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江湖風情錄》第291章 聖意難違
    不大一會兒,吳銘軾修改好了戰報遞給吳雍。

  吳雍觀看後,讚許地點點頭,交給了牛千總。

  戰報修改後如下:

  末將奉朝廷之令進擊鎖龍關。在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面前,末將依牛將軍計謀,靠眾將士效命,主動出擊之下,首戰嶽將軍便力斬守關主將耶律熊。然而耶律軍依仗優勢兵力負隅頑抗之下,嶽將軍及以下數十王師戰死沙場。

  牛千總見狀,一馬當先,親率王師奮勇拚殺,終逼迫群龍無首的耶律軍兵退。

  現我王師士氣正旺,不日將整軍再戰,然而糧草至今未至,望朝廷督促糧草盡快運抵前線,以利再戰。

  吳雍通過修改的戰報,終於看到了吳銘軾的成長及不俗的情商,也不枉他花費這一番心思對吳銘軾的期待與暗加推動。

  吳雍心想短短的時間內,吳銘軾就醒悟並明白了應該如何與朝廷打交道;如何安撫下屬,同時不忘記提醒朝廷當下的難處,向朝廷哭窮。

  最高明之處,吳銘軾隻字未提請求朝廷增兵一事,以防朝廷的猜忌,然而字裡行間已經貫穿了敵強我弱的態勢,讓朝廷體會前方的艱難而主動增兵。

  既然是由自己主筆,當然只能提及由吳銘軾主事此次軍事行動,然而吳銘軾並沒有誇大自己的功績,而是突出了牛千總及嶽雲芃的成績,可謂在情商方面具有難能可貴的優良品質,孺子可教也。

  牛千總見到吳銘軾如此修改,不由得對吳銘軾高看了幾分,心想,這小子還行,還算有良心,有如此的戰報上報朝廷,朝廷極有可能官複自己的原職。

  戰報以八百裡加急送達朝廷。

  其中最為得意的莫過於太子。

  雖然吳銘軾在慕容莊院的所作所為讓自己在朝堂之上倍受詰難、灰頭土臉,然而,經過自己親臨西蜀唐門後,吳銘軾遵命進擊鎖龍關,不多久便捷報來朝。

  當然,太子在前線早有線報將戰事一五一十地上報於自己知曉,然而太子絕對不會將此事公開於朝堂,這對自己極為不利。

  這絕對是大捷,毋庸置疑。

  耶律熊什麽人物,絕對是威震四方的耶律軍的一名猛將,縱觀朝廷從無一人敢正面與他一戰,

  更別提能與他單挑而勝之。

  至於嶽雲芃及以下戰死數十人,更是不值得一提,假如能用嶽雲芃與一萬士兵的性命能換得耶律熊的性命的話,太子都認為是非常之合算。

  大捷,絕對是朝廷這多年來難以想象的大捷,意外之喜事,還是自己的一份功勞。太子已經迫不及待了,朝會之上,自己絕對可以揚眉吐氣。

  與太子欣喜異常所不同的是,福王在唉聲歎氣。

  原本是拿吳銘軾作文章來擠兌太子一黨,不曾想這吳銘軾居然有這樣大的能耐,斬得鎖龍關的主將,令太子一黨得勢而欣喜若狂,當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本著敵人讚成的事,自己必然反對的態度,福王更是將吳銘軾恨之入骨,更堅定了將他除之而後快的決心。不然這樣的能人投於太子門下,不是增加了己方與太子爭寵的難度。

  吳銘軾啊吳銘軾,原本本王是看好你,拉攏你的,但現實如此,你怪不得本王要對你疼下殺手,除之而後快了。

  第二日早朝,太子興衝衝地出班上秦道:“前方八百裡飛報戰報,吳銘軾不負朝廷厚望,立斬鎖龍關主將,大長我朝廷威望,滅番邦之囂張氣焰。為擴大戰果,

兒臣以為需加緊督促附近各州府糧草的運達,同時朝廷應增兵前線以圖一鼓拿下鎖龍關,並居關而守,拱衛邊陲,確保我趙家江山。”  太子躊躇滿志,慷慨激昂。

  皇帝聞言自然是大喜,這樣的大捷朝廷已期盼了多年。他言道:“眾家愛卿,以為如何呢?”

  皇帝大喜自然不假,但他絕對不會就聽太子一言便頒布聖旨,他當然要先聽聽不同的聲音,再作定論,他看向福王。

  福王出班道:“前方大捷,父王之大幸,我朝江山之大幸,可喜可賀,兒臣以為這樣的幸事,必舉朝共慶之,同時應重賞前線將士,優撫陣亡將士之家屬以激勵士氣。”

  皇帝聞言連連點頭道:“準奏。”

  太子聞言,氣不打一處來,原本自己興奮之極,只顧著表奏前方捷報,還未來得及討賞,更由於吳銘軾為自己舉薦,亦不便於一開始就太過主動地討賞,但等皇帝表態後再謙虛一番,等同黨提議見機為太子討賞。然而,卻被福王搶了先,只是提及吳銘軾而已,並未提及自己的舉薦功勞。

  太子原以為福王會出於自身利益出言詆毀吳銘軾的功績,根本沒有想到福王為吳銘軾討賞這樣爽快,反而堵住了自己向皇帝表功的機會,因此十分的不爽。

  當然令太子更為不爽的事還在後面。

  福王繼續上奏道:“但是,我朝的外患不僅是耶律王朝一處,完顏王朝對我朝一直虎視眈眈。”

  萬事最怕但是,太子當然知道福王要開始使壞水了,但福王正在表上奏,不便於自己橫加打斷,只能耐著不爽的心情繼續聽他上奏。

  福王還在滔滔不絕地上奏:“吳銘軾神勇異常,一戰便斬得鎖龍關的主將,朝廷重賞之下,必能激勵其戰鬥意志,繼而朝廷可以下旨,令其乘勝出擊,勇奪鎖龍關絕非難事,還望父皇定奪。”

  皇帝聽得不住的點頭。

  太子聽到這裡,就差當場吐血,他內心知道這場勝利得來非常的僥幸,想要吳銘軾這數百江湖人士勇奪鎖龍關,難於登天,如果朝廷再下旨令其出擊,無異於借刀殺人。

  太子本想出班加以反駁,然而他見皇帝聽得連連點頭,他退卻了,他知道皇帝一向多疑,而吳銘軾的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汙點,皇帝又如何能十分信任地將兵權交與這可能不可靠的人去指揮。太子想到這裡,雖然內心十分地不爽,但只能將反駁之言生吞了回去。

  太子出班道:“前方附近的州府前運糧草不力,朝廷可著令三司加緊催動糧草,以解前方將士所急需。”

  戶部尚書為福王一黨,他面有難色地出班上奏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時值冬季,臣等已經竭盡全力,然而糧草運十前方難得其一,如此勞民傷財,本部實在困難異常。臣以為,一方面臣一定嚴督糧草的前運,另一方面還望朝廷降旨,讓吳銘軾部就地征集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戶部尚書之言,亦並非胡言亂語,有幾番實情,但不想向前線運送糧草的實際意圖已是昭然若揭。

  太子又是恨得咬牙切齒,朝廷不增兵也就罷了,連糧草也不供應,這是將吳銘軾逼上絕路的節奏。

  太子本想出班上奏陳情,但見皇帝亦是苦著臉,一付無可奈何的表情,他再次退縮了。他心想,如果自己執意建言,督促糧草運達,皇帝迫於無奈,亦可能同意,但逼迫皇帝的舉動必是對自己大為不利, 而且從皇帝的種種表現而言,皇帝當然心知肚明,前方的困難,他面露難色,亦就說明,皇帝還是對吳銘軾疑心重重,此時自己出面非要忤逆聖意,必對自己大為不利。太子想到這裡,只能暗暗為吳銘軾祈求多福保佑了。

  為了迎合聖意,太子出班道:“此戰牛將軍運籌帷幄於先,親領部眾冒死衝鋒陷陣於後,實在忠勇可佳,兒臣鬥敢請旨,可官複牛將軍原職,著其輔佐吳銘軾,再戰鎖龍關,一鼓拿下城關。”

  太子既然猜透了皇帝的心事,當然順水推舟地舉薦牛千總官複原職,至於輔佐吳銘軾只是托詞,官階、職務相等之下,相互牽製才是實情,以免吳銘軾將來來尾大不掉,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才是最為重要。

  皇帝龍心大悅道:“傳旨,太子舉薦有功,重賞!吳銘軾首戰得勝,作樞密院擬旨,按律重賞前方將士,殉職的所有官兵,特例雙倍優撫家屬。牛千總官複原職,望其領本部人馬再接再厲,再傳捷報。”

  頓了頓,皇帝遲疑地繼續下旨道:“戶部雖然辦事不力,但念其的確困難重重,暫不處罰,著令所部好好整頓以觀後效。授權吳銘軾部就地征集糧草,限期奪取鎖龍關。”

  太子只能暗自搖頭。

  雖然皇帝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功勞,但對吳銘軾的戒備之心,昭然若揭,也多虧了自己沒有忤逆聖意,不然的話,皇帝連自己也要大為不滿,太子暗擦一把冷汗的同時,也只能默念一聲對不起吳銘軾了,你自求多福吧。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二百九十二章一計不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