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紅警大中華1985》五百四十六 東非競逐
在東非,戰亂可謂是一直影響著這個地區,除了少數國家能夠維持大體的和平,其他國家都處在嚴重的內戰之,這裡面有兩個典型,索馬裡和蘇丹。而這兩個典型在現在還具有特別的意義了,因為世界上的兩大強權,正在這裡下一局大棋,這兩個國家就是他們的棋枰,他們各自在一個國家主持維和行動,兩個國家的局勢好看,完全就是他們手腕和臉面的問題。

 索馬裡是國內縱橫著各種軍閥野心家,他們無知而野蠻,搶奪聯合國送去的人道主義物資,而且不斷地將戰火燒在人民的頭上,這樣的不義之人,自然要受到美國及其號稱民主自由的西方盟友的譴責,而且他們也不覺得在索馬裡會遇到什麽太大的困難,美軍派出了士兵,聯合其他國家的維和部隊,在這一地區維持秩序,保護民眾。

 而蘇丹的情況則是另外一回事,這個國家原本是英國的兩塊殖民地,北方的地區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南方則主要是信仰基督教和原始崇拜的土著,兩個殖民地合並成一個國家後,北方蘇丹人對南蘇丹人進行了打壓,而且在1970年代末,南蘇丹發現大油田後,北方蘇丹人十分覬覦這一重大的經濟利益,千方百計想要打入其。

 所以在八十年代初,蘇丹爆發了內戰,起因是總統賈法爾·尼邁裡宣布取消南方自治,並在南方實行伊斯蘭教法,這引起了南方非穆斯林居民的反感和不滿,名為約翰·加朗的南方上校,策反了一部分黑人士兵,發動了兵變,並組成了蘇丹人民解放軍,與北方進行武裝鬥爭。

 在非洲打內戰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動輒就是打一二十年的戰爭,實際上死在戰場上的人是有限的,更多的人死於波及以及饑荒,這場內戰打了好多年,在另一個位面以2l世紀後南蘇丹的**而算是畫上句點。只是精確的說,內戰結束了,因為這不是一個國家了,但世紀南北蘇丹的戰爭一直在持續著,針對油田、水源等利益,紛爭不斷繼續。

 其實內戰這回事,外人來了很難評理,除了美國這種喜歡插手別人內政的,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表示,往往就是呼籲保持克制,對話解決問題之類。

 聯合國通過了處理蘇丹內戰問題的決議後,就由國領銜,帶著多國維和部隊進入了蘇丹,開始調解內戰。而齊一鳴也是積極地參與其,將自己的力量向蘇丹滲透。

 從一開始國維和部隊進入蘇丹的模樣就不是像進行什麽維和行動,國大約派出了陸軍一個旅千多人進入南蘇丹,跟普通的維和部隊不同,這支陸軍旅是全機械化部隊,裝備的全部都是pLAR杓主戰裝備,什麽99坦克、09步戰之類,一樣也沒落下,甚至連武直-10這樣攻擊性明顯的裝備都有。

 不僅如此,國維和部隊還帶來了規模不小的工程部隊,他們從進入南蘇丹開始,修建什麽板房營地先不說,為當地人平整道路也算了,但是他們修建軍用機場到底是怎麽個節奏,老外們看著忙得熱火朝天的國工兵,簡直都要醉了。

 更關鍵的是,戰力強悍的國部隊進入戰區後就開始把控各大交通要道,實際上就是將南北蘇丹的武裝力量分開了,這樣效果當然很好,南北蘇丹的交火變得越來越少,因為國人擋在了間,他們打不起來了。這樣一來對於南蘇丹來說就是優勢了,他們可以頂住更強的北蘇丹軍隊,然後在本方的地盤上壯大起來。不過,南蘇丹人要想越過國防線攻擊北蘇丹,國部隊也會阻止他們。

 這種行動當然不是標準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應該做的事情,主動搶佔交通要道和核心設施的手段,必然是主動攻擊南北蘇丹的軍隊,而這是聯合國安理會所不提倡的東西。奈何帶著藍盔的國維和人員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僅僅用了兩周時間就迅速控制了局面,使得戰爭的烈度大大減弱。

 這當然也導致了一些不滿國的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認為國是以維和之名,行侵略之實。特別是主動出擊以及修建軍用機場和其他軍用設施的行動,確實有些讓人說不過去了。

 不過國方面裝得好像是小白兔一樣,什麽錯誤都沒有犯下,即便是在外交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到這個問題,女發言人還義正言辭地反駁道:“國維和部隊為促進蘇丹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敦促各方不要別有用心地渲染國威脅,把自己邪惡和肮髒的心理推己及人,多為蘇丹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做有益的事情,少說無益的話。”

 反正不管怎樣,國是掌握住了南北蘇丹的火氣,這兩邊就算是想要互相打生打死,也不具備這個能力了,以他們一群用AK4運輸後勤靠牲畜和腳底板,極其缺乏重武器的軍隊,對抗體系完善,裝備先進現代化的國維和部隊,絕對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如此,南北蘇丹知道打下去不可能了,還不如繼續和談,而且鑒於國地剽悍,南北蘇丹還共同地找了國作為調停人,斡旋他們之間的衝突。而趁著這個機會,齊一鳴灑出了大批的紅警間諜,開始滲透進入南北蘇丹的官方組織,特別是還沒有完全成型的南蘇丹政權,幾個當權派都被替換成了紅警間諜,而普通的間諜也從低層開始往上爬,可能用不了多久,南蘇丹就會持續性被國掌握。

 北蘇丹的情況也差不了太多,雖然滲透工作並不如在南蘇丹力度大,但齊一鳴主打的是傳統的兵變路線,他開始在北蘇丹軍隊培養實力派和野心家,然後控制他們推翻現在的蘇丹政權,從而獲得北蘇丹的政權。

 這樣一來,在他的遇見之,這東非最大的國家就會落入到他的手。蘇丹人口不少,而且資源豐富,雖然因為長期戰亂而經濟落後,但是進行一定扶植和幫助,其經濟發展不會比尼日利亞、安哥拉這樣的國家差太多,掌控住這個東非國家好處巨大,經濟上撇開不談,背面對於東大國埃及具有牽製力量,而且還地處紅海,便於加強東控制力,向南還接著廣闊的部非洲,形成影響力的輻射。

 根據南北蘇丹在京師的會談,兩方達成了一個初步的意向性協議,雙方將在國家體制、主權等問題上進入深入討論和研究,期間進行停火,並停止對對方進行的任何侵害,停火由國作為監督者和觀察員,同意國在蘇丹進行一定比例的駐軍,以監督和阻止雙方的軍事行動。

 這樣的一份協議雖然讓世界看到了蘇丹和解的曙光,但是很多人還是跟吃了臭蒼蠅一樣難受。因為那個監督方在此地駐軍這樣的條款是怎樣出現的,這到底是監督還是順手獲取海外基地啊?

 反正不管怎樣,國在蘇丹這個東非國家設立軍事基地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之前在加達裡夫修建的空軍基地也正式投入運營。要不是維和和監督停火這事情是在跟海軍沒什麽關系,國八成會在蘇丹港再修建一個海軍基地。

 不過就算如此,國也在蘇丹搞了四個軍營和一個空軍基地,外加兩個後勤補給心,其規模是驚人的,雖然現在這些設施還比較簡單,但是如果真的持續修建下去,必然可以成為東非一個國海外軍事基地集群,對東非局勢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加達裡夫空軍基地很快就進駐了空軍的兩個殲擊航空團,共有五十多架戰鬥機,包括殲-9影豹和殲-10超級猛龍,這樣規模的戰鬥機部隊,已經足以⊥半個非洲感覺到威脅了。另外還轉移過來了一個運輸航空師,還有一些偵察、電情報等輔助性的單位。

 陸軍軍營則主要由駐蘇丹的維和部隊使用,目標是能夠屯駐超過2萬名國士兵,仍在有條不紊的計劃和修建當。駐蘇丹維和部隊甚至還成了一個國內軍工集團的武器試驗場,不少公司都拿來了自己的新式裝備交給維和部隊進行試驗,所以陸軍軍營還包括了一些訓練設施。

 國人在蘇丹放開手腳地大於特於,讓距離這裡不遠的美軍變得十分緊張和緊迫,白宮主人克林頓對於美軍遲遲沒有對軍閥有什麽好辦法十分不滿,催促軍方立即取得成效,並且讓美國在索馬裡可以獲得支點,對國進行牽製。

 可是維和部隊指揮官也只有苦笑一途,因為作為軍官他很明白國投入蘇丹的力量有多少,打一場有限規模戰爭都夠了,而美國卻是真的作為維和部隊來的,不管是從裝備還是從人數上來說,都不足以完成克林頓的想法。

 情況反映上去,克林頓咬了咬牙,決定向索馬裡增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