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警大中華1985》六百三十 克什米爾(上)
ps:親,每天進吧記得簽到,看帖要回帖,還能加經驗呢。做人得有節操哦,思密達~
☆:簽到是人氣、榮譽的比拚,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紅警大中華1985》正式上架,請大家多到創世投月票,支持白面黑廝。

創世傳送門:-m-470.html
創世目錄傳送門:-m.html

PS:記得堅持‘簽到’哦,加經驗的時候,還能給紅警大中華1985吧一個好排名。
南亞次大陸猶如山羊的羊臉,而羊角計劃就像是兩支羊角插在了羊臉之上,只不過這兩支羊角是倒生的,會要命。印度本來算是地緣環境比較好的國家,在南亞一家獨大,要是北側沒有中國那簡直可以算是完美,況且就算毗鄰中國,也有世界屋脊的遮蔽,中國長時間內很難從高原上下來威脅到他們。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中國軍力昌盛,而且有著種種辦法能夠平衡掉高原和山地作戰的不利,印度能夠倚仗的最大憑借已經失去,而過於強大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印度人的夢魘。

  先是中國奇兵天降,攻擊了爭議地區的藏南,並且從印度人手中奪回了這一塊被印度非法控制數十年的土地;再是中國為了支持巴基斯坦,從新疆出兵,由阿賽克欽進入印度控制的拉達克,協同巴軍齊攻印軍,使得印軍遭受了重大損失,並且無法繼續穩住其在克什米爾的防線了。

  特別是在克什米爾上空,印軍已經基本丟失了製空權,原本僅有巴空軍的時候,印度空軍還能鬥個旗鼓相當甚至略佔上風,但當中國空軍介入後,印度空軍立即遭受了嚴重打擊,並且開始消極避戰,以減少空軍戰機資產的流失。

  西線克什米爾戰場中國並未派出太多五代戰機,基本上還是空軍的殲-9、殲-10等第四代戰機,不過規模上可是相當驚人的。在西線,中國空軍至少投入了一百架戰鬥機,以及一個團規模的逆火轟炸機,隨時根據需求投入戰場之中。

  印軍-29、F-15一開始面對的對手都是巴基斯坦-1、JF-8這樣的戰機,不是四代的輕型機就是三代老型號,戰鬥起來還是能夠佔到一定便宜的,在印軍回過神來之後,天空中的較量就變得異常激烈,基本上每日都有印巴雙方的戰機隕落於長空。印軍-1梟龍尚能夠跟-29較量一下,但是面對F-15的時候就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局面很快在中國人加入後發生了改變,中印西線戰場的首輪空戰爆發在拉達克地區首府列城上空。兩架印軍F-15在追逐巴軍一架JF-8戰機的時候,遭遇了趕來支援的中國殲-10超級猛龍戰機。中國戰機是四架殲-10組成的飛行中隊,在對付F-15的時候顯得遊刃有余。

  印軍F-15雖然是雙發重型戰機,但是殲-10B也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在航電系統上優於印軍的簡化版本F-15,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比較遠的距離上就發現了印軍戰機的蹤跡。同時,殲-10B也有著比較高的機鼻指向率,瞬盤的性能也更好,在機動的作戰中,嫻熟的中國飛行員很好地發揮出了自己戰機的優勢,在F-尚無法捕捉自己的時候,就出手發射導彈,印軍戰機接連被擊落,幾乎沒有什麽還手之力。

  要想中國飛行員現在基本都是保持大強度飛行訓練,基本上都是年飛行時數在300小時,而印軍的強度就遠沒有PLA厲害了,也就是在100小時左右,甚至還不能達到這個數字。而體系的訓練和實戰演練上,印軍比PLA差得更不是一星半點了。

  所以當印軍飛機碰到中國戰機的時候,就如同豺狗遇到了雄獅,根本不堪一擊,輕易就被撕碎。印軍在西線戰場接下來與中國戰機的戰鬥中,損失了更多的戰機,印軍還大量裝備的-21戰機被擊落的最多,支點和F-15也有一定損傷。而中國方面則是因為故障墜毀了一架殲-9影豹,所幸飛行員沒有事情,並隨後被抵達的巴基斯坦軍隊救走。

  其實在西線的空戰中,實踐的基本上都是十幾年前中國空軍的那些套路,通過更好的裝備實現先敵發現先敵打擊,基本在視距外解決戰鬥,中國空軍並未給殲-9、殲-10這樣的老戰機整合新一代的霹靂-10、霹靂-13和霹靂-14空空導彈,不過就算是PL-9和PL-12這樣的上一代空空導彈性能,也超越現在印軍使用的R-73、-9之類的東西。

  印軍一周內就被擊落了十六架戰機,引起了印度的極大憂慮,印度國防部這時候也有些病急亂投醫了,在印度宣布加入北約後,印度向北約盟國求援,希望美軍或者其他北約國家戰機能夠來到印度,協助印軍抵抗中國空軍。美國人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並且著手準備戰機轉場印度參與作戰的事宜,但是北約很多國家對此反應十分冷淡,並不打算介入到這場爭端中來。

  美軍計劃利用中東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的機場,從歐洲緊急調派大量F-15、F-16戰機前往印度,不過顯然中國在獲悉這個計劃後,必然會對此進行一定反應,而印度之外爆發的衝突,很可能不斷提高戰爭的烈度和規模。

  此外,美軍還計劃讓美軍航母來到阿拉伯海,在海上起飛戰機,對印軍進行支援,不過這裡面也有一定地操作難度。首先美軍一艘航空母艦被堵在了波斯灣裡面,要想出來,肯定要跟中國的航母戰鬥群過一過招。而且就算來到了阿拉伯海,起飛的戰機也隨時可能遇到巴基斯坦或者中國戰機的外圍攔截,能否抵達克什米爾還是個問題呢。

  印度雖然靠上了北約,但知道有些關鍵時刻求人不如求己,印度軍方痛定思痛之下,決心加強對於本國航空裝備的研發,從1983年就開始研發的光輝戰機,在印度人逗比無比的操作下,至今仍舊是沒有造好。印度人一會兒希望能夠做這個,一會兒又希望可以做那個,心思不停地在變化,而且在設計的時候,很多指標都不切實際,再加上印度人慢悠悠地做事態度,飛機還沒造好,可能政策、企業和行業體系都發生了變化,最終不得不推倒重來。

  印度人沒法自產的全部部件,自然就求助於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和以色列,不過進展仍舊緩慢。在焚旗戰爭爆發以後,印度人認識到了與中國空軍的巨大差距,知道想要抵抗中國人必須獲得更多更新更好的戰鬥機。

  難得這次印度國防部沒有再誇大其詞和吹得天花亂墜,光輝的重新計劃中,的定位已經明確,是一款第四代輕型戰機,能夠比巴基斯坦的梟龍更好,同樣也能夠與中國的殲-9、殲-10有一拚之力。

  印度能夠獲得來自美國包括F404發動機在內的諸多武器子系統,然後再邀請了歐美專家協助後,終於算是能夠將光輝戰機的方案完全搞定並且試行生產。這個過程中其實還出了一個笑話,因為印度人領導該項目,不是出什麽安全事故,就是負責人貪汙佔用經費,而且其管理能力也相當沒保障。在戰爭的威逼之下,印度人只能啟用了國外專家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這才是讓項目有了徹底的改觀。

  不過這事兒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中印正在交戰,印度就算是想要製造出戰績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的事情。而由於另一件印度國產武器在展場上表現實在不佳,也使得的發展備受關注和質疑。

  另一位面中印度主要的武器提供國是俄羅斯,從戰鬥機到坦克,各種武器裝備包括武器的合作研發,印度都是指望俄羅斯只有在2010年前後,美國要搞亞太再平衡需要拉攏印度,才開始向印度提供大量武器。

  本位面中,俄羅斯受到重創,而美國更迫切需要印度來製衡中國,所以對於印度的扶植也是不遺余力的。不僅美國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向印度提供了M1A1主戰坦克,而且還開放了一些技術給印度,並協助印度完成了他們“國產”的阿瓊坦克的研製。

  阿瓊坦克的上馬其實跟差不多年份,另一位面中也是三十年時間沒徹底完成,體現了印度人做事的逗比精神和奇葩。不過印度人就算逗比,面對北方強鄰的威脅,還是不得不盡量增強自身實力的。阿瓊坦克也就是在這種危機感中誕生的,印度沒有給阿瓊坦克設置太高的標準,並且特地加上了要能夠大量生產這樣現實而不印度的條件,最終促成了阿瓊Mk1順利完成並交送部隊使用了。

  不過這種現實版的阿瓊,雖然價格降下來了,但是作戰效能卻不敢恭維。印度雖然瞄準了第三代坦克去的,但是阿瓊問世之後,也就是T-72坦克的水平。德製1200馬力的發動機,來自以色列的複合裝甲,來自美國的120mm坦克滑膛炮,這些東西都算不上最頂尖的,整合之後阿瓊也算是一款實用的坦克,但是相比中國的99式、VT-1A、VT-4等主戰坦克,實在是差距不小。

  印軍在克什米爾的第一裝甲師就裝備了一部分這些寶貝的國產坦克,由於很多部件產自國外,而且印度一直無法提高自己的產能,所以阿瓊主戰坦克的生產速度就提不上來,雖然已經定型不短的時間了,但印軍裝備量現在仍舊不超過一百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