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草原有條月牙河》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明天比蜜甜
  議論歸議論、擔心歸擔心,反正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數兒,不管怎改,個人要是不努力,好日子肯定不會平白無故自己跑來的!仰著臉兒躺在炕上指著房笆掉餡餅,沒門兒!就算掉下來,都容易把臉燙傷嘍。

  安七十七和包巴音也在人群中,只是不參與閑談。

  大隊書記——即將成為村書記的白哈達提了提披在肩頭的衣服,說:政策廣播裡可都講明白了,咱們可不能不懂裝懂地瞎說胡說,要有原則啊。不管怎麽樣,我就認準一個理兒,上面都是為了咱們好,但誰要是不好好乾,也不會讓你吃閑飯!

  政策宣講完畢,大喇叭裡又傳出《我們的明天比蜜甜》的歌聲: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無限好囉喂,

  甜蜜的歌兒甜蜜的歌兒飛滿天囉喂,

  工業農業手挽手齊向前囉喂,

  我們的明天我們的明天比呀比蜜甜囉。

  樹立起那革命的新風尚囉喂,

  我們的明天我們的明天比呀比蜜甜囉。

  努力奮鬥實現四個現代化囉喂,

  我們的明天我們的明天比呀比蜜甜,

  ……

  是啊,等四個現代化實現的那天,日子就好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有汽車、上班給工資,再不用為一日三餐發愁了,再不用給孩子做件新衣服算計又算計了,再不用為了給來家的客人做頓好吃的去東挪西借了,再不用有個頭疼腦熱不敢去看只能硬挺著了……這是月牙河人最樸素的想法,也是最奢侈的願望。

  當然,不論是叫“大隊”還是稱呼“村”,莊稼活兒總是要乾的。否則,土地不會自然而然地給人們長出糧食——野菜等除外。

  …………

  春夏之交,月牙河嘩啦啦歡快歌唱,歌唱一路的好景色、好風光。

  這個時節,月牙河村正是“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啊。

  早晨,白哈達一如往常一樣,在原來的“大隊部”、現在的“村部”會議室裡安排妥當一天的工作,其他村幹部就分頭行動去了。白哈達披著上衣來到巨大的“神石”旁,又與找自己辦事、谘詢的“社員”、現在的“村民”閑聊了幾句。人們各自得到滿意的答覆,都回到自己家的勞動現場。

  白哈達拍了拍“神石”,神秘地笑了。他轉身回到村部辦公室,取出人造革的黑包,提著要到鄉裡去開會。以往去開會,如果是農閑季節,他有時會讓人套上一掛馬車接送自己,現在是田地裡正忙的時候,而且都分產到戶啦、“車隊”解散了,他便選擇步行去了。因為,那輛自行車壞得實在騎不走了。

  月牙河村距離哈達鄉政府所在地和紅樓市區,大約都是十多裡的路程,三者從地理位置上說大約是呈等邊三角形的。

  天氣不冷不熱,微風習習,草香陣陣。白哈達邁開大步,嗖嗖地走了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哈達鄉政府大院。外觀上還留有過去“人民公社”的影子,高大的院牆是大石塊砌成的,並用水泥勾了縫兒,使得不規則的石頭有了特殊的藝術效果。水泥抹的大門垛,為了美觀,點綴著白色的石子兒,也有綠色的,那卻不是什麽石子兒,而是綠玻璃瓶子打敲碎後過了遍篩子,篩出來均勻的小塊兒。門垛的正面中間有些凹陷,是專門設計掛牌匾的,分別掛著“紅樓市哈達鄉人民政府”的牌子。與其它漢族地區不同的是,其中一側是用蒙文書寫的。

  大門垛兩側的牆上分別用紅油漆寫著標語:一側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一側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每每看到這兩行標語,白哈達就感到特別的親切,他點點頭,在心裡說,“這樣的語錄,到什麽時候都不過時啊。”  高大的兩個門垛上方,是用幾條鋼筋彎成的拱形相連,上面嵌有鐵皮製成的迎風招展樣式的紅旗和“哈達鄉”三個紅色大字。

  白哈達把披著的上衣穿好,整理了一下扣子,昂首闊步走了進來。白“哈達”來到“哈達”鄉政府,可不像是進了自己家門那樣隨意。雖然是名字相同,意義那可天差地別啊。

  輕車熟路就找到了會場。白哈達來得有些晚了,雖然會還沒開始,但會議室幾乎坐滿了人。他找了個靠邊兒的位置坐下,和前後左右的熟人打著招呼。主席台上還沒有人入座,領導嘛,或許都是這樣,後出場才顯得重要。

  白哈達從人造革包裡往出掏記錄本, 就聽到有人交頭接耳地談論——

  “這回上邊兒要有動靜兒了。”

  “估計不會是雷聲大雨點兒小吧?”

  “怎麽改?還能把土地改出花兒來啊?”

  “那可不一定,政治任務,一定要重視。”

  “重視歸重視,生產那可是是主要的。千萬別像前些年搞的那一套,那樣的話,咱們這地還種不種了——”

  “都別白話了,領導來了……”

  這是一個關於農村實行體制改革的推進會。鄉領導要求各嘎查、村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全力推進,爭取圓滿完成任務。

  …………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有學不去上,上學又吊兒郎當,月牙河村裡的一些孩子再這樣遊遊蕩蕩可不行啊。面對失學率居高不下的狀況,不但學校的老師著急,村幹部更著急,個別“思想進步”的家長同樣著急。

  “沒文化,將來進城裡打工都沒人要你!就算要你,也——也可能會像韓黑龍那樣,被人瞧不起,最終死在了‘窮’字兒上!”

  “不上學,你就一輩子順壟溝兒撿豆包吧!還撿不到熱乎的!”

  “我們那時候,是因為——那啥,全都不上課,沒學明白啥東西。你們現在條件多好啊?有學不上,那就是大傻子,就和那個喜子沒啥區別。”

  除了長輩語重心長的訓斥外,一些“大齡青年”以長者自居,抒發心中的感慨。好像是當時要是有現在的條件,自己早就是大學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