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考讚三聲呼哨,一長兩短,另外兩名喇嘛迅即在他身後排成一列,王山不禁一愣,通常列陣阻攔對手都是成一橫排或者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江湖謂之“鐵索橫江”或“泰山難移”。
排成一列,豈不是減少了攔截面積、給對手以可乘之機?
這便是古格王朝武功的可怕之處:奇正相反,神鬼難測,出其不意,因其極少介入中原武林紛爭,各門各派對其了解甚微,且多為道聽途說、添油加醋之謠傳。
三人排成縱列,便是古格朗巴寺三大鎮寺法寶之一“岡仁波齊須彌掌”的第一式“神山一炷香”。
相傳須彌掌是由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師班覺桑布所創,共有二十七式。
吐蕃王朝末代讚普朗達瑪時期,興起了大規模的滅佛毀寺運動,不少避難的王室貴胄和僧人遠遁阿裡地區,在這裡建立了古格王朝,興建寺廟,弘揚佛法,重現佛教的昔日榮光。
須彌掌和其他武功也隨之傳入古格的各大寺廟。
仁欽是朗巴寺的一位掌燈喇嘛,深研佛法,武功博大精深,絕頂聰慧,在一次去神山岡仁波齊轉山時頓悟。
他將岡仁波齊峰虛無縹緲的雲霧、奪人心魄的冰川和佛光幻化的雪頂精煉為九句口訣,融入須彌掌法之中,使之變得剛柔並濟、變幻莫測,遂得名“岡仁波齊須彌掌”。
王山哪裡知道“岡仁波齊須彌掌”的厲害,看見“神山一炷香”和岩洞壁之間有一個二人寬的縫隙,便欲借道衝出岩洞。
他剛邁出一步,一隻手掌迎面拍到,他轉頭讓過,另一隻手掌已在右側等個正著,就好像是他自己把臉湊上去挨一耳光似的。
王山隻好低頭,哪曉得第三隻手掌已襲至胸前,他側身避開。
第四和第五隻手掌分別拍向他的腰部和右肘,他不得不向後一躍,退出搏擊圈子。
這便是“岡仁波齊須彌掌”的第七式“觀音千靈掌”。
一人兩隻手掌,三人只有六隻手掌,皆因口訣催動,使將出來迅捷如閃電,方位似鬼魅,對手隻覺得上下左右、四方八面手掌翻飛,如影隨形,直如處於一個手掌的漩渦之中,如無兵刃相助,斷難逃過。
躲得遠遠觀戰的李楚楚暗自慶幸自己取了守勢,得有機會觀察對手的武功路數和評估對手的實力,以謀劃下一步的行動。
沒想到那少言寡語、羸弱猥瑣的王山倒搶先出手了,魄力非凡,應變奇快,功夫了得,只怕不在李楚楚之下,她這番算是徹底看走眼了。
朗巴寺喇嘛隻兩招“神山一炷香”和“觀音千靈掌”便守住了岩洞口,王山卷軸已在手,不欲逞能戀戰,隻想趕快逃離。
他一個側旋上升“千岩萬轉路不定”,此乃五代十國流傳下來的輕功“身登青雲梯”第九式,飛身竄上岩壁,身體和岩壁構成勾三股四弦五狀,腳尖輕點岩壁,使出第六式“一夜飛度鏡湖月”,朝岩洞口衝將過去。
喇嘛們隨即變招為“雪頂萬丈光”,三人縱列變成了三人疊羅漢,兩名喇嘛在底下托住貝考讚的雙腳,成一個“眾”字形。
貝考讚的雙手可以觸到岩洞頂壁和左右岩壁,整個岩洞截面均在其掌控之下,三人同時趨前退後,左右開弓,行動自如,如同一個人一般。
王山再次被封堵住,隻好一個後空翻一招“且放白鹿青崖間”,退回原地。
此時,貝考讚言到:“王先生,我們有三人,你隻一人,
古格王朝的武功你連皮毛都沒有見到,就已經出不了岩洞,我們也不用出手搶畫, 大家就這麽耗著,看你扛得住幾天?” 他見王山默然不語,臉現憂色,似是接受了這一事實,便繼續威脅勸誘:
“畫你肯定帶不走,何必為此送命?你我無冤無仇,這樣吧,你把畫留下,我們不為難你。”
王山長歎一聲,心有不甘地說到:“雙拳難敵四手,罷了,罷了,命裡無時莫強求。且看你們又能夠保得住《清明上河圖》幾日。”
遂取下背上背著的絹本卷軸,朝貝考讚扔過去,隨即身形一晃,直接衝向岩洞口,喇嘛們也不阻擋,任其通過。
突然間,一團白影閃過,跟隨王山一路衝了上去,李楚楚也借機逃離岩洞。
守衛們看見從岩洞裡面突然竄出兩個人,大聲喝止,二人更不答話,一前一後朝懸崖邊奔去。
王山換了口氣,腳步稍微緩了那麽一緩,李楚楚就搶到他的前方,只見她笑吟吟地迎面走來,好整以暇地一手倒背,一手伸向他,說到:
“拿來”
“讓開,你這婆娘,別來瞎摻和。”王山厲聲喝道,一改平日懦弱寡言之態。
“王先生,真人不露相啊,好功夫,好掉包手段,你瞞得過那些喇嘛,你可瞞不過我這雙眼睛。拿來。”
李楚楚這平日裡被裁紙刀割破點皮都眼淚婆娑的娘們,如今哪裡來這麽大的膽子?王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徑直朝前走去。
只見她右手一翻,多出一柄尺許長的牛角匕首,刀刃隱隱含有珠玉之光,顯然是仔細打磨過,雖然不及銅鐵兵器一般鋒利,但斷骨碎肉已是綽綽有余。