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朝做千戶》第二百二十八章 入朝
一秒記住【800♂小÷說→網】,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第228章入朝

萬歷二十五年十月初七日。

山西鎮軍到京師己三日,是日清晨,萬歷皇帝為黃來福舉行出征儀式,他身著武弁服,親自登上東安門,為黃來福告祭祝捷。

黃來福領大軍自朝陽門出,兵甲車馬旌旗之盛,耀於川陸。從街道到城門,是無數歡呼雀躍的京師百姓們。出朝陽門,往天津而去,自始至終,官道兩旁都擠滿圍觀的人群。許多人還手持香燭,向大軍遙祝禱告。

此情此景,任誰見了都會豪情充溢。

此次山西鎮軍出兵三千,都是黃來福的嫡系,兩部火槍兵,一部刀槍兵,皆是披甲配馬。八年來,黃來福軍隊體系己是非常成熟,由於訓練刻苦,營養充足,黃來福的士兵們走出來,個個都是人高馬大,比京軍還魁梧,精悍非常。

不說京師百姓眼前一亮,就連萬歷皇帝見了也是連歎不己,直道虎賁之師。世人暗稱,山西軍之精,當為天下第一。這種情況也反應在五寨堡普通的居民中,這邊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普遍都比旁的軍堡州縣高出一個頭。

兩部火槍兵約兩千人,全部配隧發火銃,其實黃來福可以三千人都使用隧發火銃的,不過顯而易見的,眼下的火銃兵還不能單獨作戰,需要別的兵種的配合。

隧發火銃非常受山西軍隊的歡迎,去年平河套時曾大顯身手,就不知道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如何了。

還有三千大軍的糧草後勤也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此次黃來福在京籌備糧餉勞苦功高,對於他出征領的將士,萬歷皇帝旨令各地官員要優先供應。不過說實在,黃來福還是很信不過眼下的許多文官們,大部分糧草,他還是決定自己解決算了。

這些年中,黃來福己經建立起完善的商人供應糧草後勤體系,特別是在京中,有大把與他交好的晉商或是京商們,黃來福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後勤補給,自己甚至連銀子不需事先準備。

所以此次山西大軍中,隨行的只有一千輜兵輔兵,用來料理大軍的武器裝備,還有一部分的馬料糧草等,余者糧草,便由商人補給。

事實上,眼下在京畿各地,因為東征債券,己經有許多人的利益與黃來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包含許多文官在內,這也是為什麽今日戶部尚書楊俊民也在真誠地祝願黃來福旗開得勝的緣故。他們可不想黃來福出什麽事,黃來福一出事,他們花大價錢買的東征債券,便成廢紙一張了。

大軍蜿蜒而行,分為前軍,中軍,後軍,一路饒鼓之聲,訇震路野。

江大忠策馬於黃來福身旁,皆在中軍位置,見此情形,他也是豪情湧起,對黃來福抱拳施禮道:“軍門,此次我大軍遠征朝鮮,軍容鼎盛,兒郎雀躍,定會旗開得勝!”

黃來福微笑道:“不錯,大丈夫建功立業,各有其時。揆時之會,不失事機。這個機會,我們要抓住了,回來後,如有戰功,加官進爵,光耀門楣,自不在話下。”

聽了黃來福的話,眾將更是豪情。去年諸人征剿塞外時,雖殺傷虜人眾多,卻沒什麽封賞,此次朝戰後,想必朝廷不會再這麽小氣了吧?

黃來福將馬鞭凌空抽了一聲脆響,指著前方喝道:“加速前進!”

立時行軍鼓點響起,山西鎮大軍皆是騎兵,一催馬行進,立時煙塵滾滾,蹄聲如雷,地面似乎都在隱隱震動!

……

大軍一路急行,經過通州,武清等地,最後在傍晚時,到達了天津。眾人將在這裡上船,

前往朝鮮國。明時天津史稱:“商舶浮海兮杳杳,魚舟聚沽兮鱗鱗,楚艘吳艦,檣簇樹而帆排雲兮……”是北國非常重要的商業港口。

不過幾年的朝戰中,天津己成為大明抗倭的重要後勤基地與兵工廠。在去年時,更增設了天津海防巡撫一職,沿海的軍隊及各級官員統一歸天津巡撫指揮。籌備軍需物品,操練士兵,督運糧草,打造戰船,修建要塞等等均由巡撫一人決定。

黃來福等人一近天津地界,便聞見了緊張與硝煙的氣息,當地巡視的駐軍及民兵不斷。

早在第一次朝鮮戰爭時,天津民眾便在宋應昌的命令下,實行堅壁清野似的防禦。天津的百姓都必須集中在較大的村莊居住,村莊四周還必須建有圍牆,如果不能建造圍牆的,則必須在村莊周圍挖設壕溝,設置各種防禦工事。對於那些小的村落,宋應昌還要求百姓必須事先在大的村莊內儲存足夠的糧食與飲水,當倭人突然襲擊時,可以馬上退到大的村莊而不給敵人留下糧食。

近海邊,那些有船的百姓還必須將船隻編號,家中要自備弓箭、刀槍等武器參加當地的民兵組織,如果有敵人來襲,民兵與官軍共同迎敵。與此同時,當地明軍還加強了近海防禦,在當地主要的入海口草頭沽處,明軍建起了兩座炮台,形成了犄角之勢,互為掩護,共同防禦入海口岸安全。

前不久日軍攻佔朝鮮閑山島的消息傳來後,新任不久的天津巡撫萬世德還調來大批的士兵,分別把守在近海的各個島嶼之上,並約定,當敵人入侵時,以號炮為號,互相支援,並可以燃放狼煙向岸上傳遞預警信息。

城鎮鄉村都是巡防兵馬來往不絕,氣氛緊張,就是黃來福初到天津的印象。而對山西軍到來,由於天津境內的兵馬來來往往,當地百姓們似乎己經習以為常,並不如京師附近的居民們如此圍觀。

天津巡撫萬世德,早得到了黃來福兵馬來臨過境的文書,他派出一員參將出城迎接,將黃來福兵馬安排在城外的葛沽兵營內休息。

這葛沽兵營建於萬歷二十二年仲春,至季夏訖工,是當年朝戰爆發後,大量的增援人馬來到天津後卻找不到駐扎的軍營,隻得露宿街頭,當地官員便決定創立這座營堡。葛沽兵營建成後,成為天津的城防要塞。其規模宏大,完全可以容納山西軍的休息。

黃來福安頓好自己部下後,便隨天津參將進城,一起去拜會天津巡撫萬世德。原先天津駐軍不多,地方空虛。不過朝戰後,大明迅速布防天津,大量的兵馬從各地調來,現兵力己達到三萬人,城防森嚴。

黃來福對天津了解不多,只知道大明錦衣衛總部是在這裡,在金鍾河的北岸,便有錦衣衛指揮使衙門。不過此次黃來福軍務匆忙,並沒有心思去拜會,只是匆匆隨天津參將而行。

不過讓黃來福感興趣的是,城內兵工廠眾多,許多胡同都以兵器標明,如弓箭胡同,長槍胡同等。

史料記載,數年的援朝之戰中,天津一共製造出押陣大炮1670門,一字小炮10000門,小信炮333個,弩弓12000張,氈牌、竹牌各333面,弩箭60萬支。其他明火藥、毒火藥、鉛彈、鐵蒺藜多達數十萬斤……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是大明國力的象征。

……

在巡撫衙門大堂,黃來福見到了現任的天津巡撫萬世德,對於黃來福,萬世德頗感好奇,一是黃來福的年輕,二是黃來福在經營上的種種手段,早己是聞名遐邇。五月初時黃來福發行東征債券,萬世德也忍不住買了一些,眼下這位傳奇人物站在眼前,由不得他不注目。

而對於萬世德,黃來福同樣是心下佩服。這位老兄,在援朝後勤管理上非常出色,先是因功升任為薊遼總督,最後朝戰結束後,還加右副都禦史,並予世蔭。

對於萬世德的才能,黃來福自認不如,他手下負責管理後勤的何如鎮,黃來福認為也是遠遠不如他。

歷時七年的抗倭援朝戰爭耗費是巨大的,僅軍糧一項,一年便在八十萬石左右,其中十萬石取辦朝鮮,七十萬石酌派山東、遼東、天津三處。七年抗倭,天津運抵朝鮮的糧食數量巨大,由天津入朝糧食總量應佔全大明支運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強。

這些糧食轉運,大多由萬世德經辦,還有眾多的軍械物質等,千頭萬緒,困難可見一斑,不過萬世德都辦得井井有條。除此外,萬世德在經營賺錢上也頗有一手,新任巡撫後,便向當地鹽場增加了十萬兩的鹽稅,三萬兩上繳給朝廷,六萬兩給士兵增加餉銀,海防的士兵們,每人都額外增加一錢三分餉銀。余者一萬兩,便由他與各個官員們私分,可說是各方滿意。

除此外,他還發布了諸多官防稅、特產稅等稅,又增加了不少稅收來源,當時天津有名的金眼銀魚、銀眼銀魚等特產,均成為萬世德規定特產稅納稅的對象。

這些都讓黃來福佩服,所以些次他將何如鎮帶來,就是為了向萬世德請教一二。

兩人坐定,談笑風生,黃來福與萬世德均發現自己與對方頗有共同語言。黃來福也發現這個巡撫很是難得,沒有文官的那種清高與酸氣。

兩人相談甚歡,都覺得很有收獲。

萬世德道:“老夫己得到兵部的傳文,調派兵船,將黃總兵送往朝鮮,不過眼下天津軍務繁華,輸運務繁,黃總兵要起程,最快也得三日後再說!”

黃來福表示理解,眼下天津港口繁忙,每天都要運送大批的糧草軍械,還有諸多的增援部隊到朝鮮去,自己帶輔兵四千人,算上戰馬軍械等,還有路上的飲水吃喝,沒有幾十條大船,是不能過來的。而籌備這些船隻械物,不是那麽輕松的事,畢竟天津港不是專為自己準備的。

萬世德道:“黃總兵隻管在天津城休整數日,養精蓄銳後,才好為國殺賊!”

他呵呵笑道:“天津雖沒有什麽名勝古跡,不過城內的掛甲寺,對於黃總兵來說,還是值得一遊的!”

……

此後幾天內,黃來福便在天津城內耐心等候,閑時,便到城內外走走。萬世德說的那座掛甲寺,黃來福也去逛了一下,傳說這裡是天津最早建成的寺院,能令武將凱旋而歸的吉祥之地。黃來福也帶眾將們去拜祭了一下,討個彩頭。

此外,黃來福發現天津城緊張的背後,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繁華,大量的軍隊物質雲集津門,朝戰的發展,使當地軍屯民屯興旺,根據史料,輸朝的糧草中,許多是在天津本地催征籌集的,萬世德與汪應蛟在天津大興屯田,共達百萬畝之多。為了動員屯田,萬世德還許諾三年之內不收任何稅賦,土地永遠歸屯田者產業。這充分調動了當地百姓們的積極性。

而大量軍糧、軍餉的籌辦,又使天津漕運和鹽業得到空前的發展,漕運和鹽業的發展又促進了當地商業的繁榮,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戰時經濟吧。

終於在三天后,萬世德通知黃來福,他己經調配到足夠的兵船,黃來福可以領軍上路了。

……

“黃總兵一路順風,為國殺賊,揚我虎威!”

“多蒙吉言,巡撫大人保重!”

在天津港碼頭,黃來福麾下的將士們,己經分別登上了碼頭邊的幾十條兵般, 還有那些碼頭旁的水手搬夫們,最後將一桶桶的淡水與糧食運上戰船。而萬世德也與黃來福最後話別,他身為巡撫,親自來為黃來福送行,自然也可以看出他不拘小節之處。

碼頭邊靠的都是一種福船,大的稱大福船,稍小稱福船。黃來福坐的大福船柁樓三重,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數百人。內中有艦首備頭炮一門、兩側裝備千斤佛郎機十門,碗口銃三門,迅雷炮二十門,噴筒六十個,嚕密銃十支,還有大量的弩箭、火藥弩、火箭、火磚等。

第一次朝戰後,大明便在天津建立起了龐大的津遼水師,境內的清江廠也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兩大造船廠之一,專門營造各樣新式福船、倉船、沙船、哨船等戰船。如這種大福船,天津的津遼水師有數百艘之多。

大福船矢石火炮都可以俯瞰而發,實為海戰利器,缺點是機動性能不好。

不過這都無所謂了,黃來福的軍隊在陸戰可以無敵,不過在海上,全部都是旱鴨子,任何的船,都是大同小異,各人戰戰兢兢地上了船,許多人臉色發白,更有一些人,緊緊地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虎威全失,看得一乾水手們竊笑不己。

連黃來福一上船,看向那一望無際的大海時,都是色變,在後世時,他每次坐船,從來都是暈船的。眼下有罪受了。

……

很快,各樣旗號揮舞,接著一聲聲悠長的號角聲響起,一艘艘大福船揚帆起錨,成一陣列,往港外朝鮮國方向而去。

慢慢的,風浪越發的大,戰船顛簸起來,一時間,各船中山西鎮將士的嘔吐聲不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