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警大中華1985》九十三 放衛星
  1986年2月1日,原本歷史上是中國成功第一次發射通信廣播衛星,並標志掌握運載火箭技術的日子。不過因為齊一鳴的搞風搞雨,在去年十月份,為了配合提前出現的中移動等通信企業,由紅警基地技術人員支持,基地生產的長征四號丙中型運載火箭,已經一次性打上天去了4枚通訊衛星。

  這四顆通訊衛星涉及衛星電視服務、海事通信、移動衛星通信等多個領域,隨著之後民用航天的進一步進展,將會有越來越多這一類的衛星被送上宇宙空間。

  如軍工領域的景況,航天產業同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這種限制是分情況的。比如通訊廣播衛星這一類民用的,或者說歸根結底能賺錢的航天產品,國家還是大力推進的,尤其是航空工業集團這樣的單位,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在研究類似的東西上面。不過偉大的載人航天項目仍舊被無限期地延遲著,齊一鳴大致能夠了解其中的道理。

  你發送幾顆通信衛星上去,別的國家並不會特別在意,因為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做得到。但是如果你把人給送上天了,那就是本質性的區別了,世界上第三個載人航天成功的國家,除了能夠振奮民心民氣之外,也絕對是把自己樹立成了一個標靶,會有不間斷地質疑聲出現,說你利用太空是不懷好意的。

  就在二月一日,基地產的第二個CZ-4丙型火箭再度被樹立在了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齊一鳴還在百忙之中抽出功夫來,到酒泉去觀看衛星發射。因為這一次運載火箭上搭載的東西,可是跟他主要負責的軍工方面有著直接聯系的東西了——北鬥系列導航衛星。

  北鬥計劃是在九五發展規劃中列項的,工程代號“北鬥一號”,最早在1983年就開始醞釀。具體發展仍舊是經典的中國式三步走: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發射少量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來完成試驗任務,主要目的是為系統建設積累技術經驗、培養人才、做技術儲備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劃發射10余顆衛星,使得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鬥二號)初步覆蓋亞太區域;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第一顆北鬥一號衛星是在2000年發射的,其後共在幾年內發射了4顆衛星,基本上是實驗性質。北鬥1。0中的四顆衛星的性能還遠遠達不到不管是普通軍用和民用要求,但標志著中國進軍全球導航的開始。首先1。0系統覆蓋范圍只有天朝一帶,其次定位精度只能達到20米級,相較於GPS的10米級,仍舊有些差距。因為采取的是無線電通訊協議,所以信號極其容易被別人偵知,沒有任何軍用價值,另外這一系統終端還無法在高速行進的飛行器中使用,使用市場就收到了限制。

  天朝現在提供的大部分裝備都對於衛星定位系統有著極大的依賴,現在還勉強能使用一下GPS應付一下,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坊間通傳,天朝下定決心研發北鬥系統,是因為在九六台海危機的時候,美軍為了遏製中國導彈,將授權給中國的導彈衛星定位全部中止,使得瞬時間TG發現大半武器從高精尖衰落成了土炮。這種受製於人的感覺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天朝絕對是不能容忍的,所以開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成了航天事業中甚至比載人航天更為重要的項目。

  對於航天上的東西,齊一鳴並不是特別懂,此刻他身邊站著一位紅警工程師,專門為他介紹提前十幾年出現的北鬥系統的情況。

  “我們直接跳過了北鬥一號的水平,基本上技術指標已經接近了北鬥2。0。這一次的衛星發射同樣是一次一箭雙星,將會有兩顆衛星被發射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全系統建設完成之後,這兩顆衛星會作為備份衛星,現在則主要為我們提供短報文通訊、精密授時和定位服務。”

  似乎也知道這位基地老板最關心什麽,工程師又道:“北鬥系統的應用將補完全軍綜合數據鏈系統上的最後一道缺口,有了北鬥之後,建設數字化部隊將不再成為問題。北鬥和其他的一些通訊衛星、間諜偵察衛星,將會為我們的軍隊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情報信息保障以及最為及時的通信輔助和定位服務。”

  齊一鳴當然明白其中的意義,他也熱切地問道:“大約什麽時候能夠初步達成數字化部隊需求的水平。”

  這位似乎沒多少情商的工程師很乾脆地回答:“我們至少還需要202顆衛星。”

  齊一鳴差點絕倒,不過心想這也並不奇怪,即便是到了2015年的時候,PLA都不敢說自己完成了全部數字化軍隊的建構,一些厘米級的偵察衛星水平還不過關,而全球定位的北鬥衛星也沒有全部上天,加上地面終端系統上的一些軟硬件問題,這條數字化大軍之路絕對是任重道遠。

  他也沒有太過悲哀,現在的軍事革新的領導者鷹醬家也只不過剛剛開始摸索這個模式,齊一鳴最起碼對於未來該怎麽走心知肚明,這本身就是優勢,點錯科技樹的懲罰是絕對可怕的,有他在至少不會點錯科技樹。

  在觀看衛星發射特別設置的“雅間”中,開始響起發射總指揮的倒計時,齊一鳴在後世電視上見多了這樣的場景,也沒有太過激動。反而他借著顯示屏看著外面巨大的長征四號丙型火箭,暗道:“CZ-4丙在八十年代也絕對算不上是什麽一流的水平,美國鬼子搞得德爾塔、毛熊的聯盟號神馬的,統統都比CZ-4強一些。話說在航天領域上兔家的差距其實比一些普通的軍事領域還要大啊。”

  帶著衝天熾熱的尾焰,運載火箭拔地而起先是緩慢地掙脫了重力的束縛,然後朝著浩瀚無垠的宇宙,義無反顧的衝去,雅間之中的齊一鳴是特別平靜,但是外面指揮大廳裡的航天人們激動地互相擁抱、掌聲不絕。

  齊一鳴大體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情,他給這些赤誠的航天人帶來的其實並不是那些巨大的火箭和先進的衛星,而是一條能夠看到曙光的路。毫無疑問在這個時代,不少搞科研工作的人都是無比迷惘的,動亂平息後人們重拾理智,重新進入發展軌道後,突然發現原本自己的對手距離拉得越來越大,大到原本一腔熱情的他們都產生了恐懼。

  如同當年某篡位林在蘇區寫的那文章《紅旗還能打多久》,現在的科研工作者們面對巨大的技術差距鴻溝,憂心忡忡甚至極度悲觀。也正如當年有位下巴上長著大志的先生以那鬥天鬥地鬥你全家的氣魄,為反駁革命失敗主義,寫下了幾個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齊一鳴正在放縱自己的思緒,而身旁那個工程師又不長眼神地打斷了他,道:“老板,說實話北鬥系統仍舊是有不少問題需要改進的,特別是高分辨率偵察、防干擾等科目上,我們現在還僅僅是拿來解決有無問題,只有在作戰實驗室完成,您解鎖了紅警間諜衛星系統,將其主要技術整合過來,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齊一鳴搖著大腦袋,說道:“你以為我不想啊,可是升級的速度也忒慢了一些,都一年時間了,經驗條才跑了一半都不夠,這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升到二級解鎖作戰實驗室呢。”

  工程師很自然地回答:“紅警基地是為了戰爭而存在的東西,您掌握以來並沒有主要用來作戰,而像是倉鼠一樣的儲備物資,話說基地這麽大的裝備產量可不是為了讓您造武器封存用的,而是為了能夠快速補充所需的戰爭兵器用的。只有參與戰爭,您才能不斷地升級,並解鎖更高級的科技和裝備。”

  齊一鳴一愣,這麽簡單的道理他居然這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他拍了拍自己的後腦杓,暗道自己自從有了紅警基地之後,想得絕不是把天朝拖入什麽戰爭中,而是想著如何把天朝建設得更好,PLA打造得得更強,於是下意識地就回避了什麽打仗的問題。這一年時間他長得這麽一點經驗值,基本上來自南疆戰場、援助伊朗的飛行員、對付韓國叛亂的事件,而這些規模不太大的衝突,能夠給他帶來的經驗值也就相當有限。

  “難道真的要去打一場大戰的麽?”齊一鳴立馬斃掉了這種念頭,他也不是怕事,是客觀條件絕對不允許他攛掇高層們去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而且冷戰末期的這個時候也相對敏感一些,很難處理可能爆發的嚴重後果。更何況齊一鳴不是一個戰爭販子,穿越者那種殺伐果斷他很難擁有,因為畢竟當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帶走,沒有一個比較崇高或虛偽的借口,真的很難以下決斷。

  “這個該怎麽處理呢?”齊一鳴頭疼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