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105章 監軍
關卓凡發現,當時的朝廷,對這種“大清特色”,幾乎沒有抵抗的能力。

原因並不太複雜:洋務運動的早期,中央還保有對“洋務”的一定的控制力;到了後期,辦洋務,愈來愈依靠李鴻章等地方督撫,最終,朝廷完全放棄了對洋務的主導權。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等奇葩之設,就是洋務的主導權,由中央轉向地方的標志。

中央機樞,已經沒有真正懂洋務的人才,更加沒有文祥這種不但精通洋務,且頭腦清楚、自有主見、上位者不能移志的人才。辦洋務,上位者稀裡糊塗地做著甩手掌櫃,自然只能聽任李鴻章、盛宣懷等上下其手,任意施為。

李、盛等人玩兒的把戲,並不是都那麽高明。輪船招商局收購旗昌公司,其中弊端,左宗棠、劉坤一等封疆大吏,都有所發覺,並上書攻訐。可是,李鴻章的自辯亦足眩耳目,朝廷難辨真假,縱有懷疑,也只能放在肚子裡。

更重要的是,辦洋務,少不得李鴻章,倚俾過深,無法翻臉,所以,對李氏類似的攻訐,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宗室親貴並未完全失去對地方督撫鳩佔鵲巢的警惕。德宗、慈禧先後升遐,溥儀繼位,掌權的一班少年親貴,終於要“撥亂反正”了。

< 先是弄出一個“皇族內閣”;接著,要收天下財權於中樞,還要清理北洋的財務——“收天下財權於中樞”固然是癡人說夢,北洋的帳。從李鴻章到袁世凱。數十年下來。那是天底下第一盤爛帳、黑帳,如何清得?

最後,載灃、載澤、載濤的興頭愈發大了,居然要殺袁世凱。

這幫二貨,不知今夕何夕,還以為此身尚在康、雍、乾之世!他們雲裡霧裡做著清秋大夢,官僚資本已經下定決心,要更換“代言人”了。

史鑒殷然。關卓凡想,我該怎麽辦呢?

怎樣才能保證,我治下的“國有企業”,不重蹈原時空“內部人控制”的覆轍呢?

關卓凡一個腦袋兩隻手,分身無術,不能自個兒去辦企業。可是,他能用的人,還是這個時代的人,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原時空創辦、經營、掌控“新式企業”的那撥人——這撥人。畢竟是這個時代最開通、最能乾的一批人。

譬如,關卓凡用之於開平礦務局的唐廷樞、輪船招商局的徐潤、福建船政的伍廷芳、顧委會鐵路股的張蔭恆。

容閎就更不必說了。已經成為他辦理洋務的左膀右臂之一。

但是,說起觀念、操守,這個時代的人,本時空較之於原時空,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區別。

這個時代,“公仆”、“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觀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關卓凡已開始在軒軍中培養類似的觀念,也算是小有所成,但若說要深入人心,那還差著十萬八千裡呢——這個金手指,一時半會兒的,關卓凡無論如何也開不出來。

現階段,關卓凡能夠保證軒軍的戰鬥力以及對他本人的忠誠,但是,軒軍幹部一旦走出軍營,放諸企業,關卓凡無法保證,他們不會在巨大的利益的誘惑下,變身為“內部人”,行李鴻章、盛宣懷之事。

軒軍的幹部,關卓凡自認是這個時代最符合工業化要求的人才了,在“內部人控制”問題上,尚無法真正信任,別的人,就更加不必說了。

事實上,歷史上的唐廷樞、徐潤、伍廷芳、張蔭恆,“廉”之一字,都不無可議之處。

但關卓凡還是得用他們,還是那句話——他們是這個時代最開通、最能乾的一批人。

所以,不能僅僅因人成事,

國有企業,必須從一開始,就建立符合近現代化企業治理標準的經營機制、監督機制。關卓凡決定,從建立近現代財務制度入手。

工業社會的經濟活動,複雜程度遠遠超過農業社會。中國原有的財務制度,簡單粗疏,標準不一,根本不足以應對工業化進程中愈來愈複雜的生產、貿易。原時空的洋務運動,企業效率畸低、管理混亂、漏洞百出,“內部人”上下其手、無所顧忌,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現代財務制度之設,收支盈虧,囊括無遺;條分縷析,一目了然,對企業控制成本、趨盈避虧之作用,十倍於中國舊有的“記帳”;若有舞弊情事,循跡按究,哪個環節、哪個經手人出的狀況,亦無所遁形。

單靠中國自己,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完善的近現代企業財務制度,是不現實的。關卓凡認為,仿佛“西法練兵”,辦企業,一樣是需要洋“教官”的。

這才有“中美人才互通計劃”。

洋人顧問中國企業財務,甚至直接掌握企業財務,則該企業一切機密盡為其洞悉。關系如此重大,“財務顧問”、“財務總監”的敏感和重要,不是普通技術人員可比,除了能力、操守之外,還需要得到中國政府的政治信任。這種政治信任,除了擁有“鮮血澆鑄,磐石不移”之“邦誼”的美國,不做第二國想了。

還有,即以能力、操守論,有合眾國政府的背書,這批“美國顧問”亦比關卓凡自己出去找來的人強。關卓凡不是找不到有能力、有操守的人才,可是,找到這麽大數量的符合要求的人才,就不是任何個人辦得到的事情了。

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嚴格的執行,或者在執行過程中變形走樣,也是白搭。“美國顧問”的任務,除了幫助中國的“國有企業”建立現代財務制度,也要保證、監督制度的執行。就是說,這幫子美國顧問,其實是關卓凡派駐各地國有企業的“監軍”。

“監軍”這個差使,實在不放心交給中國人自己來做——哪怕這個人是關卓凡的“自己人”。巨額利益面前,那種內外勾結、貓鼠同窩、沆瀣一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美國人並不是不能收買,但收買起來,畢竟要比中國人困難的多,更何況“美國顧問”後邊兒,還有美國政府的背書。

關卓凡並不指望,“中美人才互通計劃”能夠徹底杜絕“內部人控制”現象——“徹底杜絕”四字,任何時候都是不現實的。 “官僚資產”依然會現身於本時空。不過,關卓凡有足夠把握,能夠把“官僚資產”控制在一個可以容忍的范疇內,數量有限的“官僚資產”,變不成“官僚資產階級”。

同時,國有企業的產出投入比,會大幅度提高;盈利能力,會大幅度增加。

中央以及他本人,會牢牢掌控各地國有企業,進而掌控全國財政,地方無以坐大。

關於“國企”用“西法”,關卓凡早早地就埋下了一個非常有力的伏筆:“奉恩基金”之款項來源,乃按一定比例,從各地新式企業之盈利中計提。關卓凡以此為借口,要求一切新式企業統一采用西洋財務制度——不然我怎麽算的明白?

當時,洋務初興,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方大員,為取得“上頭”和宗室的支持,都力讚其議。

更妙的是,既行西法,新式企業的財會人員,便幾乎全部出於上海的“廣方言館”及其下設的財會速成學校——全中國就那兒才有足夠數量的通曉西洋財務的人才。

“廣方言館”可是軒郡王一手創辦的喲。

國企之財務,高級管理人員是我請來的美國人,中低級財會人員是我的“廣方言館”的人,嗯,雙管齊下,看看我究竟拿不拿得住這些子企業?

好啦,如意算盤劈裡啪啦打過了,我該陪美國朋友去上海了。

到了天津,先耽擱兩天,那兒,有一件非常有趣的東西要看,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要做。

*I129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收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