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警大中華1985》五百三十四 日本的新F-二
永久網址,請牢記!

 說起來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是比較奇葩的存在,一方面安於做美國的軍事附庸和小弟,一方面則野心勃勃。(首發)中國的崛起自然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也著力加強自衛隊的建設,不過在軍事技術方面,日本人卻絲毫不介意從中國得到“幫助”。這大約與日本人實用主義和善於學習的民族性有關系。

 他們不害怕從中國得來的軍事技術會讓中國軍隊更了解他們,內心裡的傲氣使得日本人自覺,吸取了這些東西他們可以創造出比中國武器更好的裝備。

 除了日本獲取了中國提供的春潮級潛艇設計方案和資料,日本也在其他領域內積極地尋求合作和技術轉讓。齊一鳴將日本作為將來的一個敵手,雖然看不上日本的軍事能力,但是如果養肥了它也是很麻煩一件事,所以基本上對日本保持嚴防死守的狀態。只有少數的方面,本著坑日本和坑美國的態度,才多少放出去一點有瑕疵的技術,故意忽悠他們。

 其中最顯眼的一件便是日本的FS-X計劃的招標。日本長期處於美國的監視之下,不過仍舊按部就班、暗度陳倉地發展自己的軍工業,雖然有很多軍工部門缺失關鍵技術,體系也不完善,但是不能夠否認,日本具有自製大部分武器的能力,這裡麵包括了海軍艦船,也包括了空軍戰機。

 FS-X計劃的直接產物就是有“平成零戰”之稱的F-2戰鬥機,它是以美國F-為基礎研發的一款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主要是進行反艦作戰,要求能以掛載4枚反艦導彈,達到800公裡以上的作戰半徑。最開始日本雄心勃勃地希望以三菱設計的JF-210為藍本,提高本國的航空製造能力。但是日本畢竟是被閹割過的,自主決定能力比較差。而且他們本來也是打算自己蓋房,由歐美國家技術添磚加瓦,最終自己坐收漁利,獲取更多的技術。

 可是美國人不吃這一套,對日本進行了施壓,最終日本放棄了外形頗似鷹獅的JF-210計劃,改與通用動力(後來F-16產權歸屬了洛馬公司)合作,生產F-2戰機。而美國人也獲得了合同中40%的生產份額,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日本人一直都沒有放棄自製戰機的希望,這套著韁繩的野馬本性是不安分的,只不過美國人的繩索勒得太緊,讓日本很難找到突破口。三菱是可以設計JF-210,但實際上其設計還是相當不成熟的,不管是從吹風洞修改啟動,還是最終的系統整合,日本人都缺乏經驗和能力,他們就算要進行這個自製戰機的計劃,也必須有美國乾爸爸的幫助。可是美國乾爸爸唯利是圖,不可能放棄白花花的銀子,自然一腳踹翻日本人自製戰機的美夢,強迫他們接受了從F-16基礎上變化而來的F-2。

 本位面中,情況發生了一點點變化。原本美日在1988年就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作為合研F-2戰機的開始。但日本人歪主意多,找到了一個新的辦法,既是強迫美國人讓步,也是留下一點自製戰機的希望。

 三菱的JF-210實際上並不存在成真的可能性,就像後世日本又搞F-3心神戰機,實際上作為技術驗證機的可能性更大,而本身自己的工業能力受限,無法將其完善成真正的一流戰機。但日本取巧了,在系統總裝合同中敗給三菱重工的富士重工(斯巴魯),原本也是非常有名的航空製造企業,具備一定的航空製造能力。

 富士重工並不甘心於長久作為一家汽車生產商,而放棄自己的本行,所以勵精圖治希望有所改變。這時候齊一鳴安插了一名紅警間諜進到富士重工擔任高層管理者,借著這條線,富士重工從中航工業得到了一份完整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的設計。

 這份設計當然不是中國自用的殲-10或者殲-8V,說起來也頗為有意思,這份設計的來源是已經不可能再出現的台灣空軍IDF戰鬥機。台灣被收復以後,台灣中山科學院的各種資料都被接收了,雖然這些東西大多數對於國家顯得很落後,但是有些玩意兒還是能夠收拾一下弄來騙錢的。

 齊一鳴拿走IDF的設計之後,利用基地強大的演算和完善能力,再加上一些紅警航空工程師的幫助,最終把IDF這個先天性殘疾的戰鬥機,修改為了一個中型多用途戰鬥機。

 設計師將IDF放大了一些,機長增加到了16。6米,已經超過了F-16,另外那兩具可笑的發動機,也設計成了WS-13或者F404這樣的中推。機翼進行了放大和修正,以使得其獲得更高翼載荷,能夠滿足攜帶4枚反艦導彈的作戰需求,其余一些地方則留出了比較大的修改空間,目的就是留給日本人自己。

 這款新戰機的進氣道類似F-18的加萊特進氣道和陣風的三元軸對稱進氣道的結合,其實原本可以做成完整的加萊特進氣道,即後掠雙斜面超音速進氣道,但齊一鳴不想給日本人這個技術,直接改變了一下三元軸對稱,使其具備一點後掠特性,在邊條翼翼根之下。

 另外留了一手的是,當初這個飛機設計時,是有一堆前置近距耦合鴨翼的,這樣必然可以增強戰機的機動性,但考慮到未來這個戰機可能會是敵人,所以齊一鳴取消了這個鴨翼,使其外觀上,基本上類似於另一位面台空軍的IDF戰機。

 即便是這個戰機設計,是基地和紅警設計師隨手所做,但足以見出功底深厚,顯現了航空設計大國的底蘊,普通的國家是絕對搞不出這些東西的。

 富士重工花費重金,從中航工業購得了這個戰機的設計資料,甚至齊一鳴還故意派了一些紅警工程師,偽裝成外國人,進入富士重工的團隊中,從而使富士重工得到了更強的設計和系統建設能力。自然,這些人齊一鳴想要撤回的時候就可以撤回,能夠好好陰日本人一把。

 即便是日本的工程師跟著他們能夠學到一些東西,但短時間內想要得到質的提高,是絕對不可能的。等他們差不多學到東西時,中國說不定已經把日本打成了一片廢土。

 得到了這份設計圖,日本如獲至寶,政府一方面跟美國人虛與委蛇,而一方面則推進這份名為“疾風二式”戰鬥機的自製。疾風是二戰時期日本中島飛機公司研製的陸軍戰鬥機,被認為是二戰時日本最優秀的量產戰鬥機。中島就是富士重工的一部分,使用這個名字,也體現了富士重工希望重興自己航空製造的決心。

 一方面FS-X計劃因為日本始終沒有撥付研製經費而近乎停擺,另一方面,日本則通過由中國獲得的設計,照葫蘆畫瓢,能夠自產的零件就自產,不能夠自產的就從中國訂購,最關鍵的部件就是兩台WS-13中等推力發動機,以及一部分電子設備。

 在1992年底,富士重工製造的疾風二式原型機順利下線,並進行了首飛測試,穩定性、機動性、操縱性都十分良好,沒有出什麽問題。消息傳出後,美國方面毫無意外地震怒了,要求日本給出解釋。不過日本方面也毫無意外地繼續裝傻充愣。

 這個時候美國人就淡定不能了,如果說FS-X計劃推進順利,他們自然還有談判的余地,可是因為日本人的虛與委蛇,以F-16為基礎的日本戰機基本上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事情,可疾風二式已經完成了首飛,日本自製第四代戰鬥機的事情已經無從更改。

 美國人當然是對中國人背離裡賣技術賣設備好一陣抱怨,可是抱怨不能解決問題,幾個美國國防承包商只能跳出來,提出與日本在疾風二式的基礎上提供比中國更好的設備。

 這個並不是說瞎話,因為齊一鳴為了限制日本,給出的一些設計其實都是中國空軍看都不會看的東西,那款WS-13發動機甚至還是早期版本,最大後燃推力也不過72千牛。而沈飛製造的殲-8V的最新型號使用的矢量發動機,以及梟龍的最新版本,推力都已經達到了100千牛。

 另外諸如內部的電子器材, 都是七八年代主流技術,比PLA自己使用的技術,落後差不多20年。比如使用的飛控系統,雖然不至於類似米格-29的液壓飛控,但也不過是早期F-16使用的模擬電傳飛控,全無什麽先進性。

 美國公司提出,幫助日本方面完善這幾方面還不夠先進的地方,日本將這些部件外包給美方生產。日本當然知道不能讓乾爸爸太生氣,也有些得了便宜賣乖,最終將大約20%的系統分包給了美國企業,而自己佔到了大頭,算是極度削減了疾風二式的生產成本。分包給美國的部件,主要包括F404發動機,三余度電傳飛控等等。此外,還有約8%的零組件自產不了需要從中國進口,價值也不是特別高。

 因為省下了被美國人騙取高額的研製經費,直接花錢從中國那購買的成熟設計,疾風二式的造價比原本近億美元的單價,削減了百分之五十,雖然仍舊貴的嚇人,但好歹也不算太過分。所以日本防務省比另一位面大幅度增加采購數量,達到了250架之多。

 百度快速搜索:本書書名+

 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