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的黑科技庇護所》第137章 材料與新型戰艦
休息了一天之後,十二月三號,韓龍和方青兩人根據最近的研究成功開始重新製造離子發動機,

 為了節省時間,現有的離子發動機被拆成了零件,同時根據現有的零件進行拚湊,再補充一部分重新設計的零件,

 進行裝配之後,新的離子發動機終於在十二月十號完成了組裝,陸晨也再次來到了現場,

 這次的試驗沒有什麽意外,最終的數據完全和設計方案對得上,可以說這次的試驗成功了,

 接下裡就是發動機長時間的運行,還有速度測試了,

 韓龍讓這台發動機繼續運行之外,又申請資源製造了新的一台發動機,然後安裝在一台測試設備上,

 準備將其發射發到太空中,用來測試最大速度!

 接下來的測試就不需要陸晨操心了,自有專業人員進行跟蹤,

 而在這段時間裡面,材料實驗室也有了好消息傳來,

 在研究耐寒材料的同時,耐高溫材料也被研究了出來,

 自從曹興和方媛兩人結過婚之後,也沒有度什麽蜜月,就直接來到了月球實驗室裡面繼續材料研究,

 因為人手充足,再兩人返回之後,分別被分到了耐高溫材料小組和抗寒材料小組

 由於整個太陽系的幾顆行星的表面溫度有著零上500度到零下200度的分布,

 所以就需要對這種極端溫度有著很好抗性的材料,

 由於藍星在之前的災難日期間,經歷了零下80-90度的溫度,所以對於火星上面的平均在零下63度的溫度來說,現有的材料是能夠滿足要求的,

 不過對於後面的木星-103度,土星零下139度來說,現有的材料性能容易收到影響,

 所以抗寒材料的研究勢在必行,同樣的高溫材料也一樣,

 這裡的高溫材料是需要可以隔絕高溫的材料,同樣的抗寒材料也是需要同樣的效果,

 其實最理想的就是同一種材料同時具備極高的兩極抗性,

 不過目前的技術來說,可以再實驗室裡面完成這種材料,不過造價高昂,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在此基礎上面,利用原有的耐高溫材料進行研究,

 由於月面有著大量的稀土原料,所以進行實驗非常方便,

 在經過了將近半年的實驗之後,終於讓曹興的小組找到了一種可以隔絕600度高溫的材料結構,

 這種材料非常廉價,可以進行大批量生產,在藍星和月球上面的儲量還是比較豐富的,

 在金屬材料中,錳和鉻的導熱性能最差,而鈦金屬的韌性和強度都很好,

 所以基於這個原理,曹興和方媛兩個小組分別選擇了一種材料和鈦金屬組成合金進行實驗,

 曹興所在的小組選擇了錳,並且成功研究出來了錳鈦合金,

 這種合金可以承受高達1200度的高溫,不過超過八百度之後,隔熱性能久已經很差了,

 低溫可以隔絕零下100度的低溫,溫度再低的話,金屬就會變得很脆,剛性急劇下降,

 所以這種材料使用在高溫環境會有很好的隔熱效果,

 而方媛所在的小組則是在低合金船用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加加入了鉻和鈦,還有其他的一些金屬元素,

 最後研究出了一種超級低合金材料,可以承受的住零下230度的溫度,高溫環境下,可以承受超過1500度的溫度,

 比曹興等人的研究成果更加好,而且因為都加了鈦元素,所以金屬的韌性和強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於兩種超級合金的性能都非常好,在考慮了生產難度和造價之後,決定將方媛小組的合金作為船用金屬材料,

 而曹興小組的材料則是作為金星和水星的基地外殼材料,

 對於兩個小組的努力,陸晨和官方分別給各自的人員進行獎勵,

 官方的陸晨不太清楚,但是陸晨分別給曹興500萬信用點和方媛800萬信用點的獎勵,

 同時方青的一千萬信用點也在第四代離子發動機定型之後,同步獎勵給他了,

 ————

 12月15日,陸晨的私人工作室內,他和零在裡面開始了新一代貨船與戰艦的設計,

 “零,將最新的離子發動機數據調出來,”

 看著零調出來的數據,陸晨點了點頭,

 從測試數據上來看,這款發動機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

 只見全息平台上面,顯示著發動機的三維模型,旁邊有著各項性能數據顯示,

 ——

 自重20噸,

 長度:50米

 直徑:20米

 最大推力:2萬噸

 巡航速度:500km/s

 最大速度:600km/s

 ——

 大致的看了下主要數據,陸晨非常滿意,

 然後開始操縱全息平台,設計新型的宇宙飛船,

 陸晨首先設計的就是貨運飛船,畢竟也是設計了好幾款貨運飛船,還是很有經驗的,

 將彗星級飛船等比例放大之後,加強了內部骨架結構,然後將第四代離子發動機替換上去,開始了模擬測試,

 不過陸晨這次想的有點簡單了,

 在這艘放大後超過一公裡的飛船模擬接近藍星之後,

 收到行星引力影響,船體內部的多個地方的受力產生了不均勻現象,

 很快,從全息平台上面可以看到,這艘飛船在靠近藍星之後,因為受力不均勻,直接在空中解體,

 看到這種情況,陸晨也知道自己有點想當然了,

 再考慮了行星引力的影響之後,最新的小行星級貨運飛船出爐了,

 經過了全息模擬測試之後,顯示一切正常,及時在藍星降落,內部主體結構也不會收到大的影響,完全在設計方案的數值之內,

 “零,按照上面的方案進行製造,先建造一艘試驗艦!”

 “好的先生!預計建造時間3個月,”

 “這麽久?”

 “先生,這款飛船不同於以往的飛船,因為飛船過大,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所以建造時間會長很多,

 並且以後的飛船體積越大的話,製造時間也會越久!”

 “好吧,那就先造著再說!”

 看著全息平台裡面的飛船,陸晨也只能接受這樣的建造時間,

 ——

 小行星級貨運飛船

 長度:3500米

 寬度:800米

 高度:150米

 自重:5萬噸

 載重:10萬噸

 引擎:10發四代離子發動機

 速度:200km/s

 武器:5座3聯裝10m口徑近防電磁炮,

 航程:0.5光年

 ——

 貨運飛船設計完成之後,陸晨接著開始設計第一代星際戰艦,

 按照陸晨的標準,這艘戰艦屬於驅逐艦等級,總重量只有3萬噸,

 采用5發四代引擎,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550km/s,巡航速度在350km/s

 不過對於戰艦,陸晨算是第一次進行設計,很多細節方面都不太清楚,

 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設計出性能強悍的戰艦,在之後的幾天裡面,陸晨查看了大量的海面艦艇的數據,

 看過之後,對於自己的第一代戰艦,有了比較清晰的想法,

 經過幾天的研究,陸晨終於完成了第一代宇宙驅逐艦的設計,陸晨將其命名為蜂鳥級驅逐艦,

 ——

 蜂鳥級驅逐艦

 長度:1000米

 寬度:300米

 高度:80米

 重量:3萬噸

 乘員:500人(人工智能控制戰力發揮不到40%)

 引擎:5發四代引擎

 雷達:第一代量子雷達,探測范圍一千萬公裡,

 航程:一光年

 武器配備:

 30座6聯裝10米口徑近防電磁炮,

 20座導彈發射井,可配備導彈500發,發射東風41改進型導彈,經過離子發動機改裝,飛行速度達到了20km/s,射程20萬公裡

 6座2聯裝新型離子炮主炮,射程50萬公裡,

 ——

 看著眼前的驅逐艦數據,陸晨非常滿意,

 將資料傳給零之後,陸晨詢問到:“這款戰艦製造第一艘試驗艦需要多長時間?”

 “先生,經過計算,如果雖有設備全由我們自行製造的話,第一艘試驗艦需要半年的時間才可以建造完畢,”

 “這麽說還有其他方案嘍?”

 “是的先生,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飛船內的很多設備都可以從龍方采購,可以節省我們大量的時間,”

 “有哪些設備可以從他們那邊購買?”

 “先生,量子雷達還有量子通訊系統可以直接從龍國官方購買,

 其中量子雷達會佔用我們一個月的時間用來製造相應的產線,

 而生產時間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這裡面有著很多的零件屬於管制產品,市面上沒有出售,需要我們自行建立生產線”

 “既然這樣的話,優先選擇從龍國官方購買吧,但是相應的產線也需要建立,

 計算一下,如果所有設備都齊全的話,後續的建造需要多長時間,”

 “先生如果設備齊全, 建造一艘蜂鳥級驅逐艦需要三個月時間,”

 “那還行,可以接受,第一艘試驗艦采用第二個方案需要多長時間!”

 “先生,采用第二套方案之後,在明年五月份可以完成第一艘試驗艦的建造!”

 “嗯,速度還能接受,這樣的,第三批飛船不是快要出發了嗎!

 後面再出發的飛船都攜帶一部分製造材料,到火星建立飛船生產基地,我們需要加快速度了,爭取在兩年內可以形成一個驅逐艦編隊,”

 “好的先生,需要建設多少條產線!”

 “先定個小目標,建個100條產線!”

 “好的先生,生產計劃已制定,預計在明年六月份可以下線第一批100艘蜂鳥級驅逐艦!”

 “很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