥制度中的“另行責備”,當然是得到了上位者暗地裡的支使,絕非敬事房的自行其是。

 事實上,太監申斥之“另行責備”,是滿清最隱秘、也是最重要的“祖製”之一,是滿清貴族“調教”漢族士大夫、愛新覺羅氏維持自身統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朱明對付士大夫,出之以廷杖;清承明製,卻明智地避開了這種荒唐的肉刑,但是,某種意義上,太監申斥之“另行責備”,可以算是一種“精神上的廷杖”。

 受肉體上的廷杖,受刑人尚有可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受“精神上的廷杖”,卻難以再保持完整的人格和自尊了。“受刑”之後,被申斥人心虛氣沮,久而久之,自然就不再存有自外於上位者的心思了。

 有清一朝,漢族士大夫對滿清的順從,相當程度上,源於這個在歷史上不顯山、不露水的太監申斥制度。

 當然,太監申斥之“另行責備”,倒不看人下菜碟,八旗親貴若被傳旨申斥,一般的挨罵,一般的狗血淋頭,且免於受辱的價碼更高。 這把達摩克裡斯之劍,是懸在所有為臣者的頭頂上的。不過,因為八旗親貴以“奴才”自居於皇帝、皇太后面前,主子罵奴才幾句,並不是多麽難以接受的事情,所以,這個制度,打擊的主要對象,還是漢族士大夫。

 原時空,不是沒有人做過廢除太監申斥制度的努力,但無一例外,都被“上頭”委婉地拒絕了。最後一個提出廢除太監申斥制度的,是張之洞,那已經是皇族內閣成立之後的事情了,張之洞已經病入膏肓,滿清已經處在覆亡的前夕,無數的制度都改了過來,但這個太監申斥制度,還是動它不得。

 終於,太監申斥制度和清朝一起“相始終”了。

 至此,我們可以了解,關卓凡請廢太監申斥制度,為什麽會在舉朝上下,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也可以了解,兩宮皇太后為什麽“躊躇再三”了。

 但兩宮皇太后終於允準,近兩百年的太監申斥制度,一朝而廢。

 史載,對於軒王,“天下士子自此歸心焉”。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