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警大中華1985》五百五十九 官司
ps:親,每天進吧記得簽到,看帖要回帖,還能加經驗呢。做人得有節操哦,思密達~
☆:簽到是人氣、榮譽的比拚,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紅警大中華1985》正式上架,請大家多到創世投月票,支持白面黑廝。
創世傳送門:-m-470.html
創世目錄傳送門:[url]-m.html [/url]

PS:記得堅持‘簽到’哦,加經驗的時候,還能給紅警大中華1985吧一個好排名。
商貿部調查團代表在美國紐約發表公開聲明:“……我國對於一些失信媒體對於我國產品質量、信譽和形象進行無端詆毀十分不滿,並表示憤慨和強烈抗議,我國將聯合受害企業,以及中國在美商會,經貿協會等組織機構,循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有國家力量加持的中國企業,在美國表示的氣勢洶洶,特別是調查團力量強大,直接揪出了那次所謂聯合調查的證據,證實了這次調查是帶有指向性,具有偏見的,且以破壞中國商品形象與聲譽為目的的惡意報道,這就使遠道而來的中國人反而佔了理,就算是美國人想要支持本國的媒體和企業,都有些張不開嘴。

  戰略局經濟領域的高級特工賴振平也親自出馬,來到美國協助商務部進行起訴美國這幾家媒體和背後主使的美國企業。既然在美國進行起訴,肯定會遇到重重阻礙,但是在美國要是獲得了勝利,絕對是一次揚眉吐氣,甚至在全世界范圍內對抗其他國家的貿易壁壘,都是一次有效的震懾。

  吃了虧絕對沒有白吃的道理,個人之間還能講一講吃虧是福,但是國家間的博弈,那吃虧就是好欺負了。於是國家拍板,這個官司一定要打,就算是耗費上百萬美元的律師費養活美國的那些訟棍,也得將官司打贏。這可不是幾百萬美元的官司,而是關系到未來中國商品出口美國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事情。

  因為這場風波影響巨大,引起了美國社會甚至全世界的關注,所以一些律師事務所主動找中國方面,希望能夠承接這場舉世矚目的官司。話說美國律師這個行業向來缺少所謂的節操,小節上他們可以將重刑犯說成守法公民,大義上如果價錢合適賣一賣國也未嘗不可。

  律師們可不覺得幫著中國打贏官司會影響未來美國商品和製造業的繁榮,他們隻清楚,中國方面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證據,而且對方確實有惡意報道的事實,這個官司也有了足夠的曝光度,只要投入足夠,打贏這場官司並不特別困難,而借著這個官司,可以讓一些律所聲望拔高。

  很多律所可能勝訴率很高,但是並不出名,原因是他們無法受到一些大財團大富豪的信任,也無法受到什麽上流人士的青睞,而如果這些律所能夠代理一兩個在社會上影響巨大的案子,那麽他們立即就會水漲船高,從而躋身一流律所之列。

  不少律所都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寧願少拿一點律師費,也要幫中國打這場官司。更何況中國這麽大一個國家,也根本不差錢。

  美國政府自然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太過拉偏架,如果證實幾家媒體確實存在失實報道甚至惡意攻擊,那麽他們給他們說了話,自己的臉上也掛不去。可是美國也不希望中國商品在本國市場賣得太好,所以只能施加一點其他層面的努力,希望能夠讓中國敗訴。

  雖說美國一直標榜自己的司法獨立,但實際上只要司法的是人,就一定受影響。參與案件的法官,必然會被耳提面命一番,而更加蛋疼的是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案件,美國還是用陪審團制度審理的。

  陪審團成員的遴選本身就存在著巨大悖論,要求對案件的公正處理就需要陪審團成員對案件背景和細節有著知識結構上的了解,以此案論,就是要了解一部分中國經濟的知識,而遴選陪審團成員為了公正,把那些因為事先具有和案件相關的經驗而可能產生偏見的候選人篩選出去,以保證案件公正審理。這樣一來,其實最大限度內使得陪審團成員是偏向本國而不是外國企業的,即便是外國企業或者組織佔理,而陪審團實際上是保有偏見性的,也對於外國企業和組織造成不利的影響。

  可以說,中國商貿部起訴幾家媒體的惡意失實報道的最大敵人,就是美國的陪審團制度了,誰也不清楚這些陪審團裡有沒有那種幫親不幫理的人,最終選擇包庇犯罪者,而反而倒打一耙讓中國人受損。

  美國人自詡自己的司法制度健全而公正,他們最多對結果表示遺憾,可從來不會把問題上升到體制方面。

  齊一鳴認為,中國必須在這個問題上反擊美國,中美貿易對於中國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美國方面出於各種考慮建立起來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如果不能把這個勢頭壓下去,那未來中國面臨的麻煩將會更多。

  此外齊一鳴還力主用世貿規則對美國施壓,並在全球范圍內提前倡導自貿協議,將中國打造成自由貿易的主導國,而弱化美國在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方面的世界領導地位。

  倒是美國對中國豎立起的貿易壁壘,大多集中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比如紡織品、輕工小商品之上,因為美國尚未完成自己的產業轉型,還有大量的企業從事這類生產,而這些同類中國產品對他們的衝擊是巨大的,所以美國不得不高舉免戰牌,保護這些產業,順便想辦法將這些已經競爭力稀薄的企業進行轉型。大概美國也有點清楚,這樣的手段不可能一直用下去,而貿易保護羽翼下的企業和產業,是不太可能成長起來的。

  另外,中國產的機械、汽車、飛機和船舶、化工製品等,美國也主要以遏製為主。機電類產品中國也攜巨大的成本優勢,甚至在質量上也不差,美國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選擇了中國機械,這也導致了一些美國老牌重工企業的蕭條甚至倒閉。而作為汽車大國,中國大舉向美國出口整車,也讓美國十分不安,最終美國不僅對進口汽車設置了高昂的進口稅,而且還逼迫中國汽車企業在美國設廠,才能夠順利在美國銷售。這讓齊一鳴有一種另一位面中國國內汽車銷售市場的即視感。

  為此中國的不少汽車企業都采用兩手策略,一方面繼續向美國出口整車,另一方面將組裝廠安置在美國,然後從中國發配件進行最終組裝,繞過歧視性的貿易。
就很多方面來說,中美的貿易糾纏,可真的算是鬥智鬥勇了,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之各顯神通,為的就是更大的利潤。

  現在其實還不是大多數美國企業選擇購買中國機械,或者普通美國人購買中國車的時候,但是這股風潮如果繼續下去,他們都會知道使用中國產品的好處,那樣對於美國的衝擊將會是巨大的。

  第三次技術革命之後,美國的產業重點是放在了產業、生物科技之類的高新產業上,但是傳統的製造業才是美國保證自身強大的基礎,等他們慢慢腦殘瞎搞之後,發現已經被趕超了,這才火急火燎地重新喊出了振興製造業的口號。

  倒是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如電子產品、高端藥物還有一些美國不具備生產和加工能力或者製造成本高昂的產品,美國並沒有課重稅壓製,因為這些也是他們急需的東西,恨不得中國可勁幫他們生產製造。

  另外在文化類產品上面,中國商品倒沒有受到太大掣肘。美國似乎對於中國文化輸出頗有不屑一顧的態勢。如中國電影電視之類的東西,因為文化差異存在,所以並不是特別受歡迎,中國的電影電視在東北亞、東南亞地區接受度比較大,也出現了一些華粉。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也就是一些中國出品的科幻類作品,美國人對於歷史、文藝之類全然沒興趣,但是超能力、星際大戰之類卻極為癡迷。

  這幾年倒也有幾部比較出名的中國影視作品登陸美國引起廣泛反響的,無一不是科幻超能類的作品。 甚至國內一些影視公司也看準了這個市場,專門適應歐美國家口味,甚至邀請一部分外國演員進行拍攝的科幻作品,然後再外銷,成為了一個走俏的行業。反正在影視製作和特效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

  倒是近乎不分類型在美國大行其道的中國文化產品,是各種遊戲,而且以電腦遊戲為主。中國在幾大城市興建的軟件工業園區,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職能產業就是遊戲產業。因為齊一鳴拿的都是後世現成的經驗和現成的遊戲作品,所以經由製作團隊稍加潤色,然後添加中國色彩,尤其是中國價值觀,再推出到國外市場,所以格外受歡迎。

  由於中國地拔高,所以此時主流機性能基本上已經達到了21世紀初的水平,這也為很多比較複雜的遊戲能夠運行提供了基礎。

  即時戰略類遊戲裡,三大即時戰略遊戲已經出現,《紅色警戒》這個實在不敢拿出來了,不過星際爭霸、帝國時代和魔獸爭霸都已成功推出。

  第一人稱射擊中,CS倒是並未出現,以戰地1942為藍本的戰地系列也被中國藝電成功剽竊而來。經典RPG中,大菠蘿也被打上了中國設計的標簽。運動類中的什麽足球、籃球、棒球、冰球遊戲也都找到了自己的遊戲粉絲群。甚至大富翁這類遊戲也不被放過。

  中國製作的遊戲佔據整個美國遊戲市場的近9成份額,算得上是中國最先一統天下的領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