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警大中華1985》四百八十四 殲-二十登場
ps:親,每天進吧記得簽到,看帖要回帖,還能加經驗呢。做人得有節操哦,思密達~
☆:簽到是人氣、榮譽的比拚,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紅警大中華1985》正式上架,請大家多到創世投月票,支持白面黑廝。
創世傳送門:-m-470.html
創世目錄傳送門:[url]-m.html [/url]

PS:記得堅持‘簽到’哦,加經驗的時候,還能給紅警大中華1985吧一個好排名。
哈薩克斯坦烏拉爾斯克機場,在哈薩克斯坦宣布加入十二國聯軍,討伐馬卡舍夫的蘇俄軍後,這裡已經被征用為軍用機場了,一應的民航航班不得不改到附近一個設施遠沒有這裡齊全的小機場。

  這座機場距離莫斯科的直線距離約為1000公裡左右,幾乎PLA的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大於這個數,從這裡起飛的戰機,可以執行空優任務,也方便執行打擊任務。這坐機場原本只有一條跑道,後來齊一鳴愣是拉了紅警工程部隊在這兒又開了一條四千米長的跑道,使得機場的起降能力大大增加了,使其成為了這次對俄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為了保護這兒,齊一鳴還拉來了三套防空系統在機場周邊,專門為了防備蘇俄軍打擊這裡,畢竟這裡距離蘇俄也太近。

  部署在這裡的飛機沒有一架哈薩克斯坦的戰機,反而都是中國空軍的戰機。轟炸機這樣大航程和作戰半徑的機種沒必要部署在這麽前沿的地方,一般就是前線攻擊機和戰鬥機駐扎於此。空軍在這兒一口氣扔了一整個強擊師,總數近八十架強-7陸基版。

  這部分強-7是最早那一批,也就是為適應美國海軍和陸戰隊需求而改造之前的那一批,當時裝備了空軍大約兩百架,後來強-7B和強-兩個版本都出來了,空軍也曾經考慮是否也裝備一部分新的強作為隱身突防打擊的機型,但空軍內還是出現了一些討論。

  支持者認為空軍應該走更多元化打擊模式路線,早年搞的多用途化、戰區外攻擊之類的東西已經得到了驗證,現在應該也走一走隱身突防的路線,畢竟這也是未來戰機發展的趨勢。而且,強-7B海軍已經開發完成,內置武器都有8噸,作戰半徑雖然略小但如果布置前線也可堪一用。

  但反對者同樣也不少,不排除裡面有一些軍種偏見主義者,強-7B已經打上了海軍的烙印,空軍再用頗有拾人牙慧的感覺。不過這種話不敢明著說,軍委正在嚴打軍種偏見主義風潮來著。能擺出來的主要反對原因莫過於,作戰半徑對空軍來說確實短了一點,特別是空軍作戰很少能夠拿到自己的前線基地,必須有較大航程的飛機,再就是這飛機基本上沒有自保能力,攻擊機打打武直沒問題,讓強-7跟什麽F-16、-29空戰基本沒啥勝算。再有就是超前和複雜的設計使得強-7B故障率比較高,這也是海軍很頭疼的一點。

  有人則高屋建瓴地預見性指出,未來空軍航空器發展,攻擊機的位置只能越來越小,空軍的多用途之路走得是絕對正確的,空軍不能因為需求隱身突防攻擊能力,就專門搞一個隱身攻擊機機群,海軍這麽做是不得不做,而空軍則完全不受艦載等海軍需求的限制。

  於是,空軍內部再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需求——隱身、載彈量大、對地攻擊能力優秀、具備可觀的空戰能力、穩妥性強。

  空軍是有殲-11項目的,不過這款跨音速機動能力優異的隱身戰機彈倉從設計的時候就是個悲劇,新改設計後多了一對側彈倉能裝兩枚格鬥彈了,但是主彈倉還是基本只能裝六枚中距彈,就算是裝對地武器,也基本上是小直徑炸彈那些。

  這個時候齊一鳴一拍巴掌,想起了一個原本有計劃列裝,但是自己不知道啥時候就拋在腦後的機型——真正的共和國空軍五代機,殲-20威龍。

  現在明面上外界知道的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只有殲-11黑鷹,但實際上從解鎖隱形技術後,齊一鳴的紅警基地已經可以生產另一款真正由中國人設計開發的殲-20了。他穿越之前,殲-20尚未完全研製成功,特別是發動機這個軟板上,基本上是飛機在等發動機,當初設計人員的打算,要麽搞到俄羅斯的117S先用,要麽自己的WS-15撞大運一下子搞成,反正不管怎麽樣,沒有推重比10以上,最大推力超過160KN空引擎,殲-20設計得再好也沒用。

  這是一個令人慨然歎息的事情,齊一鳴當初跟大多數軍迷一樣,看著PLA在幾乎各領域內的心臟病,一口氣就是吐不出來。他來到1985之前,坦克用的1500馬力柴油機有了,能夠帶起萬噸大驅或巡洋艦的燃氣輪機也有了,就是那能夠撐起威龍之翼的航空發動機尚未突破。齊一鳴有信心,覺得在經濟情況改善,人才越來越多的未來,可以媲美國際一流水平的航空發動機必然會在中國誕生的。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威龍在天空中呼嘯而過、電掣風馳的時候。

  穿越後,紅警基地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使得WS-10系列造三十年就裝備了國內的主力戰機,幾乎中國空軍在起步上就贏了西方國家。在F-15、F-16還在使用推重比加力推力120出頭的發動機時,猛龍、影豹已經在使用推重比8最大推力132的WS-10了。等基地升入3級後,這個優勢更加明顯了,WS-10G的推重比過了9,而且最大推力也達到155。不僅這兩大指標,發動機的壽命也絕不是老蘇製那種一兩千小時就得換的程度,而是過萬相當輕易,大修間隔也比西方同類產品長。

  這個級別的發動機其實裝給五代機用都沒太多問題了,可能超巡的能力差些,但基本上其他功能並不是嚴重影響。

  實際上,第五代中國隱形戰機的發動機已經是WS-15這個下一代產品了。基本數據為,中間推力120千牛,最大加力推力185千牛,涵道比0.27,推重比10.6,水平上來說,大致介於美國普惠的F119和F135之間。

  這也並不是紅警基地能夠拿出來的最高水平,推重比12一級的發動機基地都有,不過製造成本上和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在量產型上並沒有使用更強的發動機。

  有了強力的發動機,殲-20的強大性能就有了保證。而且這款機長就有22米的戰鬥機與專司空中格鬥的黑鷹戰機有一個巨大的差別,那就是這款戰機有一個巨大的彈倉。因為殲-20體型過大,另一位面中甚至有些西方觀察人士認為殲-20應該是一架殲擊轟炸機。

  空軍想要隱身突防,又想要格鬥能力,那只有殲-20合適了。空軍在實際考察了殲-20後,認為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不過在裝備量問題上空軍還是拿不太準。現在空軍基本不在齊一鳴那裡搞東西了,都是正經下單到工廠去。

  殲-20的技術雖然有些超前,但在紅警工程師和先進設備的支持下,成飛那邊基本可以生產,試驗一段時間大體就能進入規模量產。成飛主要的單在-1這款外銷戰機上,話說殲-10猛龍從A到B兩代,超過兩千架,成飛為空軍提供的還不夠一個零頭,主要都是齊一鳴給的。成飛那邊也就是造著感受感受。

  如果空軍願意大批訂購殲-20對於成飛來說就是個好消息,這個大單可以支撐成飛持續性的進步。不過麻煩也存在,成飛給空軍提供的殲-10,價格大約在3000萬到3600萬之間浮動,而計算成本之後,如果空軍下一百架殲-20的訂單,這個采購單價也會高達1.2億人民幣,比黑鷹還貴點。也許1.2億RMB聽上去不高,但此時人民幣的購買力可是相當堅挺的,而且這還是報給自己人的實誠價。

  空軍一年的裝備采購費用現在也就200億出頭,之前批了10年購買200架黑鷹的長期計劃,每年得有20億支出給勝華,另外還有雜七雜八的買教練機、運輸機、特種機之類的之處,再加上買殲-20的120億預算,空軍多少有點壓力。 好在經濟發展軍費一直在漲,所以並不是很擔憂。

  空軍最終編列了一個5年100架殲-20的預算,首架將在92年年底交付,至97年全部交付齊,說實話也不是個非常趕的項目,沒有發揮全部的成飛產能。

  倒是介入俄內戰後,空軍想起齊一鳴那邊早就偷摸給自己裝了不少殲-20,索性借了齊一鳴一個殲-20航空團,一共24架戰機,放在烏拉爾斯克使用,看看效果如何,以確定是否繼續在未來購買更多。

  這些殲-20都是由紅警飛行員駕駛的,其實也跟PLA自己的飛行員沒太多區別,因為PLA內部有大量齊一鳴派去的紅警飛行員,大家一起訓練一起任務,風格上都是類似。

  擁有2000公裡的超長作戰半徑的殲-20在任務中主要還是擔任攻擊的任務,不過就算與蘇俄軍的戰機發生戰鬥,他們也絕對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敵人。雷霆怒擊行動開始後,這24架殲-20快速投入使用,攜帶製導炸彈不斷突入敵後襲擊敵人的重要設施。其隱身的性能在此次任務中發揮得淋漓極致,蘇俄根本無法捕捉這些隱形戰機的蹤跡,只有當他們什麽軍火庫或者導彈陣地被毀之後,才醒覺自己遭到了中國人的空襲,而中國人用什麽空襲的他們,甚至在戰後還讓一些俄羅斯人感到迷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