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的黑科技庇護所》第62章 來客
  12號早上10點,陸晨起床了,和踏雪一人一狗吃完了早餐後,陸晨來到了工作室

  “零,匯報一下我們這次的行動的收獲和損耗,”

  “先生,這次行動用時六天時間,一共動用運輸機25架,運抵1號庇護所的物資經過統計,原材料共有300噸,

  其中,半導體原材料200噸,特種金屬50噸,還有各類稀土50多噸”

  “不說別的,就這次的稀土收獲,就可以支撐到我們自己的稀土產量上來了,其他的呢?”

  “除了原材料,其他的產線設備經過統計,一共可以組成4條半導體產線,不過現在這些設備的內部電子元件已經損壞,所以作為零件使用預計可以組裝出一條生產線,不過有待驗證!”

  “很好,這些物資存放好,在一號庇護所那邊開始將這些零件組裝一下,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料加以改裝,看看效果如何,”

  “已記錄!”

  “我們的損耗怎麽樣?”

  “至於損耗方面,油料損耗達到了10噸,主要是用於燃料發電機使用,在全功率下運行的機器人對電量的消耗也在增大,導致了在寶島的發電機滿負荷運轉才能滿足供電需求,後期有更多的無人機加入進來之後,又調了一台發電機過去才滿足需求,

  目前那邊遺留的兩台發電機,其中一台已經無法使用,已被拆除,只有一台還處於正常狀態,現已經關閉了發電機,如果後續溫度不再下降的話,可以保存5年的時間。”

  “嗯,那機器人呢?”

  “這次出動的150架機器人,內部的支撐骨架經過詳細的檢查之後,發現骨架的內部已經受損,所有的機器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零,調出六足機器人的設計標準,這麽長時間,也該改進一下了”

  隨著零將六足機器人的設計資料調出,陸晨也開始觀看了起來,現在使用的六足機器人使用的還是普通的高強度合金鋼作為骨架,內置液壓傳動和電機傳動兩種方式,最大托舉重量在600公斤,高度只有1.2米,

  不是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而是作為行動的三足因為設計的原因,無法支撐太大的重量,本身這種機器人就是作為建造和維修使用的,陸晨也未設計專門搬運的機器人

  陸晨看著這個資料,覺得還是不設計專門搬運的機器人了,以後直接用貨運車來運輸就可以了,這次也是怕時間長了出現變故,才用這種機器人來代替搬運物資的。

  “另外,零,調出我們現有的無人運輸機資料到全息平台上面,這次一定要將大運力無人機搞出來,這次是我們運氣好,不然不會給我們這麽長時間來搬運物資的”

  “先生,圖紙已經調出”

  陸晨在全息平台上將無人機放大,單獨的將動力設備提取出來,開始重新設計,

  將渦扇發動機調了出來,看著渦扇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發現還是之前的問題,無法完成全電力驅動,要麽在燃料發動機上面繼續發展,要麽開發離子推進器,而目前的環境無法使用渦扇發動機,空中的火山灰會直接損傷發動機,

  陸晨看著這個也有點頭疼,最後沒辦法,將發動機塞了回去,然後放大整個機體,看看能不能大力出奇跡。

  隨著全息平台的模擬,最終的結果是性價比不高,雖然放大之後可以提高運力,但是同比計算下來,增加的電池,金屬資源等都足夠製作兩架現在的運輸機了,

  然後陸晨又開始研究離子推進器,發現現在的等離子推進器的推力都很小,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不過陸晨認為如果自己能研究出來的話,上太空估計問題都不大。

  陸晨在全息平台模擬了現在的離子推進器,開始著手研究看看,陸晨也想開掛,但是如果自己的基礎不扎實,那麽用納米核心優化出來的設備自己也不會懂其中的原理,

  就在陸晨潛心研究的時候,再庇護所的不遠處,一座已經成型的小型快堆核電站已經快完工了,整體已經成型,內部的設備也已經安裝完畢,就等著將線路接駁完畢就可以啟動了。

  13號早上,經過昨天的研究,陸晨已經對離子推進器有了一點想法,如今的離子推進器的推力最好的只有幾牛的推力,而陸晨昨天在全息平台模擬了一下發現改變裡面的工作介質可以出現不同大小的推力數據,

  今天準備找到一種合適的結構方式,增大推力,不過就在陸晨走進工作室的時候,零的聲音響了起來

  “先生,快堆核電站已經快要建造完成了,在最後的線路接駁完成之後,就可以啟動了,”

  “這麽快的嗎?”

  “是的先生,由於使用了大量機器人來工作,可以24小時一直施工,再加上提前的規劃,多點同時施工,所以才這麽快就已經將主體結構建設的差不多了”

  “那最後的線路需要多長時間,”

  “還需要5天,先生。”

  “不錯,給我接通李雲鵬的通訊。”

  “已接通!”

  “李組長近來可好啊?”

  “陸先生給我打電話是不是之前說的事有結果了?”

  “李組長猜的真準,這邊進度順利,已經快可以實驗了,我這才來電通知你可以準備了,五天后到我這邊來就可以了”

  “那好,我這邊就聯系一些隨行人員了”

  “那行,我把一些技術的介紹發給你,過幾天我就靜候你們大駕光臨了。”

  掛斷通訊之後,陸晨讓零那邊繼續施工,而自己也繼續著發動機的研究。

  ——

  另一邊,李雲鵬在掛斷通訊之後,立即向上級做了匯報,很快,科學院的院長周文武和核能研究所的專家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在所有人到齊之後,李雲鵬將剛剛打印出來的此次需要了解的技術介紹,

  看著上面的一些數據和解決方法,坐在一邊的研究核能的教授激動的站起來,問李雲鵬:“這個方案你是從哪得來的,我要見見這個人,想法很有創新,關鍵是邏輯說得通啊,有具體的實驗數據嗎?”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李教授,別激動,這次叫大家過來就是準備去現場觀看實驗過程的,所以給了你們這份資料,看看需不需要帶一些設備過去”

  看著核能研究所的李斌教授如此激動,李雲鵬連忙安撫起來,

  “好好好,我不激動,不過你得告訴我,這個方案是誰提的,在核能方面有這樣的想法,我感覺後繼有人啊,”

  李雲鵬覺得這位老教授反應有點大了,連忙說到:“這個人你們也認識,就是之前提供好幾項技術的陸晨”

  “原來是他,那就不奇怪了,估計這應該是他第二座核電站了,不然不會有這麽大的進步,肯定是之前進行了一輪技術論證”一旁的周文武院長聽到是陸晨提出來的,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從前幾次的接觸來看,已經算是高估了陸晨的能力,沒想到他居然在核能利用方面還有這種奇思妙想,

  陸晨提供的這種快堆建造思路,和傳統的有些不同,從另一個方面將燃料棒和內部的特殊結構結合在一起,將外圍可增殖的鈈-239自動聚集起來,形成一根新的燃料棒,在達到設定的數據之後,增殖的燃料棒直接脫落,然後傳送到核電站的一處設施內,

  都時候只要穿著防護服,進入這處設施裡面將燃料棒封存帶出來就可以了,

  而且在反應堆頂部還有可以自動更換燃料棒的設施,啟動特殊的結構之後,可以有充足的的時間更換燃料棒。

  最後在介紹中提到,內部的特殊結構可以將整個反應堆的效率提高到80%,遠遠超過現在60%的實驗型快堆。

  在了解到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在場的專家都表示要去現場看看,

  至於沒有人懷疑, 是因為李雲鵬已經率先通報了陸晨在安南的核反應堆,有這個先例在,也就沒有太多的懷疑了,只等著幾天后一起去現場觀看啟動儀式了。

  看著在場吵吵鬧鬧的這些老小孩,李雲鵬只能求助院長周文武,周院長看到之後,無奈的站起來了,猛的一拍桌子

  “看看你們,都快入土的人了,還像個小孩一樣,這次條件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現在這樣分配,不是核能專業的就不要去了,你們去湊熱鬧幹嘛?,這次去是為了技術驗證和研究,

  還有,李斌,你將你們所的參與核電項目的研究員帶上,到時候,你帶的那群人,還有我和李組長過去”

  “好的,周院長!”

  聽到這樣安排,李教授高興的笑了起來,其他人看周院長發火了,也不敢鬧了,

  最後再確定了人員名單之後,李組長開始安排保衛工作,畢竟這些人都是國寶,可不能出事。

  而同時李雲鵬也將人數給到了陸晨,讓他負責這些國寶的食宿,還有一些安保人員的住處。

  李雲鵬這麽安排也是因為之前安裝調試的人員回來之後匯報了陸晨那邊的夥食和住宿條件,所以這次才會讓陸晨來負責。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