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物流帝L雲》第58章 擴張
永久網址,請牢記!

 至今為止,騰雲的物流軟件上線之後,幾家客戶的評價都很高。{首發}做物流軟件,最理想的狀態是軟件開發人員懂物流,那麽他就會按照物流操作人員的習慣去設計軟件。然而,這一點顯然對於程序員來說,太過於強求和奢侈。要想讓程序員能夠透徹理解另外一個行業的本質,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大部分做物流軟件的IT公司,都是靠項目經理和客戶一遍一遍地磨合,不斷開會和總結,然而,往往效果都不理想。蘇哲的騰雲,雖然是新成立的公司,可是項目經理張茂和蘇哲本人,都是在物流行業浸淫多年,在設計軟件架構方面,有著其他軟件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騰雲設計出來用戶操作系統,更具人性化。

 隨著政策的開放,物流公司劇增,特別是中小型公司。軟件的技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軟件從只能在局域網中使用,現在可以在全國甚至全球使用,使外地分公司或者辦事處的管理不再成為問題。

 蘇哲深知物流公司對於定製軟件的要求:可隨時查詢分公司業務、操作和財務狀況,進行集中管理,並可實現遠程合作;移動辦公。周末加班,沒有節假日,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了移動辦公功能,隨時隨地都可處理工作,特別是對一些管理者來說,這一點非常有吸引力;網上客戶服務模塊。提供網上訂艙,網上核對提單,網上貨物追蹤等功能;操作作業流程化,數據一次錄入,反覆調用。如銷售訂單和網上訂艙轉作業,則無需錄入數據,降低出錯可能等等。

 作為一名從事了多年物流的專業人士,再加上其過目不忘惡補了幾十本軟件開發教材的蘇哲,在與其他物流公司客戶溝通時,顯得無比順暢,也逐漸將自己的品牌豎立了起來。

 騰雲的健康發展,使得趙克頗為滿意,作為股東之一,他又追加投資了一筆資金。目前蘇哲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凱悅每月進帳的資金,擴大團隊建設,爭取在三個月後的中外運那令人眼饞的電子訂艙項目招標中,力壓其他軟件公司,取得唯一供應商的資格。

 說實在的,屆時到底能不能行,蘇哲現在還真沒什麽底。

 另外一方面,熬過了慘淡的空運淡季後,利星的空運部開始發威。暑期過後,歐美政府宣布了一攬子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各家采購商也結束了度假,國內的工廠車間轟隆隆地開動起來。

 一時間,大批外貿訂單湧來,而之前航空公司是由於采取悲觀預測態度,分別都減少了運力,使得出口的空運貨物,反而在花城市場上難求艙位。

 利星,利用和多家航空公司穩定充足的倉位,大賺特賺了一筆。由於原先基礎就不錯,再加上蘇哲和北方航空以及阿聯酋航空簽訂的包板協議,利星在三個月的旺季內,全面開花。

 蘇哲現在是集團副總,看得到整個集團的業務報表,十家分公司,除了兩家虧損之外,其余八家都贏利。三個月的集團空運應收帳款達到3。5億,毛利潤在10%,這就意味著將今年上半年的虧損補齊後,還有將近三千萬的贏利。

 趙克的心情大好,立馬加速了對港澳台和海外的市場佔領。趙克對於香港貨運市場垂涎已久。趙克提出要開香港分公司的理由是,香港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道要衝,是中國內地聯接世界各國理想的貨物轉運樞紐。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航運中心。趙克希望利用香港作為起點,打開亞洲貨運市場的大門,進入歐洲貨運市場的廚房,搶佔南美市場的茅房。

 趙克的理由,蘇哲反正是沒聽進去。他是不讚成盲目地開香港分公司的,國內幾家分公司都還沒有管理好,北方的幾家分公司的總經理,都持有分公司不少的股份,像是割據勢力一樣,不聽指揮,而離花城最近的寧波公司,更是一團亂麻。

 現在的利星,就像是民國中央政府一樣悲催,北有張學良,南有汪精衛。

 攘外先必安內,蘇哲覺得,集團內部都沒有處理好,加速擴張,只能使得公司的漏洞更加大。目前,國內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十分險惡,政府的金融政策走勢飄忽不定;美國對於國內企業態度捉摸不定;企業家對做大做強的理念領悟不深。一個大企業是在某一種特殊的機緣下成就的。一個企業家要做到耐心地等待是最艱難的,企業什麽時候垮台?就從他開始盲目分散投資開始就垮台。

 民營企業的成功是把握了一個專業的切入點,而後碰到一個很好的機遇,所以整個經濟就上去了。有了這些使得某些人成為企業的奇才,擁有幾千萬的資產,但是當他們要再往下走的話,會發現幸運之神不再光顧。

 企業做大做強的理念所帶來的雖然是表面資產的增加,但代價卻是資產素質和股價的不斷下跌。大幅擴張之後,成本極易失控,營業總收入直線上升,而淨利潤卻是平穩下滑,不過是空歡喜一場。

 不過,不是每一個企業家都有如此深的認知。趙克在今年的空運旺季大賺特賺之後,就想著怎麽花錢了。

 很快,利星集團向香港公司注冊署遞交申請文件,並在香港匯豐銀行開通了離岸帳戶。特區政府的辦事效率很高,一個星期後,香港稅務局和政府印務局都給予了批複。

 一個月後,利星香港分公司在九龍長沙灣荔枝角道成立了,一共八名員工。

 香港公司的成立,利星集團內部做了大舉宣傳,接著,趙克宣布,成立利星物流大中華區,很快,大眾華區副總裁張長生就將要來公司報道。張長生,是趙克花重金請國際著名獵頭為自己尋覓來的人才,和所有人一樣,張長生學生時代刻苦學習,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之後在美國和新加坡船公司任過多個高管職位,具有豐富的物流從業經驗,履歷無可挑剔。

 對於這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兩位集團副總經理要向大眾華區總裁張長生匯報。趙克為此,特意召開了高層會議,安慰羅文才和蘇哲,將來集團的前景無比輝煌,不僅僅在香港和台灣設立分公司,還要輻射東南亞,進軍中東,遙望澳洲,布局全球。因此,作為集團領導,作為分管財務和操作的兩位副總,必須有前瞻性,有度量,有遠見。

 趙克絮絮叨叨地像居委會大媽一樣做羅文才和蘇哲的思想工作,最後宣布張長生下周一來報道。

 羅文才全場會議,心不在焉地哼哼哈哈,顯然對於自己又多了一個頂頭上司,感到不滿——上頭又要來人了。

 領導在上,我在下,羅文才覺得這個體位自己實在是堅持得有些艱辛。

 並且,蘇哲和羅文才都發現,這次空降來的領導張長生,只是掛著大中華區副總裁的名號,那就意味著,按照趙樹峰的話,還有一個他娘了個龜兒子要來掛正職。

 相對於羅文才的灰心喪氣,蘇哲倒覺得沒有什麽。他自己的兩家公司,凱悅和騰雲,到現在都運轉良好,在創立這兩家公司的時候,蘇哲就下決心,要用兩家公司賺來的利潤,入股利星,成為利星的大股東之一。

 作為集團副總經理,蘇哲已經與公司簽訂了股份協議書,享有3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5%,年底還有分紅,因此利星的集團副總,基本上工資獎金加上股權收益分紅,整個福利包裹年薪大概在一百萬左右。

 對於蘇哲來說,27歲得到這個位置,基本上是可秒殺掉過國內人才市場99。9%的年輕人。年薪一百萬,稅後七八十萬,也就意味著奧迪A6或者寶馬5系,市中心好地段的一套房子,還有歐美各國的奢侈旅遊,不過頭等艙嘛,還是坐不起。

 對於大多數年過四十的經理人來說,已經不錯了,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同學眼中, 都算是成功人士。

 可是,蘇哲知道,這對於自己來說,還遠遠不夠。

 倘若一切順利,等自己拿到中外運的電子訂艙平台項目之後,自己就有了入股利星,成為大股東的資本。利星,作為自己物流帝國的起點和跳板,作為對抗花城鮑家的第一個根據地,顯然十分理想,無論員工和具體業務,自己都是十分熟悉。

 因此,有了如此宏偉藍圖之後,蘇哲倒是無所謂自己上面再加幾位總裁,反正到時候,所有的經理人,都將為自己打工。

 因此,羅文才對於自己職位安全的憂慮,對於蘇哲來說,根本不存在,羅文才原以為自己能夠引起蘇哲共鳴的抱怨,也沒有引起太多的回應。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