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朝做千戶》第65章 大辦工廠(2)
山西鎮,岢嵐兵備道西路,偏頭關。【無彈窗小說網】

偏頭關與黃河邊的蒙古部僅一水之隔,關外有豐州灘,歸化城,板升諸處,有蒙古順義與東西兩哨部落駐牧。偏頭關地勢重要,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

偏頭關於洪武二十三年建設土城,萬歷二年磚包,周五裡零三百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初設守備一員,嗣設副總兵一員及守禦千戶所,以保德州同知與本他大使監收錢糧,後添管糧通判一員,嘉靖二十一年改副總兵為總兵移鎮寧武,以老營堡參將改駐本關,隆慶三年移岢嵐兵備道駐扎於此。

偏關曾是蒙古人入寇的必經之地,隆慶初俺酋率眾由偏頭關驢皮窯入,經岢嵐,嵐縣,陷石掠汾,全晉震動。不過隆慶和議後,該地已經多年未經兵火。

現在偏關一帶,和蒙古人開有多個民市,商販輻輳,有西商,有蒙古商人,前來貿易者絡繹不絕,城內商號作坊,寺廟樓觀,民居院落等大小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現城內有西路管糧同知楊喜賀大人,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大人,欽差分守西路偏關參將李力大人。

偏頭關城內,兵備官府邸。

“果真如此……”聽了兩個心腹的話後,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高其大人陷入了沉思。

五寨堡的情形,聽兩個心腹描繪後,高其心動是心動。不過想下手的話,事到臨頭。才現不是想象中地那麽簡單。高其名義上是山西按察使副使兼岢嵐西路兵備官,官居正四品,節製一參將。一遊擊。五守備,四操守,九防守。但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的力量,只是手中地一百余家丁們,其它的兵權,實際上都是掌握在各軍堡將官手中。

對五寨堡。他能使的力量和手段有限,雖是節製,但畢竟是不同系統,一個軍。一個兵,也用不上屢試不爽地斷糧方法。移防吧,也是麻煩,因為依明時地兵製,若無戰事時,移防千人以上的軍隊,須經請示兵部。擅自移防。以謀反論處,高其雖是兵備官。卻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而且大明幾百年,沒聽說過衛所軍戶們移防的,都是世世代代駐守一地。而要移防的,只有讓五寨堡成為營兵,不過這也困難,大明營兵的招募,掌握在兵部地手中,無令擅自募兵者,以謀反論處。

依大明軍製,總兵手中的標兵,副將手中的奇兵,參將手中的援兵,遊擊手中地遊兵,才算得上是營兵,又稱為戰兵。整個山西鎮軍馬,除了總兵標下兩掖營兵及鎮中的奇遊援三營外,其它的幾萬人,都是衛所的軍戶軍士,除了戰事外,衛所軍士們都是幾百年不動的。

想讓五寨堡成為營兵,談何容易,一成為營兵,就要戶部糧餉,武器衣被,開支龐大,戶部不會答應的。而五寨堡之前雖有招募了一些民戶們補充入五寨堡軍士們,不過他們都是加入了五寨堡軍戶戶籍,算是衛所間正常的清勾替補。

高其心想:“這事情,先和李參將商議一下,再遣心腹至寧武關,聽總兵大人是什麽想法。”

五寨堡,清漣河邊。

“吱嘎吱嘎”地聲響中,河邊水力磨坊地石碾石磨在河水的衝擊下,正出繁忙地聲音。

這座水力磨坊很大,稱之為黃來福大水力磨坊,磨坊上面著一個大棚,鋪著茅草。大棚邊上,沿石砌的河沿邊,大棚木欄旁,還放有一溜的木椅,供人休憩,對著河,還可以看離這邊不遠的渡口的情形,眺望不遠處的黃來福大水車,此時河上是船來船往,一片繁忙。

磨坊裡面有著眾多的石碾石磨,雖是興建不久,不過生意卻是非常好,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經常會有商人們,運著一車車的糧食而來,在這裡將小麥脫殼或是將米磨成麵粉。

還有一些五寨堡的軍戶婦女們也來此脫殼磨面的,或是直接前來這裡買米。而受此影響,水力磨坊旁邊也興建了幾座米鋪。

早在前些時候,在五寨堡大豐收後,黃來福就注意到了關於小麥脫殼磨粉的問題,原來大多數的軍戶們還是采用原始的椿米脫殼法和人力揚米法,還有畜力磨粉法,雖五寨堡的商賈們也在堡內建了幾家畜力碾米鋪坊,不過這效率還是太低。

有鑒於此,黃來福便依自己電腦中的資料,畫出了椿米水車圖紙,還有旋轉式風扇車,及水磨等,吩咐五寨堡民器坊製作出了這些物什,最後和渠源銳一起,投資了幾百兩銀子,興建了這個水力磨坊。

此時磨坊內擠滿了人,一片歡鬧聲,除了大部分是堡內的米商外,還有許多的五寨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提著自己裝著小麥的粗布口袋,在這裡忙忙碌碌,進進出出,還有些是小孩子們在這裡玩耍的。還有一些人是專門趕來看熱鬧的,畢竟這個水力磨坊也是個新鮮事物,和當初的黃來福大水車一樣,吸引了眾多人的好奇觀看。

只見在水流的帶動下,大碾石不停地轉動著,不需要多久,一口袋的小麥便碾好了,引起眾人的一片讚歎:“真是太快了。”比起以前自己的人力脫殼或是畜力脫殼,這度,真是不能比啊。

小麥便碾好後,立時磨坊內的工人,還有大姑娘,小媳婦們,就拿出一些乾淨的掃帚,仔細地將糠米掃到一起,用簸箕裝好,然後到一旁的車旁扇米。

很快的,在糠米放進車地糧鬥。搖動轉柄,米自動落進一個出口的口袋內。而糠則是從另一個出口而扇出,不需要多久,在婦女和磨坊內地工人們滿臉細粉的時候。簸箕的糠米便扇好了。又是讓眾人一片讚歎:“好快啊,以前自己地手工人力揚米法,真是不能比……”

有了這種車,讓五寨堡地居民們的糠秕分離工作大大減輕,而這種在漢朝時便出現在中國北方,後來失傳。隻流存在中國南方,並一直使用到21世紀,現在在一些中國邊遠山區還在使用的車,因黃來福的原因。又在五寨堡現出新的風采。

到了這一步,如果還要加工麵粉的,又可以到一旁地水力石磨旁,將麥米磨成麵粉,同樣也是度非常快,不需要多久,一口袋的麥米便磨好了。而且磨出的麵粉質量好。

因方便快捷。加工費也不高,這座水力磨坊自建起後。就生意興隆,除了堡內有限的幾家有自己地畜力碾米鋪坊外,大多數的五寨堡糧商們,都將自己的糧食運到清漣河邊這座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付出一些加工費,就可以輕松地得到米面。還有五寨堡的軍戶們,也都是將自己的糧食,運到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或是直接來這裡購買米面,反正堡內離這裡也不遠,走路要不了幾分鍾,就到了。

因為生意興隆,引起了五寨堡一些商人們的注意,他們向黃來福和渠源銳試探,是否允許他們也在清漣河邊興建水力磨坊,不過出於壟斷的目地,黃來福還沒批準別地人在五寨堡興建這種水車磨坊,不過他們可以和黃來福合資,將水車磨坊越做越大。

在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內,石磨是最多的了,因為黃來福除用石磨來磨面外,還用石磨來榨油,或將來用來搗鼓羊毛,碾壓皮革等。

這不,此時在離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不遠處,也有一個大棚,內中有一長排地石磨,這些石磨就是專門用來榨取五寨堡這次大豐收的大豆和油菜籽的。

今年五寨堡大豐收,大豆和各種油菜收獲頗大,所以各類菜油的加工和豆類的製作相繼開始。而為了榨油,黃來福在大水力磨坊來旁邊,蓋了一個大大的榨油作坊,專門用於製作五寨堡的各種油料。

還是依黃來福事先的安排,由黃來福出原料,出地盤及一部分的資金,渠源銳聯合一些商人,出資金,出管理人員,招募員工等,負責將來的銷量,並開始興建各種作坊廠房,當然,在年底的分紅中,雖然黃來福等軍官,出錢最少,但分紅是最大的。

同樣的,出於壟斷和最大利潤率的目的,五寨堡榨油作坊只能有一家,稱為大五寨堡榨油作坊,不過各個商人們可以和黃來福及渠源銳合資,出資多少,分紅多少,將大五寨堡榨油作坊越做越大,形成農產品種植,原料收購加工,最後成品銷售一條龍,降低了許多不必要的損耗,實現利潤率最大化。一家榨油作坊,由一家五寨堡軍戶所開,不過只是一座矮舊的平房,使用一些簡陋的手法,如用一台裝著鐵碌的石碾子,還有幾口大鍋和一些草製作油。 現在那家榨油作坊,早已關門大吉,業主投身到五寨堡各個農場中去了。

在五寨堡大豐收後,地裡的油菜籽收割、曬乾之後,大五寨堡榨油作坊也開業了,由於原五寨堡軍戶們早已被各個農場吸引完畢,所以現在招募的員工,都是各個州縣到五寨堡來的流民。坊招募員工的時候,可說是流民蜂擁而入,每月幾錢銀的工錢,是非常吸引人的。最後招募了一些工人,一些有榨油經驗的大師傅。

當這天作坊的大門開業後,成為五寨堡同樣吸引人關注的一個地方。指導,先用幾口大炒鍋裡炒熟,這是需要力氣的,工人們死力乾,大師傅則是在一旁掌握火候。炒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師傅就會命人油菜籽倒入石碾或石磨的槽內,以前是用牛碾壓,現在則是用水力。

油菜籽碾碎後,便拿到鍋裡去蒸,這裡需要大師傅們親自觀察火候,火候一到,以前是用頭上包了一層厚厚的鐵套榨木撞擊,由一些精壯漢子扶著榨木,人工撞擊,但現在是用水力推動,就省力多了。不過碓棒的撞擊聲,還是非常大。下,油餅開始汩汩流淌,慢慢榨出油來,越流越多,油香在作坊內彌漫,經過幾輪後,出油量開始減少,到最後慢慢流乾,這樣工作作結束了。

出了油後,便由工人們收集一處,運到庫房內儲藏,再由大五寨堡榨油作坊的股東們或提供五寨堡內軍民食用,或運到各處販賣,每天人來人往,運油的車馬不絕,形成了一股繁忙的情景。爬^書^網,本章節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風雲小說閱讀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