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警大中華1985》三百八十五 戰爭的前奏
在正式戴好餐巾、拿起刀叉開始瓜分蘇聯這塊巨型蛋糕之前,齊一鳴還有一件事情要完成,這件事關系到國在東地區與美國爭奪影響力和存在感,並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自己的戰術影響力和威望。這件事情就是海灣戰爭

 這一樁公案其實各種因素縱橫交錯、錯綜複雜,兩伊戰爭期間,以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向伊拉克提供了30億美元的貸款和物資,支持阿拉伯兄弟國家抵抗伊朗。不過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方面卻想要賴帳,“兩伊戰爭,是它同伊朗進行的一場聖戰,是為抵製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輸出,是為了保衛阿拉伯民族而戰,並為此而流血犧牲。伊拉克所欠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貸款是伊拉克人用鮮血換來的信貸,科威特等國應從阿拉伯團結的利益出發,一筆勾銷這些債務。”

 這種聖戰理由自然不可能讓科威特等國一下放棄這麽大規模的借貸,況且伊拉克同樣是產油國,攢個錢並不困難。不過這裡又出了第二個問題,兩伊戰爭結束後,國際油價進行了一輪新的調整,從每桶2美元跌到了14美元。這一下使伊拉克的收入損失了幾十億美元。伊拉克認為,油價的下跌是海灣國家和美國的陰謀,科威特、沙特、阿聯酋等國不遵守歐佩克提出的最低建議價18美元,大規模超額出口石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扼殺伊拉克,摧毀伊拉克的經濟基礎。

 之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給阿拉伯聯盟秘書長卡利比的公開信,點名抨擊科威特和阿聯酋等國大量超額出口石油,損害了伊拉克的經濟利益,甚至將矛頭主要對準了自己的鄰邦科威特。

 信歷數科威特的罪狀,包括跨界開采伊科邊境的魯邁拉油田,偷采的石油價值達億美元;兩伊戰爭的第一年,科威特還把軍事設施修到了伊拉克領土上,認為一種對伊拉克進行軍事侵略的行為。

 阿齊茲在信聲明:“我們也只能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誰明目張膽地信奉這個政策,誰支持、鼓勵這個政策,誰就是帝國主義-猶太復國主義反伊拉克、反阿拉伯民族計劃的部分執行者,因為執行這項政策的時機正好與以色列和帝國主義者向阿拉伯世界、特別是向伊拉克發出威脅的時刻相吻合。伊拉克像所有阿拉伯石油輸出國一樣,其主要收入來源受這次石油價格暴跌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我們又怎能夠應付這個嚴重的威脅呢?怎麽保持力量平衡呢?伊拉克曾成功地確立了這個力量平衡,但為此伊拉克在戰爭期間儲出了它所能付出的一切代價。此外,這項政策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解決生死攸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在阿拉伯民族之際,科威特和阿聯酋政府究竟打算給它奉獻什麽樣的前途?它們在為什麽樣的政策、為實現什麽樣的目標而賣力?”阿齊茲在公開信說:“科威特政府對伊拉克進行了雙重侵害。首先,它侵佔了伊拉克一部分領土和油田並掠奪其國家財富,這種行為幾乎無異於軍事侵略;其次,在伊拉克成為帝國主義-猶太復國主義凶惡威脅的目標時,它又蓄意窒息伊拉克的經濟,這是一種與軍事侵略具有同樣危害性的侵害。”

 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伊拉克挑科威特的毛病都挑到這份兒上了,必然是對科威特心存不軌。果然,隨後伊拉克在與科威特的邊境上集結大軍,做出一副隨時都會采取軍事行動的樣。

 科威特當然也不甘坐以待斃,一方面強烈反駁伊拉克的所有指責,並向其他阿拉伯國家和聯合國緊急通報情況,另一方面自己也厲兵秣馬,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衝突。

 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讓整個阿拉伯地區都有些亂套,各國領導人多次進行緊急溝通,希望調解這一次的紛爭,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頻繁穿梭於伊科兩國之間,希望通過自己的斡旋解決爭端。穆巴拉克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停止攻擊宣傳和戰爭威脅。第二,把問題局限在阿拉伯范圍內,不使其以任何形式國際化。第三,在吉達雙方召開一次有埃及和沙特參加的會議。第四,在解決這場糾紛的過程,不討論邊界問題,以使問題容易解決。

 這些政治智慧都是金玉良言,如果能夠良好貫徹,對於解決問題是極有幫助的,就算是薩達姆也故作姿態,向外界宣示絕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雙方才在沙特的吉達做了下來進行談判。同時伊拉克軍隊從邊境後撤,似乎一片風雨有消停的跡象,讓人們大松一口氣。

 可是誰也沒想到,7月-l號到B月l號這場由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伊劄o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儲兼首相阿德o薩利姆o薩巴赫在吉達舉行談判,居然跟人們想象的完全不同。原本科威特已經準備在經濟議題上進行一些讓步,以期解決爭端換取和平,但易卜拉欣在會上不僅要求科威特賠償其經濟損失,而且要求租借科威特的布比延島99年,並要求科威特領導人去巴格達負荊請罪。

 這種近乎挑釁和侮辱的要求科威特自然不能答應,不過雙方還是約定了下一輪會談分別在兩國首都進行。

 除了伊拉克的咄咄逼人,其實美國的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伊拉克的決策。自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和伊朗關系緊張,美國就希望能在東扶植其一個能夠幫助美國遏製伊朗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伊拉克。

 所以,當伊拉克開始脫線地搞出了這麽多事情之後,美國不僅沒有站在立和公正的立場向伊拉克施壓,反而還不明確表態,縱容伊拉克,放出了一種美國會支持伊拉克的錯誤信號,而且還是多次放出。

 193年l月間,美國總統布什以“國家利益”為由,擱置了國會禁止進出口銀行向伊拉克貸款的決議案。2月2日,美國負責近東事務的副國務卿約翰刂正式訪問巴格達,他在與薩達姆的談話稱:“你們是本地區的一支溫和力量,美國希望發展與伊拉克的關系。”他還表示美國對伊拉克同科威特的邊界衝突不感興趣。2月15日,的一個節目,稱伊拉克為獨裁政權之首,薩達姆是著名暴君,並號召美國公眾反對他,稱這也是美國政府的觀點。薩達姆為此勃然大怒。美國國務卿詹姆斯o貝克隨即訓丨令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阿普裡爾o格拉斯佩向薩達姆表示道歉。

 2月2l日,布什政府再度反對了抨擊伊拉克人權狀況、不利伊拉克的國會決議-月15日,伊拉克不顧英國及其盟友的求情,以間諜罪處死英國《觀察家》報特稿記者法扎德o巴佐夫特-月2日,英國海關人員在美國警方的配合下,在倫敦機場搜獲了一批即將運往伊拉克的電裝置。英國警方聲稱這些裝置是核武器的引爆器,並因此逮捕了6名嫌疑犯,其包括2名伊拉克人。他們被指控涉嫌企圖把英國限制出口的核引爆裝置非法運往伊拉克,為此,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宣傳報道大肆攻擊伊拉克試圖獲得先進技術來生產原彈。

 4月2日,薩達姆發表電視講話強調伊拉克為保衛國家主權,不接受任何外來壓力和恫嚇。薩達姆還出人意料地宣布,伊拉克雖然沒有核武器,但已擁有先進的二元化學武器,並以此向以色列發出警告:“對真主起誓,如果以色列動用無論什麽手段攻擊伊拉克,我們都將烈火吞噬掉它的一半國土……對那些用原彈威脅我們的人,我們要用化學武器將他們滅絕。”

 老布什對此作出回應:“我認為這些講話很糟糕。 我毫不遲疑地堅決要求伊拉克放棄使用化學武器的打算。我想,這在安全問題上既無助於東,也無助於伊拉克的利益;我甚至要說,這會適得其反,我建議人們忘掉這些在於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講話。”可是這種模棱兩可而缺乏震懾性的言辭,不僅沒有讓伊拉克卻步,反而認為是美國的縱容,於是伊拉克的野心和大膽朝著更加不可救藥的方向發展了。

 七月份,包括美國駐伊大使格拉斯皮、助理國務卿約翰刂等人在不同場合都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美國無意卷入海灣國家的衝突當。這一系列的錯誤信號,讓薩達姆終於亮出了自己的屠刀,準備對科威特動手了。

 有人也認為,美國之所以放出一系列的錯誤信號,助長薩達姆的氣焰,是故意設了一個圈套給他,以此使薩達姆做出瘋狂舉動,美國隨後再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

 不過無論如何,B月2日巴格達時間凌晨2時,伊拉克軍隊動員14個師,總兵力10余萬人,在空軍的支援和海軍的配合下,大舉入侵科威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