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宋慎就準備妥當出發前往集合地――古玩街。
期待已久的淘寶之旅終於到來,李德水那天究竟在賣什麽關子,宋慎雖不理解,但是,馬上就會揭曉了,倒也不用心急。
遠遠看到古玩街的牌坊,牌坊下有幾個人影,宋慎有了幾分迷惑,人怎麽這麽多?會不會是路過的?
走近些,才看清一輛白色的帕薩特,宋慎想想李德水、方勝,就一下子連起來了。自己不過是剛進古玩街的新人罷了,來了不過幾個星期,而方勝爺爺是古玩街的老人了,即使方勝以前不常來古玩街,但是來過的幾次也足以使他認識更多、更有分量的人物。
像李德水這樣生活在古玩街底層的人物,一直會兼做一些“拉纖”、“搬磚頭”的活計,又怎麽會不認識方勝的爺爺呢?方勝的爺爺也應該是李德水努力討好的對象,這樣拉纖、搬磚頭才能做得起來。如此說來,方勝、李德水一起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玩行話裡,搬磚頭就是不花本錢拿別人的東西去賣,從中賺取差價。拉纖就是做中間人、介紹人賺取傭金。
方一走近些,就聽到李德水的聲音:“宋老弟,你來晚了,就等你一個了。”
“不是我來得晚,是你們來得太早了。”宋慎搭著話就看到方勝、王若彤、燕芳等人轉過身來。
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李德水歉意道:“他們在你之前打的招呼,當時也沒告訴你,你不要介意啊。”
他說這話宋慎卻是不信的,但自己求人家帶上自己,也不好說什麽,也就搖搖頭:“沒事,我們本就有約定這周一起去淘寶,碰在一起正好。”
“是啊,宋慎一直大方的很,這點小事怎麽會斤斤計較?想必你不會怪我沒提前告訴你吧。”方勝特地把“斤斤計較”幾個字咬的很重,這樣口頭的小便宜一直是他喜歡的。
宋慎吃了啞巴虧,卻是沒有辦法,隻好搖頭道了聲“怎麽會呢?”心裡暗暗想著,要有自己的人脈渠道真是不易,古玩市場就這麽大點,屁大點的事都能從街頭傳到街尾,大家知根知底的,誰也甭想瞞過誰。
上車時,宋慎才發現,除了方勝的帕薩特還有一輛紅色上海大眾,卻是燕芳開著的,想來是她的了。男人一輛,女人一輛,上了車就出發了。
據李德水介紹,這次去的地方是揚城郊縣下面的一個叫汶水鎮的地方,也就三四個小時的路程。汶水鎮並不是什麽有名的古鎮,歷史也不過幾百年,但是卻背靠京杭運河,水運發達,交通便利。隋唐時,揚城有揚一益二的美譽,說的就是揚城是因運河之便,成為貨物中轉中心,富甲天下,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詩句。揚城因河而興盛,可見運河之利。
因為出發的早,車開得快,不過十點鍾就到了汶水。
汶水鎮與一般的鎮子區別不是很大,稀稀疏疏可見一些古建築,應該是因為開發時沒有文物保護意識,拆了古建築,建造了大家認為美觀的小洋樓。宋慎卻覺得很是可惜,古建築的美就在於陳舊,在於通過青磚碧瓦來講述一時一地的歷史變遷。
眾人下車,不禁感到很失望,本以為會是一個古意盎然鎮子,青磚或是磨平的石頭街道,街道側有小河流過,河上有一小橋,
叫做“狀元橋”,這卻是有點想當然了。 跟著李德水走在田間小路上,石子鋪地,兩側兩三層的小樓顏色各異,造型上摒棄了歷來中國古建築方正對稱的特色,攙和了歐式風格,走在其間有些奇異的感覺。
一路上,大家問李德水是不是要到這種小樓去敲門,三層小樓十幾間房,主人家怎麽都住不開,用來放明清家具,黃花梨、紫檀木都行。李德水笑了,你們等等就知道了,放心吧,會讓你們大吃一驚的。
前方路轉,出現一片楊樹林。宋慎看著楊樹在想,要是一片松樹林就好了,這樣松林後無論是什麽樣的驚訝場面都會讓大家覺得有點鋪墊。楊樹是經濟林木,長勢快,成才快,使人覺得有浮躁氣;松樹長勢慢,青松挺且直,就是松林後面有隱士,宋慎都不會太驚訝。
穿過楊樹林,猛然間,出現眾人想象的古建築,青磚青瓦。有高宅大院,也有獨宅獨門。細數起來不過五六戶人家,但是還是讓大家忍不住驚喜。
跟著李德水的身後,去敲最大的一戶人家的大門。裡面的人聽到敲門聲就開了門, 看到開門的老大爺七八十歲的樣子,宋慎想,敲了門怎麽也得等一會才能走過來開門。
待到進了院子,宋慎才發現自己想差了,這門院高築是徽商建築的特點,牆高不代表院大,這門戶裡,不過一正廳幾間房,加上東側一偏房,不是想象中的幾進的院子,天井什麽的全沒有。
那老大爺姓葛,這是聽李德水叫的。葛大爺認識李德水,開了門,見到李德水,說了聲“來了”就請眾人進來。
葛大爺似乎早有準備,請大家進了廳堂坐下,給每個人倒了杯水,就向著李德水說道:“你也不是第一次來了,看中什麽給我說,給個合適的價就拿走。我一個快入土的老頭子了,也沒什麽後人,這些東西能賣就賣了。也是祖上積了陰德,留下這些個物件,都要讓我這個敗家子兒敗光了。”言罷頗有些傷懷。
葛大爺頭句話說給李德水聽,後半部分介紹生平給其他人聽,也是解了大家沒見到他的家人的疑惑,但是宋慎更加疑惑了,我們都沒問什麽,哪有一上來就報家底的?這樣想著,就更增了幾分小心。
其實,大家自一進來就四處瞟了起來,就連屁股下坐著的椅子也是先看了個遍,才坐了下來。幾張棕紅色圈椅,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給人天圓地方的感覺,一看造型就知道是明代圈椅。但大家都不是雛兒,稍一分辨就能看出椅面鋥新發亮,沒有老物件因為使用時間久了,自然形成的包漿磨損痕跡,自然就不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