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警大中華1985》六百二十六 巴鐵的策應
紅警基地的建立很快,其實齊一鳴所需的主要就是那個冷凍空間裝置,能夠將儲存在那裡的紅警軍團直接傳送過來,參與作戰。{首發}其余的造兵建築倒是不那麽著急,齊一鳴現在也不缺少這些產能,反而供應基地生產裝備和部隊的資源,略微有些跟不上了。

 再者說,PLA不會把所有的戰鬥機會留給齊一鳴的紅警軍團的,紅警軍團的主要作用還是擔任輔助性角色了。不過齊一鳴預估,如果大戰真的爆發,在PLA難以一時間快速擴張軍隊規模的時候,他的紅警軍團還將是戰場上的主力。

 為了支撐PLA和紅警軍團大規模在南亞次大陸的軍事行動,充實的後勤保障必不可少。雖然前期在藏南中國軍隊旗開得勝,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即便是有紅警基地的支持,前線軍隊仍舊需要大量來自後方的後勤保障。

 為此,軍方策劃了兩條通路,一條就是讓工程部隊從墨脫向南,一路搶出一條貫穿藏南到印度東北地區的鐵路,由於此時國家已經掌握了不少極為先進的工程裝備,所以雖然任務艱巨,但是在數月之內修出這樣一條鐵路也不是不可能。另一條路則是從雲南經緬甸,然後直接從緬甸到印度東北部。這條路相對來說好走一些,不過借道緬甸,自然就需要把緬甸也牽入這場戰爭中。

 緬甸被中國控制多年,這會兒也算是養得比較熟了,緬甸也是一直在國際上與中國步調保持一致的國家,更是上合成員國。中國對印度的開展,也是緬甸對印度的開戰,戰爭從藏南蔓延到印度更多地區後,緬甸也必然會參與進來的。這一點就是個過程問題,所以不存在什麽難度。中緬之間也修有鐵路,不過從緬甸到印度東北部,則是路面條件比較差的公路了,也只能盡可能地將其利用起來,避免出現損失之類。

 現在能夠比較保證的運輸模式,還是空軍的戰略運輸機和空艇部隊,即使運輸成本稍高,但是時效性能夠保證,一次也能夠運送上千噸的貨物,絕不含糊。歸根到底,從西藏到南亞和從緬甸到南亞的鐵路都是需要修的,只要鐵路修通,中國對於未來這裡的國家的控制力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現在中國最犀利的武器不僅僅是自己的強大軍隊,來自中國的資本和商品更是中國施加影響力的絕好利器。比如在上合組織內部,不是沒有一些民族主義分子反對中國主導自己的國家,但是隨著經濟的高度聯合以及文化的不斷溝通和融合,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為大量的中國商品提高了他們的生活,來自中國的投資提供了他們的工作,繁榮了當地。要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就必須實現經濟上的統一,中國便是用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進而控制整個上合組織的,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國家會越來越像中國,當然中國也會一定程度上受到它們的影響。

 在中國發動了對印度的攻勢之後,還有一個國家沒有閑著,那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本位面中同樣與中國發展了非常深厚的友誼,以及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系。不過由於另一位面的中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所以中巴友誼就顯得十分突兀和珍貴,但本位面中中國領導上合,盟國很多,而巴基斯坦出於現實的考慮,並沒有加入上合,不願意過分得罪美國人,企圖實現在兩個超級大國間的平衡,所以相對來說中巴關系也沒有那麽獨特和重要了。

 不過作為中國重要的友邦,而且還是利益攸關方,中國在派遣部隊進入藏南和其他中印爭議地區時,提前對巴基斯坦進行了通告,巴基斯坦得聞這則消息先是十分震驚,但很快又是狂喜。

 中國軍事實力怎麽樣,巴基斯坦十分清楚,巴基斯坦很多軍方人士都認為中國的軍力比美國強,在印度洋地區則更是這樣。而顯然印度是不具備這個實力抵抗中國的,即便印度動用核武器,也只能招來更恐怖的核反擊,而印度如果不想再像1962年一樣被中國人凌虐,肯定就要壓上大量的部隊抵擋中國人的步步緊逼。而這個時機,則對於巴基斯坦人來說格外重要。印巴在克什米爾的爭奪不曾停歇,並且交火不斷,趁著這個機會如果能夠在克什米爾取得優勢,甚至全境佔領,絕對是幸福無比的事情。

 於是在中國開進藏南的三天后,巴基斯坦在印巴邊境地帶也策動了一次攻勢,而且這一次巴軍罕見地出動了空軍,多架-1梟龍戰機掛載對地攻擊武器,轟炸了邊境的印軍,印軍也不甘示弱地出動了多架戰機回擊巴方。巴方也有多架自行生產的JF-8戰鬥機(接受中國沈飛技術轉移的殲-),跟印軍空軍進行了空戰,結果是互有損傷,印軍損失了三架,巴軍損失兩架。

 不過,巴軍的地面部隊則是凱歌高奏,突破了印軍的把守,直接攻入了印控克什米爾的腹地,與印軍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戰鬥。巴軍在裝備上相比中國軍隊自然是差了不少,不過巴基斯坦也是引進了不少來自中國的先進裝備。像是這場戰鬥中,巴軍出動了數十輛主力坦克VT-1A,面對印軍以T-72為主的裝甲部隊,算得上是佔盡便宜。

 然而對中國軍隊沒什麽太大作戰意志的印軍,也許面對巴基斯坦這個宿敵的時候有士氣或者戰力的Buff效果,所以抵抗還是相當激烈的。再加上雖然巴基斯坦建軍師承中國,不過也沒有學得特別像,所以跟印軍打得也只是半斤八兩。巴軍是使用了類似添油戰術,不斷投入新預備隊,然後將不堪久戰的印軍給衝垮的,真的作戰上,兩國軍力其實相當。

 七十年代初的第三次印巴戰爭距今已經有三十年了,巴基斯坦人對於印度將東巴西巴肢解還懷有深切的仇恨,同時克什米爾問題懸而未決,更讓巴基斯坦人在對印度發動戰爭上面比較堅決。這一次有中國人在前面當MT,吸引了印度的主要仇恨,巴基斯坦就立即跟上企圖用西部的優勢兵力,拿下查謨克什米爾地區,從此徹底解決與印度的領土爭端,就像中國打算的那樣。

 巴基斯坦並沒像中國發動焚旗戰爭一樣,實際上已經準備了很久的時間,從中國通報巴基斯坦戰爭的可能性算起,他們最多也只有不到十天的籌備。所以,巴軍一出手就務求是雷霆萬鈞,能夠對印軍實現壓製。不過在邊境防備巴基斯坦的印軍力量可比在偽阿魯納恰爾邦守備中國的印軍強大的多,而且在規模和裝備上,印軍相對巴軍還是比較佔優的。印度這些年從美國購買了不少的武器裝備,三分之二用於對付巴基斯坦,剩下三分之一則防備中國。

 巴基斯坦所佔據的最大優勢,其實就是在印度東北方中國牽製了印軍的後續兵力,使得印軍無法同時應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同時入侵”,不管此時向哪裡進行增兵,都有可能造成防守漏洞,從而更是惡化戰鬥局面。

 印軍剛剛調集了兩個軍的部隊準備開往東北部迎戰中國軍隊,可是攪局者巴基斯坦出現後,印度就有些急紅了眼了。印度總理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征調更多的可用之兵分別向兩個方向派遣部隊,尤其是查謨克什米爾的方向,印度絕對不容許有半點失誤。

 印軍重西而輕東,自然給巴基斯坦軍隊帶來了更大的險情,巴基斯坦在經歷了最初戰鬥的連勝之後,還是在克什米爾遭受到了印軍的猛烈打擊,雖然損失並不是很慘重,但是只能節節敗退,剛剛奪取的一些地區再度落回了中國人的手中。

 齊一鳴覺得, 畢竟巴基斯坦與印度抗衡從國力上就是有所差距的,僅讓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對付印度、牽製印度,還是有些力有不逮的,要是讓印度人兩線作戰,首尾難顧,就得增強印軍在西線的壓力。

 中國的一支山地機甲作戰旅從阿賽克欽出發,越過群山直接攻入了印度的拉達克地區。雖然規模上中國軍隊不及巴軍大,但是作戰效能上卻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機甲部隊在空軍的配合下,連續突破了印軍的防守,並且殲滅了大股駐守拉達克的印軍,建立了中國對拉達克地區的實際控制。

 拉達克向來有小西藏一稱,當地居民主要是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在歷史上也與中國有比較深的淵源,雖然這裡並不是爭議領土,但是中國也向來不承認印度對於拉達克的主權所有的。

 側翼中國部隊的出現,立即緩解了西線戰場巴基斯坦的壓力,而印度則更加面臨著兩難選擇,是先平西再顧東,還是先掃東再管西。現實是,印度無法同時顧兩頭,就算一頭顧一頭放,顧的這一頭都不一定能夠打贏,一時真是無比糾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