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警大中華1985》第26章 蕪湖保衛戰(下)
ps:親,每天進吧記得簽到,看帖要回帖,還能加經驗呢。做人得有節操哦,思密達~
☆:簽到是人氣、榮譽的比拚,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紅警大中華1985》正式上架,請大家多到創世投月票,支持白面黑廝。

創世傳送門:-m-470.html
創世目錄傳送門:-m.html

PS:記得堅持‘簽到’哦,加經驗的時候,還能給紅警大中華1985吧一個好排名。
日偽軍攻打蕪湖的兩個主力師團被全殲,基本上使得這次的試探‘性’對蕪湖的收復作戰付諸東流。從武漢過來的日軍師團和附庸的偽軍,在接到了第6和13師團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立即停下了進軍腳步,直接電報拍去西尾壽造那裡,請求戰術指導。

而蕪湖四軍方面,鐵詢幾乎沒有用什麽損失,連克日軍兩大主力師團,並且報了南京大屠殺的前仇,一血國恥,蕪湖各界甚至聞聽到這個消息的地區,也是極為興奮的。

借著這個機會,四軍將觸手延展到了整個安徽長江以南地區,佔據了包括宣城、銅陵、徽州等縣在內地大片地區,充實了四軍的地盤,要不是因為四軍現下也只有四萬多部隊,要不然四軍必然將部隊推進至周遭的江西、浙江等地了。

蕪湖保衛戰最終變成了皖南攻略戰,事情變化之,也出乎人們的預料。四軍指揮部聯合東南局的同志也很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皖南四軍以及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問題。

會上,穩住整個皖南地區,並充實四軍的實力,成為了大家討論的共識。不過眾人對於這個任務還是很樂觀的,畢竟四軍現在已有四萬可戰之兵,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隨著征兵和訓練提高著,最大的底牌轉輪王幾乎可以扭轉任何不利的戰局,這如何不讓一眾四軍領導者們信心滿滿。

論是四軍的高層還是的高層,這個時候都沒有考慮利用紅‘色’幽靈和轉輪王什麽的,在短時間內完成驅除日寇的重大任務。一方面他們還沒有適應自己已經獲得的力量,而另一方面誰也沒覺得抗戰勝利會是如請客吃飯般簡單的事情。

畢竟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已經做了長久的準備,而在國力上,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比,也實在太過懸殊。

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銅產量,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

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戰爭爆發的當年就能造這麽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噸位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

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麽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也難怪斯大林說: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

軍事上的差距也加明顯,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黃仁宇寫過《萬歷十五年》,他在抗戰的時候,當排長,據他的記錄,他就發現了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平時就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7斤半大米,或者是35個‘雞’蛋。所以平時,由於這個東西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舍不得打子,一發子‘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背靠常凱申的中央軍,算得上是裝備最好、條件最好的了,也不過是每個士兵配發15發子,做實‘射’擊。而打起仗來以後呢,每個兵只能配發20發子。反觀日軍,《步兵‘操’典》規定,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射’擊的子,步槍不能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結果就是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步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日本老兵的‘射’術,即便是在戰爭結束七十年之後,依舊被那些參加過抗戰的老兵不斷地提及。

這樣的懸殊對比,直接使得有著遠超國府軍膽氣和鬥志的軍隊領導人們,也不覺得擊敗日軍,光複全部國土是一件多麽容易的事情。

實際上,以本身的利益來說,抗戰的速結束並不算是一件好事情。當年常凱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曾經讓舉國大罵,但是後來的現實也能夠看出,光頭大隊長的憂慮是現實的。當年一支被追了二萬五千裡,躲在高原窯‘洞’裡,隨時可能就要崩潰的武裝力量,在與日軍和國府軍鬥爭的八年中,居然發展成了一百萬軍隊。而僅僅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徹底地將kmt從大陸上的統治連根拔起,完成了一個實質上的統一。而kmt方面從1912年建國,一直到東北易幟建立起一個名義上的統一國家,則‘花’了16年的光‘陰’。

只要日軍還在中國一天,那麽吸引仇恨的mt就是國民政fu和常凱申,或者說國府軍就不能全力對付軍隊,那麽就有著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群眾基礎,去擴建自己的軍隊。同時,一個抗戰能的政fu,還有一個凶殘暴虐的侵略者,都能夠幫助好地集聚民心。

雖然以上的論調很功利也很“反動”,不過客觀來說現實就是這樣。同樣來說,就算是將日本侵略者速趕出本土又能怎樣,也許他們不必再受侵略者的侵害,但是在國民政fu的統治下,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沒有打破舊有經濟秩序勇氣,多時間用來內鬥和腦殘的kmt政權,對於民生疾苦漠不關心,外來資本不斷洗劫著人民財富,本國官權資本也在大肆聚斂財富,小農家庭在不斷破產著,甚至地主們都過得越來越淒慘,城市裡的工人們正在拿自己的‘性’命換一口飯,並忍受著對他們的殘酷盤剝甚至人身侵害。不客氣地說,中國的紅‘色’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是真的到了不造反就會死的地步。

不論後世gzjy們如何粉飾民國時代的歌舞升平、文化‘激’‘蕩’,那些文化楷模、道德先鋒們的軼事,那些風流而富有文青范兒的高人故事,都不能代表那個時代,這個時代的真正呼聲就是予那萬千小民一個生路。所以,最終的革命成功了,帶著鐮錘標志的鐵靴踏碎了文青小資們的醉夢,撕掉了那看似美好實則已經潰爛的面皮,從最草根最接地氣的地方開始做,踏踏實實地改變這個國家的一切。

長遠來考慮,中國的紅‘色’革命不僅僅是驅逐日本侵略者,日本人走後就需要立即將中國最為畸形的一個政黨和利益群體,從已經比虛弱的中國母體身上,鏟除下來。也許有了齊願和轉輪王,摧垮kmt變得毫懸念,但是重建設這個國家、掌握這個國家可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的。

比如,一座城市被佔據了,如何去治理這座城市?這勢必需要數量很多的基層幹部,以及足夠好的群眾基礎。當地的權勢力量能不能配合,有沒有可以遵循的成熟的執政方針,面對各種突發情況如何解決。經濟建設方面布局,工農業發展方面的見地,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民族宗教問題的解決。這些對於稚嫩的來說,恐怕都是天書一樣地東西。疑,現在的還不具備這個能力,能夠在武裝革命勝利後,切實地掌控這個國家,並極地發展好這個國家。

只能在盡可能的時間內,積蓄足夠強大的力量以待變天的到來,接過這個國家的命運後,能夠走得加平穩和穩健。當然,說積蓄多大的力量才夠,這個沒有一個標準,也沒有說能夠完全準備充分的一天,但是最起碼在國家建立的時候,沒有什麽大的‘波’瀾,不會出現一些人趁‘亂’攪屎的情況。

齊願把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也沒有開著轉輪王滿日本的搞破壞,只是定期‘性’地有目的地洗劫日軍的一些物資,並造成一些破壞,多還是為了補充四軍的需求。實際他本人的‘性’格也不如老爹齊一鳴那樣熱血,對待民族國家的問題,也都相對理‘性’,只要認定了一個方案,便會一直走下去,不會受個人感情左右。

1941年的‘春’季就在一場蕪湖保衛戰的落幕中到來了。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種詭異的平靜,忙著壯大自身,國府軍還在懷疑地觀察情況,而小日本則基本上處於一種失去理智的‘迷’茫中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