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狂戰星辰》第100章 往事
被蘇辰發現的這六名“潛伏者。”顯然修為都未達到第三境。

  “應該還有修為更高的人,否則,這李炳又有何資格去爭皇位……”

  蘇辰在心裡暗想著,李炳既欲爭奪皇位,必要培植自身的勢力,朝臣,軍隊,修者,三項缺一不可,這之中,尤以修者最為重要。

  武法兩道修者,既是利劍,亦是護命之盾,試問,若連性命都保不住,又談什麽爭奪皇位?

  以西晉國的整體實力水平,在蘇辰看來,李炳想奪得皇位,先不說第四境,單第三境的修者,至少也要招攬到超過十人以上,若不然,根本沒任何希望成事。

  在正對客棧前堂的一間客房內,蘇辰見到了李炳。

  這位七皇子,比預想中要年輕。

  事實上,李炳也隻比李鳳怡虛長五歲,現年二十三,正是凌雲志盛,意氣風發之際。

  雖是同父異母,但李鳳怡和李炳相貌的相似處卻極少。

  李鳳怡更多脫於其母,李炳則更似奕帝,鼻頭顯大,眉濃臉方,單看面貌,帶著天生的仁德之相,氣質也很溫和,容易使人生出親近感。

  李鳳怡和蘇辰還沒過來之前,穿著 bó bó單衣的李炳也是躺在床上,無所事事的翻看一本志異類的書籍。

  李炳來到開化城已有七天,最初離京時,他曾打算在寒霜城與李鳳怡和蘇辰會面,但後來考慮到蘇辰正被朝廷通緝,寒霜城作為河朔郡的郡城,盤查力度異常嚴格,不方便會面,再者,也容易暴露他自身的行蹤,因此後來又將地方改定在開化城。

  原本,李炳盤算著自己到達開化城最多等兩三天,李鳳怡和蘇辰就該過來,可哪想這一等就是七天。

  這讓李炳很著急,父皇病危,朝中局勢瞬息萬變,如此關鍵時刻,他本是萬萬不能隨便離京,畢竟,誰也不敢保證,父皇會否就在他離開後突然駕崩。

  但這次,李炳卻不得不出來。

  一方面他必須要見一見蘇辰,親自驗證,蘇辰究竟是否像李鳳怡書信中所形容的那般高深莫測,會對鏟除翻天教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值不值得委以重任。

  另一方面,李炳還打算帶李鳳怡回京。

  李鳳怡在宮裡的地位,其實並不像外界所傳言的那般低微,最起碼,李炳一直都將李鳳怡當做最親近的“小妹。”對李鳳怡,他甚至比對同母出生的“金枝公主”李靈枝還要照顧和愛護。

  李炳初次見到李鳳怡,乃是在七年前。

  那時李鳳怡剛年滿十歲,才被中宮皇后召回宮。

  那會兒,關於李鳳怡曾克死生母及兩位“繼母”一事,在宮裡依然是流傳甚廣,李鳳怡被召回宮後,幾乎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將李鳳怡視為不祥之人,有的刻意保持距離,有的則是冷嘲熱諷,甚至是想方設法的捉弄李鳳怡。

  李炳最初也不願意跟李鳳怡有牽扯,再加上,又年長李鳳怡五歲,更很少有接觸的機會,在李鳳怡被召回宮裡的近半年時間,他見到李鳳怡的次數,也不過才兩三次,並且都是隔得很遠。

  兩人的第一次接觸和對話,卻是在中宮的後苑。

  正是那次的接觸,徹底改變李炳對李鳳怡的看法,並將李鳳怡視作與自己最親近的人。

  如今,雖已過去了七年,但每次想起在中宮後苑發生的那件事,李炳仍是心中冰寒,對中宮皇后和太子,恨之入骨。

  因為,如果不是李鳳怡,他只怕早已死去。

  沒有幾個人知道,在中宮後苑的枯井底下,至今仍有一具沒被打撈出來的白骨。

  那具屍骨的主人叫做儷蘭,本是侍奉皇后內寢的一名宮女,少年時的李炳,第一個動心的女人。

  但就是這個女人,卻將他引到中宮後苑的枯井旁,趁其不備突然拽著他跳井。

  當然,最後落下井的只有這名宮女,他則是抓住井口的磚石得以脫險。

  能夠僥幸逃生,也非是李炳反應有多機敏,實乃心裡有所警惕,因為就在他偷偷去中宮後苑與殷蘭暗中私會前,曾碰見過李鳳怡。

  當時,與他從沒有任何實際接觸的李鳳怡,莫名其妙的對他說了聲小心,聽到李鳳怡的話,一開始他根本沒當回事,隻以為李鳳怡想捉弄他,厭惡的瞪了李鳳怡一眼便急急走開了,根本沒給李鳳怡再多說話的機會。

  只不過,在前去與儷蘭私會地點的路上,李鳳怡的話卻始終在他腦子裡徘徊不散,無形中對他產生了影響,後來見到儷蘭,也覺得對方與平時有些不一樣,心裡多多少少也有了一分警惕。

  正是這分警惕,救了李炳的命。

  當儷蘭墜進枯井,自己卻抓住井口磚石僥幸逃生的那一刻,李炳除了震驚,更醒悟,背後必有人指使,要不然,殷蘭絕不會無緣無故的拉他跳井。

  爬出枯井,幾番呼喚,當發現墜井的儷蘭很可能已經死去後,李炳最快的速度離開了中宮後苑,他沒有將此事稟告父皇,也沒有將儷蘭墜井一事通知中宮的任何人,他那時雖還年少,但卻清楚,暗中謀劃的人,既敢指使殷蘭拉著他同歸於盡,必然有所準備,即便父皇下令追查,最終也絕不會有任何結果。

  與宮女私會,這本就不是件光彩事,若將此事說出來,必然會有人認為是他將儷蘭推進枯井,何況,對方既設下如此陰謀,豈會不考慮他可能會活下來,肯定還準備著陷阱等著他往裡面跳。

  李鳳怡唯一找的人,只有李鳳怡,既然李鳳怡出言提醒他,肯定知道一些線索。

  但沒有想到,找到李鳳怡後,李鳳怡竟然直接給了他答案。

  指使儷蘭的人,乃是皇后!

  最初,在聽到李鳳怡說皇后是背後的主使者時,李炳心裡其實並不相信李鳳怡的話,李鳳怡只有十歲,還是個小丫頭,哪裡可能知曉如此機密的事情?

  但最終,當又聽了李鳳怡一番話後,李炳相信了。

  李鳳怡沒有親眼見到,也未曾親耳聽過皇后指使儷蘭謀害他,但卻知道,儷蘭曾托人將所有金銀首飾送出了宮,並且,在事發當天的早晨,還見過一幕。

  以李鳳怡的話意,當時,皇后在鳳儀宮外偶然遇見儷蘭,曾一反平常,不僅對之笑顏悅色,還關心詢問過其家中境況如何,儷蘭當時反應卻很冷淡,若是平時,儷蘭肯定不敢如此作態,皇后也必然震怒,可偏生皇后卻依舊滿臉笑容。

  李鳳怡雖講出了疑點,但李炳還是難以理解,李鳳怡如何從這些蛛絲馬跡中,推斷出儷蘭會對他不利,而且,還認準了是受皇后指使。

  當他繼續詢問李鳳怡,如何知道他與儷蘭有私情時,李鳳怡的回答卻是讓他心頭凜然。

  原來,早前兩天,宮裡就已在流傳,有宮女與某位皇子好上了,而且暗結珠胎。

  放出謠言的人,雖然沒有指名是哪個宮女,更未點明是哪位皇子,但顯而易見,這指的就是儷蘭和他。

  至於李鳳怡又是如何懷疑到他的身上,李鳳怡的回答也簡單,原來李鳳怡早先就看見過,他曾偷偷摸摸的進出中宮後苑。

  他和儷蘭有私情,既然連十歲的李鳳怡都知道,又何況是中宮的主人,蕭皇后。

  蕭皇后知道這件事,卻沒有干涉,反而在謠言傳出來後,對殷蘭笑顏相待,甚至不計較殷蘭的冷淡,予以超乎尋常的容忍,在旁人看來,似乎很符合蕭皇后一貫的寬容大度。

  可問題是,與儷蘭有私情的皇子,乃是他李炳,它日,太子欲要登上皇位,必須壓倒的對象。

  蕭皇后再大度,再寬容,但若關系到皇位繼承,永遠只會幫助自己的親生兒子,至於他和三皇子李筌,不主動進行打壓就已稱得上hòu德至極,又怎可能會在明知侍女與之有私情仍裝聾作啞。

  這些道理,李炳豈會不懂。

  故而,聽了李鳳怡一番話後,李炳便知道,指使儷蘭拉著他墜井的幕後真凶,除了蕭皇后別無他人!

  李鳳怡提到的那些謠言,必然也是由蕭皇后派人刻意放出。

  蕭皇后放出謠言的目的,無非就是為儷蘭拉著他跳井作下鋪墊。

  若他被殷蘭拉著墜井而死,外界必然以為,是他始亂終棄,擔心私情敗露,受到懲治,所以歹毒的將儷蘭騙到枯井旁,準備趁其不注意將之推向井中滅口,可結果卻被之拽住一起墜入枯井。

  墜井後,無論他死還是沒死,只要被中宮的人,將之連著儷蘭的屍體一同從枯井裡撈出來,西晉國的皇位,便算是徹底與他永訣。

  七年前,他在奕帝心裡的地位,遠沒有如今這般高,自身也沒有像樣的勢力,在當時若落下如此大的汙點,不管真相如何,奕帝都絕然不會再將之視作皇位繼承人選。

  而蕭皇后千算萬算,也萬萬沒想到,他不僅沒墜下枯井,更在第一時間迅速離開中宮後苑,使得其後續的計劃,完全無法再跟上。

  沒從枯井裡將李炳和儷蘭一起撈出來,蕭皇后的陰謀顯然也只能就此終止。

  因為其刻意放出謠言,本就是兵行險計,對儷蘭和顏悅色,一為安心,另一方面也是為奕帝深查此事,責問時可以謊稱誤以為與儷蘭有私情的皇子乃是太子,從而洗脫嫌疑。

  可如果在沒抓到現形的情況下,單方面把儷蘭的死歸罪於李炳,這無疑等於告訴所有人,包括奕帝,她早知儷蘭和李炳有私情。

  畢竟,奕帝不是傻子。

  蕭皇后必須裝作不知情,所以,哪怕知道儷蘭和李炳在什麽地方私會,也斷無可能提前派人在附近守著,只能順應著事件的自然發展,等到李炳和儷蘭墜井,因雙雙失蹤而引起調查,讓其他人去找到李炳和儷蘭,亦或是沒死的李炳主動呼救。【本文字由 啟航更新組 @冰山berg123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